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争议》是一本由薛兆丰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的争议》精选点评:
●居然忘了读过这本书
●算是还不错的经济学入门书籍吧,起码我这样的未曾过多接触过这个领域的,也算弄清了几个概念以及平时对经济学的误解,而且更加坚定了我接下来读张五常书的决心,只是明白不代表现阶段这些想法可行。。比如价高者得原则,比如反对最低工资保障,他坚持自由经济,坚决反对政府管制的观念贯穿始终,但因为
●我的经济学启蒙
●清晰、简明地解释真实世界
●老生常谈的扫盲贴 认同大于惊喜
●有看法!
●@大队长荡起双桨
●从现象入手,解读了一些经济学上的常识性错误。
●这个在微博上时常被拍的涨价经济学派对我这种小白来说还是很开阔思维的,但总会给人“言不尽”的感觉。一篇”春运难是因为票价不够高“的文章引起了巨大争议、 并在后一篇文章中解释涨价仅为了解决有限车票分配的 或许隐藏的一句是”回不起家的就不用回了“?用“经济学不做价值判断”是不是回避问题?
●不成熟的文章
《经济学的争议》读后感(一):相见恨晚
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该读的一本书,现在才读起来,不知道上学的时候干什么去了,真是相见恨晚,如果学习的时候就能读到这本书,也许我的经济学功底会更深!
《经济学的争议》读后感(二):把逻辑发挥至极致
其实没有争议
薛兆丰的文风在我看来不比其师张五常差,甚至更加极致
毕竟是年轻人,不想老张那样还有什么顾虑
逻辑很简单
思维很清晰
说通说透,
看此书:
如看解几何证明题,填上一条辅助线,立刻全线逻辑明了,
如在炎夏,大口的喝雪碧,畅快。
《经济学的争议》读后感(三):补充一点友的评论
我看完之后的mark是
算是还不错的经济学入门书籍吧,起码我这样的未曾过多接触过这个领域的,也算弄清了几个概念以及平时对经济学的误解,而且更加坚定了我接下来读张五常书的决心,只是明白不代表现阶段这些想法可行。。比如价高者得原则,比如反对最低工资保障,他坚持自由经济,坚决反对政府管制的观念贯穿始终,但因为是报刊专栏文章,每篇的篇幅都不是很长,所以有些论据不足以让人信服的感觉。啊额。。其实薛兆丰有意省去句子的修辞与避免长句,读起来很简洁。
友稍微解释了几点:
价高者得原则,——才能保证行业竞争的激烈。这话虽然有些“狠”,优胜劣败的法则过于霸道,但是一旦在经济领域宽松就是各种钻空,所以是不无道理的。
反对最低工资保障,—— 这就不得不督促人们提高自己的能力了。不过个人不同意,我觉得最低保障还是需要的,现在的社会有时候确实不能不让政府什么的实行一定的保护——主要我还是站在被雇者方面考虑过多了,比较同情他们。
他坚持自由经济,坚决反对政府管制的观念贯穿始终。——自由经济主体这是必须的,计划经济的最好案例就是朝鲜这种民族。
《经济学的争议》读后感(四):经济学的争议
我该怎么总结这本书,我找不出很具体的可以写的点,书给我的印象也迷迷糊糊的。也许我急功近利的读书方法不适合本书,也或者我这次无法用同义反复凑字数。
还是只有2个印象。
一个是恪守科学精神。我简直觉得这句话是针对我的读后感的。评论就是评论,不是抒情,不是可以靠激情来达到一定的篇数数量。我的许多解释都是用类比和痛感解释的,也许不是正确的评论方式。我还没有学会正确的方式和表达方式。科学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
另一个是,想不到人们包括我自己对经济现象有那么多的误解,想不到中国的经济学家有那么多是政治玩家。
车票是否应该涨价?微软是否垄断?中国入世是否应该让步?市场是否应该监管?经济学可以提供它的认识角度。不仔细查看,自己真的会根据习惯就猜测、论定某事,而且用决然的语气。
书中也提出了令我感到困惑的命题,它说中国的农民完全不必担忧,即使因为入世而失去土地,农民也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且赚的会比以前更多。我不知道,我觉得我所在的农村,如果失去现有的条件,很多人可能就会断了活路,更多的是失去生活的稳定感;有人批论文章写作视野太过狭窄,只用经济学解释一切,在某些方面,我也觉得是有这个问题。
不过书的最初本质想法,是通过具体的例子给人们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也许不必要纠缠于具体的事例。作者给出的经济学的十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认真考虑。
我没有看明白这本书。经济学,对我来说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