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梵歌引.世间月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5 03: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梵歌引.世间月经典读后感10篇

  《梵歌引.世间月》是一本由青泥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一):忧伤回味

  起初以为是一本印度神话小说,待翻书一看,众多的神仙姓名、三界,到现在头还有些大,弄不清爽自己还真没看过这类的图书。

  读后,觉得感觉还可以,神仙之间也为了爱情,为了友情,为了自身而相互帮助,相互利用。有的为之战死,有的为之永生。

  书中,还有种忧伤湮在其中,看后陷入深深的回味之中。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二):没有月光

  《天竺奇谭》的故事文笔本身就有四星,然后因为是没有月光大人作品,所以五星推荐

  喜欢没有月光的文字已经十年了,最早是从圣斗士的同人文认识这位作者的。她的作品总有明显个人特质,这本《梵歌引 世间月》也一样,充满着鲜明元素:插叙,重复排比,前后呼应等等。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叙事手法,带有一些宿命轮回悲哀的感觉。我喜欢的另一位作者千云的《别歌》也是这种文风,她们两个对我有很大影响,直接导致有段时间我的文字在不经意模仿着她们的风格

  关注没有月光十年,当中有断断续续地了解过她这个人,知道她现在叫青泥,写得一手好文章也画得一手好画,熟知印度神话,追过十二国记,最近又爬墙复联。在我心里,她一直会是那个写留下来的人,写青峰夜话,写有所求,写微笑吧的没有月光。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三):惭愧的说,其实结局我并不是很明白...

  这本书,是在火车上看完的。

  梵歌引.世间月,和平时看的书多少有些不一样,应该说,很大的不一样,主要还是基于文化差异上。

  问起我印度神话中都认识谁,湿婆、婆罗门是一定认识的。可是,以往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个名字名词代表了什么,看完此书,至少我知道也了解了一部分印度教的皮毛,我对能帮助我认识新事物书籍是非常有好感的。

  印度教有三大神,其中梵天是宇宙创造者,因而被奉为"创造之神";毗湿奴是宇宙的保护之神;湿婆是毁灭之神。

  看世间月的时候,基于文化差异很多东西我并不是特别理解,到最后我也没看懂结局到底是有几个意思.....(真是惭愧)

  印象很深的也是最喜欢的是,在众神的生源地,萨蒂和湿婆明显就是坠入爱河,待嫁的新娘萨蒂等待着湿婆来迎娶她.我以为接下来应该要写上一些比较轻松愉悦情结,谁知作者一下子就破灭了萨蒂的生活

  萨蒂是一个悲情人物吗?我一直觉得不应该这么持续不断的让萨蒂历经这么多的惨淡岁月

  萨蒂的姐姐塔拉也没有放大招的能力结果历经的也是如此惨淡。

  其实这么说来,倒是萨蒂的父亲,这么一个受人尊敬的婆罗门更是惨淡。一个女儿依旧爱上了月神(已经娶了他这么多个女儿),一个女儿爱上了湿婆这个毁灭之神,象征着不详,所有人都不祝福的一对眷侣。在这个诸神的阴谋诡计的故事里,萨蒂他爹真的很心塞啊。

  .乌沙纳斯,这个角色简直就是“复仇者联盟”里的大反派永远都有bug。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四):千面之神

  《梵歌引》各种长评珠玉在前,我就挑了点自己感兴趣地方琐碎说说了…………

  ————————————————————————

  这故事有着神话的瑰丽色彩,但折射出的却是现世光辉

  其实苏摩并不是我最中意的,但并不妨碍我感动

  这个英俊温雅白色死神,几乎是传奇美妙化身,更是少女情人终极的理解和想象。他俊美强大,不朽又深情;然而塔拉却不是传奇中跃上白马远走高飞的女主角,她是碌碌地维系着生活的皇后

  所以塔拉不会成为雪白宫殿女主人,正如苏摩无法在尽善城将她身心拥吻。他们曾是最无可能的一对璧人。

  他们的爱,注定了只能在梦想现实同时崩坏的时刻交汇。

  他们的相爱,诞生于天与地的夹缝,被战火荡涤,被阴谋切断了退路,被血与泪浇灌,才会义无反顾

  背叛灾难焚尽了他们之间的障碍,当初的障碍有多盘根错节,这爱火就有多壮烈。神魔的劫难既造就了他们的相爱,也毁灭了他们本身。

  然而美的毁灭,比美本身更美。

  这就是这故事的基调,罩着绮丽的神话外衣内核深沉而现实。史诗传说仿佛是熟透的果,被榨出金澄的汁,重新酿出属于人性的醇甜和辛涩。饮之微醺,心潮不觉跟着翻涌澎湃。

  咳咳,既然上册是世间月,继续把文艺青年苏摩说完。(继续扯文艺腔……)

  苏摩无懈可击外表之下有一个可怕空洞。为了填补它,他把杀戮投了进去,换来了令人敬畏称呼“白色死神”;他又把婚誓投了进去,换来了二十七座空寂的雪白宫殿。他隐约感觉到,这些东西都不够。它们与空虚同出一源。

  所幸他还有矢志不渝忠诚友谊,为他把那个空洞稍作遮掩。然而他表面有多光辉,内心便有多灰暗。他需要的是能照亮他的爱,他需要被爱。折古罗鸟会有多美?折古罗鸟饮月之光辉的时刻才最能打动他。

  他最终还是把矢志不渝的友谊和刻骨铭心的爱同时投入了内心的空洞。这个空洞如天海的浪潮般能够洗刷色彩,把一切抽象概念,使一切变得纯白而峥嵘,却无法相容。

  他没有在尽善城劫走塔拉,也没有在地界的初次觐见之时背叛。他本无方向,所以也没有选择。他的空洞从不给他选择,只让他一步步下坠。

  他和因陀罗一样不畏死。因陀罗生而为战,战而忘我。

  苏摩只是恰好活着,恰好没有死去的理由罢了。他尚不明了生之美好却又想去了解,所以他还有所遗憾,有所留恋。直到湿婆如他所愿,终止了他漫无目的的坠落。

  ——在那一刻,他想起月光下翘首的塔拉时,他终于听到了那份投进空洞的致密的爱的回声

  那是幸福,是一切到此终结信号。他曾有多迷茫有多绝望,他的爱就有多深沉有多绝望。

  神若有千面,必有人性之面。若只有一面,那人性就是这一面的倒影

  我用“千面之神”这个标题实际上也是想借《冰与火之歌》谈谈。(冰火里有七神有旧神也有千面之神但这不是重点||)。读天竺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就在想,作者大概读过冰火吧?如果没读过的话一定会喜欢冰火的>_<……

  冰火以背景细腻人性深刻著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pov视点。《梵歌引》并没有用明显的章节来分开多人物的视角,但是可以看出对不同角色不同立场(用在灰色地带的角色上尤为出彩)的刻画,尤其是天乘,让人先恨又怜。还有对因陀罗的分析,可以用马丁的一个观点:《魔戒》很经典,但为什么英雄阿拉贡的统治四季如春?英雄懂得税收政治么?

  因叔毫无疑问是个英雄,真正的英雄。可惜真正的英雄却不一定是个好君王。所以人们喜爱诗篇中的英雄,而非真正的英雄。只有颂歌和载舞的人才呼唤真正的英雄。比如天女优哩婆湿,她是真正的舞伶,也是英雄虔诚子民

  英雄逃不过除魔的宿命,尽管同样的胜利既能铸成王座,也能铸成大错。

  除了人物刻画之外还有一些支线,推进了这个故事的纵深。“无论胜败如何受苦的都是百姓”这种说法并不新鲜,实际上也是无关痛痒旁观者角度。而上册中有一个情节:天上掉下来的奄奄一息战士最终被民众打成了肉泥。人民并非残忍也非不忠诚,他们用不着读者施舍怜悯,他们只是愤怒。用冰火里的一句看似冷漠的话说,“老百姓祈祷的是风调雨顺子女健康”,他们并不关心上位者的权力游戏,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就好,然后冰火给了一记更残酷的转折:“只是他们从来没能如愿。”

  匠人杰作就是自己的正法,胜利是刹帝利的正法。看似绝对的正法,边界却是模糊的。

  这许许多多的维度,如同水晶的切割面,让看似寻常透明材质焕发出了光彩

  印度神话给我的大致感觉,就是“千面之神”,森罗万象休戚相关。极繁极简,极盛极微。无处不在不可捉摸。从前被一本《印度神话》所蛊惑成了湿婆粉(咳咳事后发现其实是同一个作者orz),机缘巧合才发现这么一个奇文……

  虽然我喜欢神话,但是神话题材着实鸡肋。有人知之甚多写得过于艰涩,读者看了经常一知半解,私以为这种传达效率不高的文其实是有点浪费的;还有些人借宗教设定挂羊头卖狗肉,说重一点几乎是亵渎。《梵歌引》的调子刚刚好。我在亚马逊说这是如歌的行板,比慢板活泼比中板从容庄严流畅不卑不亢实在可贵

  同时神话主体不好写。弄不好就变成了金手指,或者通天神棍。亚瑟王里的梅林估计就是这个原因,退场很早。不过就我个人感觉,印度神话天生比较自洽,终极的力量之间也相互制衡。

  诸神之中奇葩大有人在,各种活色生香,千般面孔。倒是湿婆,像是千面的映照。

  毗湿奴比他更通情理,湿婆却提醒他帮助因陀罗是不妥的。苏摩被他点拨,看上了折古罗鸟;乌沙纳斯可以对所有人夸耀自己的颠覆手腕,但映在湿婆眼里却毫无意义;众神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萨蒂从他那里看到了一切,却还没有爱。

  所以我很喜欢湿婆和萨蒂坠向地界那个幻化万千的时刻,萨蒂看过了他的千面,每一面都是他,如此富足又如此贫乏,这个深渊混沌的宇宙,这个终极的存在使五感都丧失了意义。

  说实话,因为太过期待,读之前我非常担心湿婆会让我失望。贴一段里尔克的诗吧:

  “…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眩,因为美无非是可怖的开端,我们尚可承受,因为他不动声色地/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怖的。所以我抑制自己,咽下阴暗悲泣的召唤。”

  可是读序幕的最后,梵天那一句“意即慈悲”的时候,我忽然就放心了。我想,一个对“言语真实”“名字的含义”如此注意的作者,是跑不偏的。

  又是谁“令万象更新”的呢?

  我认为,其实是萨蒂。萨蒂的言语之力,反倒让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内心一定会有钻石之尘般坚韧意志。倒不是说她深明大义之类的,她也怕死,但她敢于承受湿婆的契约。如同牺牲是一种勇敢坦诚也是一种勇敢。

  她敢于对湿婆说“你也可以抉择”,这是被言语所发掘出来的“真实”。

  所以“更新”的或许并不是万象,而是湿婆。是萨蒂使湿婆自己发生变化,引发了世界本源的变化。

  所以每当萨蒂和湿婆相对时,万籁俱寂宛如独奏

  所以当下定决心的湿婆对萨蒂微笑时,我觉得他们并肩,已是一切的圆满

  ——————————————————————————————

  从前天磨磨蹭蹭开始手写,打字打得很抽搐已经思考不能了……还有些内容就等下册再说吧…………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五):啰啰嗦嗦,写了这么一堆。。。

  停电的时候,没有事情做。于是翻开了手机里不知何时下载的这本小说。遇见这本小说,完全是个没有料到的意外。没有人向我推荐她,只是在某个无聊的时刻,乱翻应用,不知怎地下载了她。我已经很久没有再读到一本能让我不跳页、不间断、半夜醒来不睡觉继续读的小说了。然而她是,还这么长。我却从未有放弃念头

  忍不住想写些什么,于是就这么乱写了一堆。很乱很乱。。。

  0 写在前面

  我最喜欢的人物,我想应当是萨蒂。故事映射在我眼里的她,真实、勇敢。想不到更多的话语再来形容了。苏摩很好,然而我却觉得他像个女子,带着难以言明的懦弱。我无法解释我的这种奇怪的感觉。

  我还曾一度以为,如果不是舍衍蒂带着商吉婆尼回到永寿城,那么一切是不是不一样,萨蒂和湿婆是不是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幸福?后来,我明白,一切都是宿命。早在湿婆和萨蒂被创造之时就已经注定的宿命。而他们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比较幸福的。他们都成长了起来。

  .S.:一切都只是个人观点。

  1 舍衍蒂

  起初,我和萨蒂一样,以为怀了孩子的她被狠心的负心男人抛弃,家庭也早已抛弃了她。以为她定然很爱那个男人。但随着事实的显现,我却愈来愈加不确信这一点。甚至怀疑她是否爱苏羯罗,那个被天界称为叛徒的乌沙纳斯,太白金星之主。她满心欢喜,幸福愈来愈近,就在唾手可得时,她从云端跌入深渊。男人的世界、战争的世界,女人不大懂得,也不愿懂得。女人的世界,只有家庭——父母姐妹兄弟或者丈夫孩子。苏羯罗不要她了,她饱受被抛弃的羞辱。她不想探究他抛弃她的因由,因为不管理由是何,他选择A的时候是无法同时兼顾B的感受的。选择了A,已经宣告了A与B在他心中的地位。她也要让他承受这样的折磨。丈夫不要她,但父亲仍需要她完成他的任务。她因需要而有目的的活着。她变成复仇的化身,这复仇温柔且缓慢。她追随苏羯罗,他苦行时她不离不弃,悉心照料。

  那时,在永寿城时,早在她看到他之时,苏羯罗就已经爱上了她。但是男人总是心怀天下,况且他早已经看清楚天帝因陀罗的把戏,舍衍蒂便是因陀罗困住他的道具。他如此聪明,爱却蒙蔽了双眼。他那时或许被爱打动,或许是即将出世的孩子给予他的使命感,他唯一有那么一次,天下什么的他都不想争取了,只想和她,和孩子,平凡的活到世界尽头好了。

  她的目的终于达成了,现在他察觉到她的目的了。她把他所有珍贵的东西都带走了。他的爱情、他的骨血、他的天下。

  她爱不爱他,我想她、他都不知道了。她是他唯一爱过的人,她一定不知,但他却清晰的知道。

  她回到了永寿城,想要告诉她的父亲,他给她的任务她完成了。她是忠于他的女儿,曾经他无比宠爱过的、爱穿一身红衣的公主。但恶果她已经中下,因此必受其毒。她早已被遗忘,永寿城那么大,却没有容纳她的一角。婆罗门不愿再看见她,称她为公主是一件多么掉价的事情。她内里已被吸干了养分,外实内空。

  复仇之火终将烧向自身。

  2 苏羯罗

  他是乌沙纳斯,是婆利古仙人之子,是阿修罗的导师,是太白星之主苏羯罗。我曾觉得他坏事干尽,十恶不赦。他明明发了誓,不再觊觎商吉婆尼。誓言对他来说,却是信手拈来。即使那次他是真的想履行诺言,保护塔拉。但从始至终,他从未践行他的誓言。他心中有束光,使他清晰的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在哪里,怎样做他会越来越接近那里。他和湿婆很像,没有怜悯,冷酷无情。和湿婆不同的是,他是为自己而为,从不听从别人的意愿。为了自己的心愿,他总能有办法。但我想,他只是需要一个信任他,不怀疑他的朋友。这个朋友必须由足够的能力能使他心甘情愿。过去他曾以为那个人是因陀罗,但可惜英雄从来都只适合作战,平静的生活不需要英雄,英雄也不懂得如何回归平淡。后来他一度认定那个人是伯利,但伯利心怀天下,想为每一个人求福,但福从来不被均等分配。苏羯罗就像是伯利恶的那一面,被释放在体外,因此更加真实。被剥离恶的善者,本来就不可能完全接纳被剥离出的恶者。因此天下渐太平时,伯利不再信任他,甚至想要远离他。就连他的女儿天盛,也不再信任他。他一夜之间迅速苍老。但他却没有就此凋零,他想,碎了就碎了吧,反正我还能伪造出许许多多。这便是他。后来我不再厌恶他,他只是为自己想要的在行动罢了。总比湿婆好多了。能够选择追随自己的心,然而这样的选择付出的代价便是,从此,他就只剩下自己了。

  3 苏摩

  其实我一直不清楚苏摩对达刹女儿们的真实情感。看到因陀罗对苏摩的气恼,我不禁开心的笑了,这好像是全书让我比较开心的地方。我只知道他心里有个黑洞,什么都填不满。他的天海空荡、寂寞、冷清。他需要找件事情填补他的空洞。夜晚与月色本就是相伴相生,相互吸引。我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他和达刹的二十七个女儿。他爱不爱她们,还是只是单纯的相互吸引。我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又或许如萨蒂看到的那样,永生的神,苏摩在她们——凡人,身上感受到了他体会不到的时间和死亡。再或许达刹的那二十七个女儿生来就是带着她们的使命——成为天空中二十七个星座。总之,这是宿命,是必然。

  因陀罗说,“苏摩,尽快结束你的服丧期,别再重复这种痛苦的婚姻,重新找个和你一样长寿的好女人吧。”于是,苏摩再也没有娶达刹的女儿为妻。因陀罗又说,“也许此时此刻,在世间正有一个女人在看你。她恋慕你,注视你的方式犹如折古罗鸟,饮你的光辉为食。”于是,苏摩看到了塔拉。她站在二层的阳台上,仰头注视着夜空。她注视你的方式犹如折古罗鸟,饮你的光辉为食。她仍是达刹的女儿。但他一旦决定,就毫无畏惧。他的生命有了尽头,他为此甘之若饴。

  4 塔拉

  她被苏摩吸引,也知道天海上的生活,孤单、寂静,不是她想要的。但她仍摆脱不了他对她致命的吸引。但她内心足够强大,她知道什么样的丈夫可以给她什么样的生活。她嫁给祭主。她知道想要生活省去麻烦,就要伽罗婆提远离。于是命运的轮轴再次运行。

  苏摩知晓危险即将到临。他不顾尊严的也要守护她,跟随在她身后。赶也赶不走。每个神都有弱点,她是他的弱点之一。他守护在她身边,一刻也不曾远离。他为她在地界撑起保护伞,他将他的眼睛挖出,植入她空洞的瞳孔中。那一刻起,我想,就再也没有人能使他们分离。他们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生或死。

  我想,塔拉一定是坚强的化身,她独立,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拿主意。她坚韧、也强大,她懂得克制、等待。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圆满的。

  5 湿婆

  “你的名字叫湿婆,意为慈悲。”他原先不叫湿婆,后来梵天为他赐名。但他本身并不慈悲,他没有感情,是真正的冷酷无情。他变化无常,有许许多多面。他从不自我抉择,只为别人的意愿而行。他是毁灭神。

  梵天不希望他知晓他见不得光的秘密,于是他将他的下半身抽离,赋予了萨蒂。他是神我,她是自性。这便是宿命。

  他是白牛,他本可在最开始就拿走商吉婆尼,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一切都停不下来了。梵天将商吉婆尼藏在了萨蒂心中,除非她心甘情愿,否则谁也拿不走。所谓的心甘情愿便是真心爱上。

  新的世界开启了,他为她做了抉择。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何他会如此而为。正是从那一刻,他被改变了。改变他的不是她,是他自己。后来他有了情感,懂得耻辱,懂得愧疚,懂得难过。纵然他有无法言明的理由,但他却实实在在地犯了杀梵罪。杀梵罪成了他们之间的围墙。他不愿意过来,她只能想方设法让他过来,但一切皆有代价。

  一旦有了情感,懂得羞愧,就无法真的自在,就必然被正法所捆绑。他是万物主宰,不可战胜,不生不灭,他实现所有人的愿望,却无法为自己抉择,无法实现自己唯一的一个愿望。

  6 萨蒂

  她经历重重磨难,从一个被照顾的小女孩成长为了真正的宇宙之母。萨蒂,言之即为真实。她一生,这样做了三次。第一次,她为了摆脱敌人的追踪,她祈求森林隐去她们的踪迹,保护她和塔拉。那一次,她知道了言语是伤害人的,且后果无法想象。第二次,她为使他的丈夫湿婆摆脱杀梵罪,她为他命名鲁奈罗——那个她们第一次相遇时她给他起的名字。给了名字的人便是你的父母。那一次,她无法再作为他的妻子,而只能成为他的母亲。第三次,在血池边,她最后一次,使用言之即为真实的本领,她为他再次命名:湿婆,你的名字是湿婆。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慈悲。于是她被她自身的火焰烧死。但她没有变成烟灰,她在等待。她知道他会来,无论她是他的情人还是他的妻子,或是他的母亲,她都是他的下半身。被他抱起来的那刻,她心满意足,终于肯化为了灰烬,消失于苍茫天地之中。

  7 其他

  毗湿努曾经对梵天说,我们需要爱吗。

  不需要。梵天这样回答他。梵天只是不想让湿婆得知他那见不得人的秘密。梵天的秘密,是禁忌。然而事关爱。

  毗湿努同样心中有爱。他守护拉克米拉,站在某处凝视她。

  他们都有爱,是的,他们都不需要爱。

  《梵歌引.世间月》读后感(六):在爱和死诞生前,法则已经存在 ——献给《天竺奇谭》实体版

  拿到书其实已经快两个星期了,然而直到现在才真正坐下来写一些什么东西。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作品,本已乏力的语言和文字似乎更是贫乏到了一种荒芜的境地。思维放空,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在脑海中不断上演,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老实说,第二次完整地看《天竺》(抱歉我还是习惯性地称之为《天竺》),感觉和两年前初看完全不一样。有些记忆中明明应该轰轰烈烈的情感,第二次看来却实际上又带着那么点宿命般苍凉而必然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了那些必然的结果,如同苏摩的结局从一开始就那么理所当然也那么清晰。

  没错,这篇文字,大概最终是写给苏摩。尽管也许我并不是那么喜欢他,但其实这是他的故事,一个由别人诉说,他来执笔的故事。

  那弯在爱与死之间,迷失了法则的世间月。

  .

  【爱】——“除了被爱,他别无所求;除了爱他,世人无以回报他的美好。”

  苏摩的登场可以算得上是富有吸引力的。英俊的容貌,洁白的衣饰,新月的光辉是他清绝魅力最柔和的映射。甚至可以让萨蒂首次接触到可以算得上是爱慕的感知。

  一见钟情的故事总该是那么美丽而吸引人的。何况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具备一切诗人笔下浪漫主义的因素。天海上漂浮着27座经日更迭的月宿之宫是世人眼中他那瑰丽爱情的最坚实证明,他是苏摩,夜晚的主宰,八方护世天王东北方的明月。每夜他的清辉耀满大地,轻易让每一个女子抬头仰望,轻易让她们爱上追逐他的光芒。

  仿佛他从来就是为此而生,渴望爱,接纳爱,施与爱。然后达到他生命暧昧的全部。

  然而一切不过是假象。月色的光芒不过是恒星之光的一角反射,那光芒之下有的只是黑暗,寒冷,泡沫一般的孤寂和亘古不变的时间。

  那张精致的,理所当然被人爱慕的外表之下,苏摩其实一无所有。

  .

  不知为何,再一次阅读苏摩的故事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他是真的爱上塔拉了么?如同萨蒂心底徘徊不去的怀疑一般,他究竟是爱上了她,还是习惯爱上了她?

  习惯,是的。生命的一切对于苏摩来说不过已只是一种习惯了而已。习惯了爱和微笑,习惯了生存和游移。他生活的那个世界太过于孤寂,时间洗去了一些,记忆变得苍白,友情变得透明。唯一不变的只有天海永恒的涛声和27座月宿宫唯一的苍凉。这样不堪忍受的生活他忍受了千百万年,或许从未想到过改变。

  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被迫的,或者说是被推动的。缺乏主宰以及自我意识。天神推着他离开,阿修罗推着他背叛;就连他对塔拉讲起的故事也不自觉地充斥着因陀罗和阿修罗,唯独没有苏摩本身。内里是无尽的空虚,甚至连胸膛里跳动的那个器官都无法称之为温热的心脏。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呢?从因陀罗不再出现在他的月宿宫?从巴拉妮的那场葬礼?还是从更早以前,他对世尊求取生命的那一刻开始?

  如此空虚的生命,寂寞得让人心碎。

  .

  于是苏摩对塔拉的追求,或者说爱也许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那么多年来,那么多事物,这是苏摩为数不多的坚持,为数不多他为了自己,而不是天神,不是因陀罗——他的朋友或者说他的陛下——去追寻的东西。他的生命中哪怕还有一丝幸福的可能,当友情都可以被天海的涛声清洗殆尽的时候,那个如折古罗鸟仰望他的女子必能成为他最后的守护和凭依吧?

  当得知塔拉死讯的时候,苏摩没有犹疑地选择了加入伯利的军队。乌沙纳斯说这样其实更好,他终于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一个目标。

  是的,爱情的力量如此强大,可以给予众生凌驾一切的勇气和能力。

  我无法否认苏摩对塔拉的爱。

  只是,再伟大的力量,也无法成为生命的支撑。爱,也是一样。

  .

  目标其实一直都在,一直都确定着。

  他对她的爱,最终不过成为他走向那个结局的一条捷径而已。

  .

  【死】——在最初和最后的相遇,他向他求取了生命和死亡。

  苏摩的死从一开始就是确定了的。这样的必然或许可以归咎于他悲剧的宿命,又或许可以归咎于他毫不作为的人生态度。就连他对湿婆求取的生存,也有一部分要归因于他缺乏杀死自己的勇气。“这个世界如此甜美。”——但是甜美的色彩最终还是成为了天海上泡沫一般的苍白。他逐渐习惯一切也逐渐厌倦一切。在任何事物都没有办法存在的天界,执着和追求就如同那些浮沫本身一样毫无意义。

  令人在意的是他曾经的信仰,那些雷鸣和月色相和的夜晚。他与因陀罗的友谊曾经是那样真挚而令人羡慕。然而最终不过是背叛,相互的背叛。他们根本说不清是谁先转开了自己的身子,是永寿城中为被驱逐的阿修罗而兴奋不已的因陀罗,还是回到乳海边上潜意识中却再也无法给予友人最应当的信任的苏摩。

  虽然他们两个人都担不起背叛这样的重量,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背叛,他们只相信,自己才是被背叛的那一个。无论是被时间,被现实还是被朋友。

  一场战争和无尽的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销蚀勇士的勇气再用欲望去填满,磨碎友人的信任代以谦卑的忠诚和恭敬。总之一切都变了,萨蒂利坐上王座,放下雷杵手捧王冠。如果苏摩是阿奢尼,哪怕只有千分之一去适应这样的转变;或者又如果苏摩是优哩婆湿,以自己的方式去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然而没有,也不可能。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习惯了前进而不是去追寻。越来越贫乏地前进。要命的是时间消磨掉了生存的意志,却磨不去他的记忆。他可以记不住卢醯尼的模样,他可以记不住他全部27个妻子的面容,他甚至可以记不住自己是否曾经真正爱过她们。但是他忘不了因陀罗爽朗而不拘于一切的大笑和那些雷电与月色相映照的夜晚。

  当一切都已经改变,曾经的记忆不过映射着现实的益发残酷。如此而已。

  所以他还能做什么呢?亲手改变这一切,他做不到。亲手解决这一切,他也做不到。习惯被生活推着向前的他最终已经失去了选择的能力,被残存的信仰死死束缚,最后走向的只能是死亡。

  ——因为一切,包括生命,真的都不剩一点意义了。

  .

  其实想起来,某方面苏摩和湿婆真的很像。无选择,被推动。生命是无尽的虚空。可以说拥有一切的湿婆其实也就如同苏摩一般一无所有。

  唯一不同的是,相对于被束缚着的苏摩,湿婆还是自由的。他具备着去选择的能力。

  他会是他怎样的对照?

  ——那一刻,他的三叉戟撕裂他的身躯。

  苏摩是他第一个,也许也是唯一的一个朋友。那样的愿望,是否在他的心中落下比羽毛更重一点的重量,泛起一瞬涟漪?

  ——他的死亡,没有微笑,不带泪水。一切只是结束了而已。

  然而他的身前,他的故事只不过刚刚开始。

  .

  【正法】——什么才是你的皈依?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所谓的“正法”,究竟是什么?婆罗门经典中制定的种种规则?宇宙自然万象不变的亘古规律?还是善恶有报的因果循环?——当然可能真的永远都得不到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可以认为自己的行为遵循着正法,因为报应没有来或者还没来。他们也可以鄙弃着正法,比如乌沙纳斯。因为比起他们所做的一切,降下的所谓“惩罚”根本微不足道。所谓的因果循环在目的达成后,便完全不重要了。

  规则本身,不过是体制中的人们制定的,约束着人们本身的工具罢了。对体制外的人来说,本来就不起作用。

  万像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那套真理在战争和欲望面前变得如此渺小和虚幻,不堪现实的一击之时,他选择了痛苦的死亡。陀湿多则在自己高洁而遵循着正法的儿子不明死去的时候,否定了正法的存在。

  ——如果,所谓的法则真的只是教条所描述的迷惑人的理想,和那些规则本身而已的话。

  .

  记得第一次看天竺的时候魔龙篇之前最让我震撼的场景除了万象更新之外,便是湿婆杀死苏摩的那个瞬间。然而这次,这个情节带给我更多的是唏嘘,反而是因叔重新举起雷杵,面对弗栗多的那一刻,让我想哭。

  啊,是啊。——“一个只有欢笑,美酒,豪勇战士和善舞女子的梦。”他怎么能容忍这个呢?

  如果非要给苏摩找一个对立面或者说参照物的话,因陀罗真的可以算是最好的选择了。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相互维护着对方却也相互以信任背叛对方。一个迷失在天海苍白的浪涛中一个迷失在永寿城紫醉金迷的生活里。前者被逼迫着他虚无的生命,后者被逼迫着成为一个叫做王的神话。

  当勇士放下他的武器,抛弃他的勇气;当他的生活充斥着权力香花和美女,而不再是激动的决斗和酣畅的胜利,他还有什么资格被称作萨蒂利?

  那个天女不再为他跳起勇士舞,火神也不再是他的朋友的天帝。无法再豪爽地笑,酣畅淋漓地厮杀,遵从自己的意志去制裁或者去赦免。他所处的一切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他是天界的王者——无论是不是人们期待着的那一个。因此他所作的一切必须遵循王者的法则。——不再是勇士的法则。

  但是那个“人们只有在被烟熏到的时候才会哭,只有在男女相爱的时候才会谈论死”的永寿城,明明是身为勇士的那个他的梦想啊!所以这样的梦想才会在身为天帝的现实里毫不留情地崩塌么?

  .

  你愿意相信什么?你曾经相信着什么?你是否还在为它坚持着你不变的原则?

  苏摩没有。他愿意相信的东西,他所追寻的东西,很久很久以前就不存在了。

  因陀罗呢?也许曾经也是没有的吧。被权力压弯的脊梁没有能力再去承担那些曾经的梦想。但是一曲勇士之舞激昂的旋律之后,我听到雷神——而不是天帝——因陀罗那意气风发撕裂寰宇的怒吼。

  ——“我能杀你一次,就能杀你第二次。”

  有的时候,所谓的法则,也许恰如斯。

  .

  曾经不能够理解,最终的结局,为什么萨蒂作出了那样的选择。除了所谓的“爱”,那些能令她放弃生命的因由究竟是什么?

  信仰,宗教,规范。——那些约束着人们的从来不仅仅是表面的戒绝,教条或者说规定。真正的信奉是深层次的道德,心灵的净化也好皈依也好怎样都可以。那些你愿意相信并引以为戒律的原则,才是你究其一生都不会去打破的法则。

  当这些原则消失的时候,你如何不背弃你的正法呢?

  .

  ——所谓的正法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以我目前的阅历面对这样的问题依旧只是无限的困惑和遐思而已。但我想至少有一点,它必定是你愿意去相信与追求的东西,不遗余力并且甘之如饴。这样的法则,包容一切却于每个人而言,又是不一样的。

  在爱和死诞生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内心虚无的苏摩,也许真的已经失却去追赶它的能力了吧……

  上卷的结尾,万象更新的世界在萨蒂的面前,广袤而深邃地沿着她的视野无限展开。故事没有结束,它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爱,恨,欢乐,痛苦,法则。一切继续在这个初生而古老的世界上生生不息。沿着他们因循的轨道,持续发生着。

  感谢月光大,感谢你美丽的故事,你笔下的世界以及它的多姿多彩。

  我期待着,萨蒂与湿婆下一次的重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梵歌引.世间月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