文章吧手机版
古代禅师为何皆密修净土?
日期:2021-02-07 10:42:00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古代禅师为何皆密修净土?

  古代禅师为何皆密修净土?

  印光大师指出:“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密修净土,以净土见佛,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祖师大德莫不宗说兼通,行解相应,专重净土,普劝修持。在昔之时,禅宗诸师,多事密修,殊少显化。自永明后,率多明垂言教,切劝往生,如死心新、真歇了、中峰本、天如则等。若圣若贤,若缁若素,异世同音,极力弘阐,故得莲风大振,普遍中外,滔滔然如百川万流之归于大海。”(《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陕西南五台山大觉岩西林茅篷专修净业缘起记》)

  宗本禅师(1020—1099年)在倡导华严禅的同时,还注重净土法门。宋代佛教内部融汇调和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宗本作为天衣义怀之法嗣,继承乃师遗风,呼吁诸宗融合,禅教一致。宗本密修净业,禅净兼修,诸种净土典籍,对此均有记载。据明道衍《诸上善人咏》说,宗本“老居灵岩,闭户密修净业。曦律师尝神游净土,见一莲座,问彼土之人曰:‘此何人之座?’曰:‘大宋国僧宗本之座。’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沐浴告众,右胁若熟睡然,撼之已去。”宋僧志磐所撰《佛祖统纪》卷二十七亦载,宗本“密修净土之业。临终安坐而逝,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殿殊丽。人曰:‘以待净慈本禅师。’又资福义师,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人诘之,答曰:‘吾定中见金莲华,人言以俟慧林本禅师。又小莲华无数,称是以待受度人。’”其它一些典籍则说宗本念佛得悟,留心净土。如明大佑《净土指归集》卷下云:“圆照本禅师密修净业,……或问:‘禅师云师乃别传之宗,何得标名净土?’师曰:‘虽迹在禅门,而留心净业故也。’”清彭希涑《净土贤圣录》卷三云:宗本“出家后,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悟)。”在《慧林宗本禅师别录》中他曾有颂曰:“圆照十方无内外,灵光独耀莫能过,唯心净土非来往,念念相应是佛陀。”此外,在为驾崩的神宗皇帝举行法事时,他说:“大行皇帝恭愿净域超升,灵光不昧,金沙池畔,受生报化之身,宝阁门开,面睹弥陀之相,亲承佛记,决证菩提。”当有人问:“大行皇帝仙驾什么处去?”宗本回答说:“此方身已谢,净国九莲开。”从中可知,宗本尽管仍受禅宗传统思想“唯心净土”说的影响,但“面睹弥陀之相”、“净域超生”,“迹在禅门,而留心净业”,看来并非虚语。

  大通善本禅师,一生广衍禅法,却密修净土。大通善本禅师对于戒律的持守非常严谨,在佛菩萨像的面前,他就要像面对真佛一样,态度极尽虔诚。他不敢在站着的佛像旁边坐着;也不敢在坐着的佛像旁边躺着。用斋时只要有鸡鸭鱼肉为名字的食物,他都不吃。大通善本禅师虽然是广衍禅法、弘扬宗门,可是他密修净土。跟历史上很多大德一样,一辈子不遗余力,始终笃信西方极乐世界,弘扬净土,修学净土;这叫密修显化,为了自己速速去见佛、闻法、圆成佛道,快速成佛,他就密修净土。

  所以他圆寂的时候亮剑,告诉弟子说,我已经在定中见到金色的阿弥陀佛,佛告诉我还有三天时间住世,三天后来接引我。果不其然!三天之后,结跏趺坐,面向西方念佛往生。所以有时候我们说言教不如身教,虽然喋喋不休的说的多不如末后一着,来这么亮相,闪亮登场,度人无数。南无阿弥陀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代禅师为何皆密修净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