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哲学大纲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05 01:45: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哲学大纲》是一本由张岱年著作,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5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哲学大纲》精选点评:

  ●以哲学问题为纲的哲学史

  ●甚为精湛,需深悟。

  ●读过,不过是盗版的。度过的为数不多的盗版书之一

  ●读起来太费劲,感觉自己已经很难再像学生时期那样集中注意力,好像此生已经和学术著作绝缘了,药丸

  ●张岱年的哲学史已经被淘汰了。

  ●结构极为清晰,语言简练平实且精准。在没有啥修辞也没有啥情绪的表达之下常常闪烁出洞见的灵光,给我不少启发,都可以写成论文,不像冯友兰那样刻意凸出材料,但不难看出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可是,尽管这么优秀,我读时却感受不到阅读的激情,以至于常常没读多少便索然无味,不知为何。

  ●张岱年,1935年写的。诚如鄙人读书会所言,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具有范式革新意义的哲学史著作。在同时期谢无量、钟泰、胡适和冯友兰还在以“哲学家”为纲,写“中国哲学家史”的时候,张岱年先生已经开始思索运用新的叙事模式“问题”“范畴”来编织哲学史。 而且序言对中国哲学的论证也是远超时人论证方式的,有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的影子。 更为关键的是,张岱年入主北大培养学生,最早一批中国哲学博士的著作都能看出张书中的影子,换言之,书里面的概念工具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中国哲学的研究者。

  ●如果张岱年先生能在每一段的最后不武断的说"这其实是唯心主义的狂妄"不在附注里武断的下结论"陆王心学是维护封建主义的工具"等。我相信这本书会更加的客观。

  ●我们当代一切的思潮与困境 都可以从我们文化的认识论中找到根源

  ●除了Moral Metaphysics和Political Philosophy之外,实在看不出还能开出什么新的希望~~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一):此书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入门书

  中国古代哲学历来没有总结的习惯,张先生此书始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问题统一纲要,力在总结前贤历史,以推究今世之事。读完令人条脉清晰,不像冯氏,尤其是任式的哲学史,让人读之渐烦。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二):没有更详尽的了

  我08年看的这本书,觉得没有总结得更详尽的版本了。现在的人更不可能有耐心去写这样一本书了。很喜欢这本书 ,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三):如是真理,朴素何害?

  这本书我读的很仔细,也是第一次系统的读关于中国哲学,很幸运,选择了张岱年的这本书,这本书讲的很透很朴素,也纠正了很多我对儒道两家的偏见,为我铺筑了一个踏实朴素的基本哲学态度,实在珍贵。

  中国哲学某些部分“不免被讥为朴素,然而,如是真理,朴素何害?如非真理,纵讲的精微,亦不过善于诡辩而已。”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四):中哲就中哲,西哲就西哲。干嘛非用西哲去解释中哲,自甘人下。

  自甘人下,你不过永远在别人的画好的圈子里乱撞,永远走不远。

  有人抱怨中哲书写的玄,那是因为研究没有做到家,不能因为目前研究不足就说中哲不好。

  中国本身就是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有中国的特点,西方有西方的特点,为什么要用西方的那套话语去解释中国的一些哲学观点呢?何况用西哲也很难解释清楚。

  个人比较喜欢冯友兰那本。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五):比冯友兰那本要好的中哲入门书

  因为昨天在读邓晓芒那本《思辨的张力》,看他批判中哲的时候,洋洋洒洒,从《易经》一直批到王夫之,中间还提到一些极为冷门的人物,如方以智。对于什么法藏啊、宗密啊、范应元啊、王弼啊、欧阳建啊的观点学说更是信手拈来、随口举例。

  当时我就惊艳了。他一研究西哲的怎么对中哲这些人物和学说这么门儿清啊?他哪儿有这多功夫看这么多人的书啊?赶紧翻到书末的参考文献看,这才松了口气,一大堆西哲书目里找到一本中哲的参考书,就是张岱年先生那本《中国哲学大纲》。

  基本上像我这种玩票性质的哲学爱好者,中哲看到诸子百家后面就懒得看了,二程朱子王阳明他们写得都太长,真心看不下去。又想了解,就找一些后人写的通史来读读。

  一般说到中哲的通史,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冯友兰先生那本《中国哲学史》,不过我觉得,如果从入门的角度讲,其实张岱年先生这本《中国哲学大纲》要更好。

  我不评判这两本书谁好谁坏,因为我不了解中哲。像人家告诉我冯友兰老先生为了让毛主席满意而几次删改《中国哲学史》这些话,也就当个段子,听了也就听了,不能全当真。就我观感而言,《中国哲学史》也不见得有他们说得那么不客观,毕竟资料详实、罗列人物面面俱到,除了文白夹杂的风格有点点别扭外,都还挺好的。

  但说张岱年先生这本《中国哲学大纲》更适合入门,意思是这本书的的结构布置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思维。

  张岱年先生在这本书里胆子最大的地方,在于他试图为中哲整理出来一个条理系统。

  他首先去总结:中哲里最核心的问题是哪些?他总结了三个:宇宙论(对应西哲的本体论)、人生论(对应西哲的伦理学)、致知论(对应西哲的认识论)。

  然后再根据这三个问题,去总结出历代中国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阐释、研究,从而得出一条明晰的发展脉络。

  你当然可以指责这种方法,是用西哲的范畴去硬性割裂中哲的思想体系。比如孔子也好、老子也好,他们的宇宙论,是直接与他们的人生论、致知论相呼应、相一致的。你其实很难把这三者单独划成三个部分,在不谈另外两者的情况下单独说一个。

  但我们还是要看到难能可贵的地方。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其实比冯友兰先生按时间顺序写《中国哲学史》要辛苦得多、艰辛得多,而且,对中哲的意义,也更重要得多。

  我一直觉得中国哲学缺就缺了个像亚里士多德这样干细活儿的人,因为中国的哲学家都是文人,最多就是对科学带点兴趣。这些文人不愿意细致而条理分明地将一套学说整理并剖析给你看。他们是想到哪说到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宇宙论里夹带点人生论,人生论里夹带点致知论。总之要玄而又玄,才能让你取乎中。好像你如果确实得出个什么结论,他们就嫌你落了下乘。

  结果搞得中哲和西哲之间就像文科生和理科生一样,没法沟通交流。

  我觉得张岱年先生这本《中国哲学大纲》,好就好在他敢于给中哲划范畴、下定义、清条理,像对待西哲那样,认认真真整理中哲的学说脉络,让人看得清晰明白。

  所以邓晓芒跟中哲的学者,不是爱答不理就是一见面就吵架,惟独对张岱年,他在自己书里推崇备至、客气有加。大概也是觉得,只有张岱年这样研究中哲的人,才真正算得上跟自己同行的哲学家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哲学大纲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