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与暴烈》是一本由黄碧云著作,天地圖書出版的257图书,本书定价:HK$40.00,页数:19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柔与暴烈》精选点评:
●看到最后已不觉黄碧云沧桑冷酷,倒不是读时不再心痛也不再流泪(还是胸口喘不过气般的疼,还是一篇接着一篇地哭),而是到其后,见过这世间芸芸总总,有人心痛至死,就有人坚强而活(但都没什么对错好坏),终究也不过如此。一如《失城》结尾仍在一起的夫妻,一个在夜间忙着救死扶伤,一个面带笑容地整夜为死者裁制寿衣,两人对着初生的智障婴儿感到幸福(那一定是眩晕般的幸福);亦如《江城子》里经历母亲坠楼后成为自杀援救的欧细明,他说的——“好死不如赖活。拖拖拉拉,习惯了就好了。”“总有人会爱你。你死了就没有机会。”“你还没有去过迪士尼乐园。”黄碧云是漂泊中的作者,她写香港,写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北美、欧洲,笔下的主人公早已是世界公民,却没想到会在此书中看到苏轼鲁迅。那句关于希望的话,原来谁又何尝未反反覆覆想过。
●愛何其暴力
●每个城市在她写来都是浮着氤氲的不可救药,反复着个人和历史不得不如此的故事,如果中途不当心停下来,要往前翻几页才知道,我现在在上海,现在在香港,或者又在越南。
●|126:81|
●我感觉是黄碧云写得最好的书。那些温柔的人,内心里隐藏的暴烈,和那些暴烈的人,内心的温柔。每个故事带着点诡谲残忍又酣畅淋漓。
●对于生活浪漫而严峻的想象vs对于人性冷酷而理性的认识。并存。纠缠。
●黄碧云的书我看得全部都是电子版。大一时候真的看了好多好多书。全是港台女作家。包括全套的亦舒。那时候真的好厉害,但那时候也伤心的厉害。后来书看多了,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挺抱歉的,为我的自私。
●周耀辉给蔡健雅新专辑同名歌填词,最后写的是“温柔地,暴烈地,换不了肉身,换个灵魂”,李焯雄直接给杨永聪的那首主打歌就定为《温柔地,暴烈地》并以此形容爱情彼此间,温柔和暴烈的依赖与排斥。这些灵感,当然都来源于黄碧云的这本书,黄碧云的处女作写死亡和爱情。1987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最有名的是那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黄碧云在《江城子》这篇借用苏轼的词,写生死“死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村上春树写那书时代是萧条的,黄碧云给这故事的政治背景却有些动荡。除了生和死的联动性,黄碧云写爱情在这本书里最出名的是“我对于你,如鲸向海,似鸟投林,无可避免,退无可退。”她抛出一个疑问“爱情是什么呢。”给的定义是“爱情是超越道德和肉身的羁绊的。”又是悲哀:“我爱你,如果我们的爱只是没有钥匙的锁链。”
●奇崛,但是同样无益于生活
●你得有些理智,再去看黄碧云。人生最可怕的,是没有想象。那些命定的禁锢,弹指之间,亦可解开。
《温柔与暴烈》读后感(一):病入膏肓,還是堅持黃碧雲。
呵呵。
奇怪的是書中各個女子,總會讓我覺得是强烈性冷感的女人。
趙眉是一,細細是二。而黃呢,是個聰明絕頂的老女子。
老女子的書,平時是覺得難有心血來一氣讀完的。結果碰到近日自己病入膏肓,得了腦病,就特別有情緒的一口气讀完了。
推薦看一看。人生不外乎是書中這二三事了。
《温柔与暴烈》读后感(二):爱既是暴力
黃碧雲字總是讓人無法自拔的沉溺。
她說、愛何其暴力。
我說、愛一個人便會想要擁有他。但這是我的愛不是他的,所以愛何其暴力。
愛操縱思想。你的愛是你的,爲什麽要我來負責。可是你愛我,所以我必須負責。愛何其暴力。
愛讓人變得放縱。可是你能怪誰。A小姐喜歡B先生,得不到回應後A小姐放縱。A小姐能怪誰?B先生的冷漠被人責怪,B先生又能怪誰?愛何其暴力。
你愛他,你的一生將無法釋懷。愛充滿你的思想,你無助痛苦。愛何其暴力。
情侶之間看似溫柔的愛,事實上何其暴力。
《温柔与暴烈》读后感(三):都是友鄰惹來的
哈!若不是要替友鄰購買,我便不會偷看幾頁,便不會感到本書有點怪怪的吸引,之後要自己再買一本細閱。豆瓣其他成員對本書的評論寫得很好,我不能作更好的補充,唯有談談我的感受。看完此書,我只可以說「寫得很好,看得很辛苦」。辛苦的意思是書中對感情的描寫實在太深刻,令人有些不忍看下去。血腥、死亡與瘋癲充斥每一頁,與其說本書清楚刻劃人生黑暗面,倒不如說這其實是人性最誠實自然的一面(我們就是如此不安)。而人性的缺憾又往往由於歷史環境造成,看得令人很心痛,其中有些感覺我想只有與作者一樣都是在某地成長的人明白,如對未來的焦慮,對前朝的感情,對六月的記憶...
《温柔与暴烈》读后感(四):隔海相看。
温柔与暴烈,是黄碧云的小说命题与处理方式的对比。暴烈是黄碧云所眼见所关注的现实,温柔是她试图在如此现实中寻求救赎的一种化解方式,一种求生出路。
曾经当过新闻记者和律师的黄碧云,从第一本小说《其后》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写作命题的独特性,她并不喜欢浪漫、温柔,爱情在她写来不过是个人寻找自身价值存在的装饰物。
她也并不强悍,她只是在近乎绝望的现实面前以强硬的姿态呐喊,所以暴烈的是生命本身,是其小说命题。而温柔,是她企图拥抱暴烈生命的姿态,以温柔化解暴烈,也是她小说所期望呈现出来的美学倾向。
“温柔与暴烈,并非装饰性美文,修辞学的对比。我讨厌装饰性美文。温柔与暴烈的意思是,如何以温柔去包围暴烈。”
《温柔与暴烈》读后感(五):碧云天,黄叶地
《漫柔与暴烈》是中短篇集。秉承黄碧云一贯风格,每一篇故事中,在男女间孽缘般的情债间,穿插了生命的丑陋、冤孽、仇恨、凄厉怪异甚至残酷,泯灭了生死爱恨。《温柔与暴烈》中的故事,都会面对着死亡,而可每篇故事中,又都相互交杂着二三个故事,他们时空交错、相互打断又相互混同。他们面目模糊与难以理解似乎是黄碧云故意忽视的故事的情节性,作者要表达的是她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索。一切都是偶然,一切的必然又都是灭亡。
“人类在艰难的错误表里,学得聪明些。”
而她只是一边,冷酷地旁观着这个世界。心里是无比痛快与痛心。
在这本集子中,除了《温柔与暴烈》(我会努力手敲到来去上),而其他篇幅,几乎所有的女主角叫“赵眉”、“叶细细”;男的叫“陈路远”。反复出现,一如师太的“玫瑰”与“家明”。有意无意间,隐去了人物的面目,余下的只是作者自己。
在故事结构跳跃、语言间断与思维断层中,让我不由自主随着黄碧云跌宕起伏,接受了因为饥饿而食了女婴的“赵眉”与吞吃流产胎儿的“曹七巧”。也一同接纳了杀妻儿的“陈路远”和弑师的“陈路远”.
其实我一直喜欢,带有主观的,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漫游的作品。也终于能在心理上能接受无休止的畸恋、精神失常、变态与病态的故事。
只是,这本书,我不会再读.因为奇峭带给人的震撼,一次足矣.
“历史的起起落落她不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即使命运多桀,如若放弃争取,就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