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一本由[德] 叔本华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7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精选点评:
●西方体系的歧出,不应只当作尼采的前奏
●佛经裁缝叔本华
●叔本华写这些的时候28岁
●大一读的,大一就把图书馆有兴趣的哲学书都读完了。谈哲学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候最适合谈赚钱,哈哈哈哈~~
●终于在春节期间读完了这感动了尼采、瓦格纳和托马斯曼的超级作品!
●要知道我一向不赞同非理性主义,更不赞同抑郁症患者搞哲学,不过对本书的伟大意义给三星
●为了写王国维的报告,倒是读了一遍叔本华,王国维的相关篇章,完全是低配简化文言版的叔本华了,不如读原文
●开眼看世界的一本书
●2016.5.1 两年前被人逼着读,那个时候怂到爆了,也读不进去,不懂。昨天拿出来翻翻觉得能理解了,打算翻越高山,开心~5.11我读完了!虽然木有读附录,but读了几年终于拿下了。呼,有些部分还是帮我理解了自己。无论我是感到深深的虚无或者喜欢飘着 原来都是不满足于表象的世界啊。
●首先得明确叔本华是用贝克莱来改造康德,将康德二元论的物自体与现象这两码事的对立取消为意志与表象,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电与电冒的火花的表里关系。这可以用德勒兹谈斯宾诺莎与尼采的表现主义意涵来套。和黑格尔(虽说他是逻辑辩证过程)诡异般类似的是,叔将康德与柏拉图带点现象学味道地结合了起来,这很成一个尼采的视角主义问题。叔由此目击道存,使得艺术成为了中介于意志与表象之间的柏拉图式理念,这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而并未受进一步的个体化四重根据律的形式所惑,这样的悟性当然会去批判康德感性与知性的区分了。主客体的同一或许是叔最接近于整个德国古典超强唯心主义之处?不论如何,就算是最高艺术音乐也不过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而令人暂时遗忘意志的欲望游戏罢了。不过也不用自杀,智者是等生死而禁本体之欲(霍布斯胚子)的奇葩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一):这翻译
这翻译,实在是。。。。。什么赅括、什么张本、什么机括、什么丏词。。。。。这代沟不是一般的大啊,商务印书馆的翻译都太老了,哎。。。。。。。还不如直接看叔本华的博士论文来得清晰。(这样都还太短。。。。。。。。。。。)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二):很简短的评价
记得看着本书是因为某个很有名的人说他突然就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于是拿来看了看,我的感悟倒是不多,读书太少的缘故吧,没有丰厚的积累。失眠的晚上看见这本书还是感到十分亲切,遁地术~
太少不让评价,那我转去笔记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三):自由的意志
自由的意志不如说杂乱的意志,处于根据律之外的意志,并不自由。我们平时说起自由,好像是说可以做想做的。但这“自由”的意志根本没有目的,没有什么事物是它欲求的。它只是一股乱流,没有方向。就像我们不能说一个疯子是自由的,也不能说意志是自由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四):一本旷世奇书
这样的书几千年才会出一本,叔本华是一个绝对的天才,他可以被视为转世的菩萨或佛,这本书是对人性和世间万象真实的阐述,其价值绝对不低于任何一本宗教经典,而且它的视角是广阔的,洞察力是深刻的,一个人真的要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
如果翻译得更细腻一些,就更好。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五):这样的书现在读的人真是不多。
在读中,一直就说要读了,终于买了一本来,把三篇序言读下来就有了把全书读完的想法,叔本华的文采和表达在哲学家里头很难得了。序言里头就对读者说了几点要求,要懂康德,得先读他的博士论文,懂点柏拉图奥义书就更好了。这样的书还是要读的,这也是王国维攻西哲走过的路子。有兴趣的当然也可以试试,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