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论》是一本由(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6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薄伽梵歌论》精选点评:
●单行本。不用多说了。
●序文读了俩小时,大谈中国段读哭了,在这个敌基督的公元元年时节,是最好的读此书时节。
●#2015.10 一刷
●印度教圣经,诗歌的意境很美。论述作者很见功力,半白半文言的写作方式读来费劲啊~~
●人类纯朴而正义的智慧。
●文言文的哲学理论太难懂。。。。
●暂时还看不进 太晦涩了
●有智慧的诗,有智慧的译者!
●soothing
●五星原著,一星翻译。
《薄伽梵歌论》读后感(一):悦乐 优美 光荣
这本书读的很慢,实在是各种看不下去,从2015年到2020年,
但读这类先贤古哲的思想,会把你从当下烦乱杂陈的镜境中摘离出来,感受人生。
就像掌舵者,知道了应该定位,把人生驶向的是那奇妙美好的方向,
与快乐同住,与烦恼同行,
悦乐,优美,光荣
且这6个字,就值当读完全书,真是赏心悦目,妙音常在!
当然徐译有几大问题,造成阅读困难:
首先,他选用的版本,可能也是《薄伽梵歌》中比较偏门冷门的版,
其次,他用『楚词』风来译文,读起来真是不习惯哈,我没有这个欣赏能力。
我是因为看了鲁迅书集提及徐,另是看了黄宝生译的现代文,有了兴趣,从而找到了徐译
《薄伽梵歌论》读后感(二):祂用巧妙的方法教导阿周那
一千六百年前,克里希纳已经知道这一点,祂亦知道很难向人类解释他们有自我的问题,最好还是用人们能够明日的方式去说明,薄伽梵歌便是克里希纳圆滑的教导。祂用巧妙的方法教导阿周那。祂说:「首先要获得更高的觉醒。觉醒不是说要去读甚么书,而是你的注意力要得到启发。在指掌上能够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问题。不是去作长篇演讲,而是成为知道真正知识的人。」阿周那问克里希纳,为甚么一方面说要成为静观者,成为得到真正知识的人,但另一方面又叫他参予战争?其实如果你得到自觉,成为静观者,参加战争的不是你,你只是上天的工具,对付那些可怕的人。但阿周那不明白这一点,因此克里希纳便和他玩一个把戏。克里希纳说,就当是为完成你的「业」而作战吧,并把整件事放在上主的莲足之前。这其实是没有可能的、荒谬的。这是外交手腕的一种,提出无可能实现的条件,让对方堕入自己的陷阱。你作各种的「业」,然后把结果放在上主莲足之前。这是没有可能的。许多人相信了薄伽梵歌上的说法,于是对我说:「母亲,我们作各种的业,然后把它放在神的莲足之前。」其实你们是不可能做到的。你可以这样说,但却不能这样做到,因为你们都有自我存在。
——当代著名灵性大师锡玛塔吉
《薄伽梵歌论》读后感(三):雅利安最高力量:读阿罗频多《薄伽梵歌论》第一系
2020.10 方源野(别鹤)/评
薄伽梵歌既是奥义书的精华,也是雅利安-华夏两大文明的共通结构,神性—行动—无我—不执的力量,无出其右。
雅利安奥义书-薄伽梵歌-韦陀体系,是与华夏“道一二三”体系互补的。
道:梵(无),高于机械造物主的宇宙灵性、神的同义词,象帝之先(一神教则错误地把机械造物主视为神,这导致了教主教廷去隔绝人神、垄断对神的解释甚至自僭天帝);
生出一:原质三德,造物主本身的能量守恒(人行之有、先、此);
生出二:原质三德分化出阴阳,阴(地)—原人(自组织),即超越摩耶,接近天道的人群构造,华夏是唯一完整传承,阳(天)—摩耶,即欲望、感官、恐惧、心绪、因果等无常幻像(斗争,自组织让渡而成的公权力);
三:行心诚:三摩地→行循心:业→心循行:业,这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三大过程,在人类社会组织中按民生之真理(经济)、民族之美情(文明)、民权之善法(政治)来演化,业(因果)之向高循环;生出万(梵)物(业之向低循环)。
作者作为印度革命领袖之一,侧重于韦陀经的行动奥秘:神我自体之梵(类华夏之“道”“无”),生出人之自性阿特曼(类华夏之“一”“有”),自性是行动,但分化出无明之摩耶(类华夏之“一生二”),与原人行动乃一循环(“业”)因果幻象,二者组合为三德:答摩(无明惰性恐惧),剌阇(激情极端狂热),萨埵(平衡阴阳天地)。
我将之对应宣传、斗争、组织,类华夏之“二生三”,后二者之互循,使前一者呈为“三摩地”之诚,与作者谓“狄靼性”之恶循。
作者指出,正因如此,雅利安奥义书主张战斗,以“自性”为“神性”之工具,粉碎一切软弱束缚,以全力行动最终破除循环之业,与无上神我会和,并在此间,领导生民以保世,此亦“生而不有”,贯彻神职之使命。“战兮!尔其决取!”,始终以神我高于自我之标准去行动。
《薄伽梵歌论》读后感(四):一些世界名人评《博伽梵歌》
5000年前的东方智慧《博伽梵歌》;
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度瑜伽灵性经典;
风行欧美的商业圣典,企业总裁及高管的必读典籍。
《博伽梵歌》被当作独立的典籍广为出版和阅读,但原本却是作为《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插曲。《博伽梵歌》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重拾在纷繁琐乱中抉择的勇气!它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对身、心、灵全面健康。面对宏伟的宇宙创造,自我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平日的自大太过可笑,唯有谦卑下来,与宇宙的创造者相连才是获得平安、吉祥的根本;时而感到犹如站在喜马拉雅山之巅俯瞰世界,一切的真相尽收眼底,不禁为自己产生执著心、纷争心而感到汗颜,遗憾自己为什么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去追求如昙花一现的短暂事物,而不为获得永恒而努力;时而如沐浴春风,感受神恩浩荡,赐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觉悟后能超凡脱俗的知识;时而如乘船冲过惊涛骇浪后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体会心中的污浊被洗涤后清纯的平静。
《博伽梵歌》一直在全世界被大量出版和广为阅读,并受到众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神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领袖和宗教人士的推崇。 《博伽梵歌》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经典,被许多印度学者和政治家所推崇,据说印度的“圣雄”甘地曾随身读。目前沃顿、哈佛等顶尖商学院开设了和《博伽梵歌》思想相关的课程,并将《博伽梵歌》作为经营管理学的必修课。
“每当我陷入疑惑、失望;在地平线上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转向《博伽梵歌》,找出一个诗节来抚慰自己。这使我立即挣脱出巨大的痛苦,开始微笑。专注于《博伽梵歌》的人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乐趣和意义。” ——M.K.甘地(M.K.Gandi) ,印度著名民族领袖
“毫无疑问,《博伽梵歌》的这一版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之一,其中充满奉爱精神。帕布帕的翻译把语言上的精确和宗教上的洞见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托马斯.霍普金斯(Thomas.Hopujinsi) ,富兰克林及马歇尔学院宗教系主任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伟大的宗教文明。正是《博伽梵歌》奠定了这一文明的基础……目前的这一翻译和释论进一步体现了《博伽梵歌》这部不朽著作的永恒活力。我们那高度活跃而又片面的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它会因为缺乏真正的形而上意识的内在深度而自我毁灭。因为缺乏这种深度,我们在道德和政治上的主张,都不过是在夸夸其谈。在此这方面,斯瓦米-巴提维丹塔给我们西方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托马斯-莫顿(Thomas.Modun) ,天主教神学家、修士、作家
“在这一优美的译著中,圣帕布帕紧紧把握住了的奉爱精神,书中的诗节以及释论确确实实地属于圣奎师那-采坦亚的真传。采坦亚是印度史上极其重要、影响广泛的圣哲之一。” ——J.斯蒂文森.犹大博士(Dr.J.Sdiwensen.Yoda),贝克莱神学研究协会图书馆馆长、宗教史名誉教授
“如果根据皮尔士及实用主义者们的主张:真理必然有用,那么,《博伽梵歌原义》中肯定包含了某种真理,因为那些遵从其教导的人都表现出一种快乐恬静的风范,而这恰恰是当代人在凄凉刺耳的生活中求而不得的。” ——爱尔文.H.鲍威尔博士(Dr.J.Sdiwensen.Yoda),纽约洲立大学社会学教授
“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义》都会极富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就像今天大多数印度教徒仍所理解的那样去理解《博珈梵歌》。对许多人来说,这本书将是他们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及永恒的印度的第一次接触。” ——弗兰西斯.柴尼克(Flanxisi.Cnike) ,巴黎政治学院宗教学博士
“《博伽梵歌》这本书内涵深刻、运思精巧、释文优雅……我从未见过其它任何一本著作能像《博伽梵歌》的释论那样如此权威、隽美。毫无疑问,全书连贯一致……这本书将长期在现代人的知识生活和伦理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S.舒库拉(S.Sukura) ,乔治城大学语言学助教
“每天清晨,我将自己沐浴在《博伽梵歌》的智慧之中,与那触目惊心、广阔无限的哲理相比,我们现代的文明及其文献显得如此渺小和苍白。” ——H.D.梭罗(H.D.Solo),英国著名思想家、诗人
“在西方,人们引用最多的印度文献还是《博伽梵歌》,因为它最为人们喜爱,这样一部著作的翻译不仅仅需要梵文的知识,更需要精湛的语言艺术,以及对其主题内在的深切理解。这诗歌是一曲宏伟的交响乐,在这一乐曲中能处处感受到神的存在。。。。。。。” ——吉德斯.麦克.葛觉尔博士(Dr.Jedesi.Maikel.Gergel)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哲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