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世界观的革命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01 01:07: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世界观的革命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观的革命》是一本由(美) 霍菲克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观的革命》精选点评:

  ●头大!原谅我在上面到处乱划。算是今年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了。。。。

  ●实在讨厌说完一个人后加上“然则他不信神所以他是错的”,信你妹啊!编写人员是天朝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叛变到美帝的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大略浏览。主题是神学的改革。人人都是洪流中的尘埃。 看来只有破除我执的那些才能变为先知、佛陀、真人。

  ●第五章、第七章的阅读收获最大,这两章都分析了“现代性”议题——神学的科学转向和人的主体性转向——跟今天福音派信徒的处境息息相关

  ●护教“学术”。

  ●关于一系列的世界观的论文,有点深奥的,跟着橡树读书会一起读了一遍,感觉一遍有点读不懂,以后还需要继续的研读一遍,还需要一点哲学背景会更好的理解里面的内容。

  ●重磅推荐,非常深刻的一本书。需要反复阅读的好书。

  ●值得一读,特别是喜欢哲学和基督教的。

  ●本年度读到的第一本好书,受益匪浅,每章后面的问题为我指引了接下来当走的甚远的路。中间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 好多话都想裱起来,最后一章是天书(˶‾᷄⁻̫‾᷅˵)

  《世界观的革命》读后感(一):了解世界观的历史,形成对现代异端的抗体

  历史就是他的故事,His-story。而世界观的历史,是人类看他的方式的历史。人是怎么看待上帝的,人为了认识上帝自己做了怎样的努力?上帝的启示是怎么帮助人认识他自己的?人类又怎么从启示中跌落,重新陷入偶像的诱惑?

  这本书是基督徒宣教和保护自己的重要装备。只是最后一章,谈论20世纪思想的那一章,写的比较混乱的感觉。这么一本好书,有个这么一个模糊虚弱的结尾,有点遗憾。

  《世界观的革命》读后感(二):【历史与思想研究译丛】世界观的革命

  专家推荐:

  这本优秀著作的作者们认识到,世界观概念本身在思想上与实践上均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对人类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这本书的历史性取向,照亮了从过去一直到现在的思想史。本书的权威性和视角立足于圣经和改革宗传统,书中充满了神学和哲学的洞见。

  ――大卫?K?诺格尔(David K. Naugle)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8298757825

  《世界观的革命》读后感(三):第七章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本质就是回归圣经,把本真的基督教从被传统掩盖中重新挖掘出来。人文主义的诉求就是回到本源,而中世纪晚期很多经院神学脱离了圣经文本,依赖亚里士多德发展出一套高度思辨化的神学,把圣经架空了,而且神不再是圣经中启示的也位格性上帝,而是抽象的第一因和第一推动力。改教家高举圣经,反对高举传统和教宗统治,马丁路德抨击天主教的三堵墙,他的主要神学教义可以总结为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和唯独信心,加上人人皆祭祀。教会观和社会观倾向于二元论,强调教会和社会,信仰事物与世俗事物的不同,而他的继承者加尔文发展出更全面的基督教世界观,强调上帝在一切造物之工上的主权,包括世俗政府在内,认为世俗政府也是上帝恩典的手段,用以教化公民履行其责任,促成和平与公义。教会和政府都是要护卫秩序。而且加尔文神学认为政府官员也是上帝任命的,有其尊贵性。

  而重洗派神学强调教会与社会和国家的分离,对社会和政府充满悲观的看法,认为社会是罪人的群体,基督徒要远离。而教会作为纯粹圣徒的群体要远离世俗社会,世俗政府也不应该插手教会事物。他们对天主教的反对也更彻底,不承认教会的连续性,也拒绝释经传统,不接受历代圣徒对圣经的理解成果,从唯独圣经走向只有圣经。因此导致了很严重的教义问题。

  宗教改革不仅深刻影响了教会,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和政治都产生激烈的冲击。

  《世界观的革命》读后感(四):你的世界观需要革命?——读《世界观的革命》

  美国福音派思想家法兰西斯•薛华曾断言:“人怎样想就怎样行出来”,意思是说,一个人葆有怎样的世界观,就会有怎样的信仰、家庭、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处于多元化的后现代,各种各样的世界观、思潮和意识形态已经或潜在地影响着我们,福音派基督徒该如何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重整本于圣经启示的整全世界观并历史地梳理历世历代世界观的演变,以回应时代的挑战呢?美国福音派学者安德鲁•霍菲克主编的《世界观的革命》一书无疑是这方面努力的一个很好的成果。该书以“世界观”为视角鸟瞰剖析了西方近2000年的思想观念演进史,并以圣经世界观的立场予以回应,给福音派基督徒以智性的启发和属灵的激励。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由十位相关领域的学者撰写。第一章以“送礼物的希腊人”为题,指出希腊宗教和哲学里,唯一绝对的就是那个非人格化的命运,无论是自然哲人还是后苏格拉底哲人,希腊的世界观无可避免地导向理性的非理性。

  第二、三章,两位作者概述了新旧约圣经所蕴含的世界观。圣经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的神圣来源、人的堕落、上帝在历史中执行救赎计划、基督里的新生、已然未然的末世观等等。横向来看,你会发现,希伯来神本传统以及新约传统与邻近的以人的理性自主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多么的不同,而同时期远方的中国正处于秦汉之交,“外儒内法”的礼法文明正在发力,伦理化的中国人离圣经启示之远也着实不亚于纠结于“命运悲歌”的希腊人。

  第四章讲述了从早期教父到查理曼大帝时期的基督教,这八百年,基督教从地下墓室来到大教堂。教会既反对,又在接受同时代希腊罗马哲学思潮的影响,信徒既与国家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家治理。

  第五章则精彩地分享了“中世纪神学与现代性之根源”。海德格尔所谓的“本体-神学”在此时期滥觞,这种倾向在11世纪中叶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改革运动中已有苗头,格列高利坚持祭司独身,这为以后的现代学术分裂打下了制度基础,人们渐渐认为神学和信仰只与教会有关,圣经的整全世界观慢慢失落。此后,以阿伯拉尔为代表的经院神学家更是开始将神学视为“科学”事业来研究,于是,中世纪神学渐渐脱离了“圣经解经”和“圣经神学”的约束,神学变成了人的哲学,由此,现代性世俗化的“潘多拉之盒”慢慢开启。

  第六、第七章为我们呈现了西方近代转型的两大事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更多地被作者看成是一种“人文主义”古典治学方法的一种复兴,而非一种明确的观念革命,与此相反,宗教改革则可以被视为一场归回“圣经真理”的一场革命,只是,与初期教会不同,宗教改革后,唯独圣经的原则被高举,每一个信徒都可以透过读圣经来经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革命”——属灵的更新。

  第八章描述了启蒙时代观念革命。令我感到讶异和感恩的是,理性启蒙时代同时又是灵性奋兴之时代,洛克、笛卡尔、卢梭、康德的时代亦是卫斯理、帕斯卡尔、怀特菲尔德、爱德华兹的时代,然而,本章作者霍菲克博士没有停留于此,他敏锐地指出,无论是背离圣经的启蒙运动,还是忠于圣经的奋兴运动,都经历着所谓的“主体性”转向,即从上帝中心论转向不同程度的人类中心论——难怪现代福音派如此钟情于“人本”的那一套,如,现场决志、心理辅导、个人见证……原来所来有因,非一朝一夕可成。然则,若无圣经应许的客观存在,人的经历又所依为何呢?是到了反省福音派“主体性转向”的时候了。

  最后两章分享了19、20世纪两个世纪的观念走向——超级乐观的现代主义和支离破碎的后现代主义。令人遗憾的是,本书未对由犹太裔学者施特劳斯复兴的古典政治哲学予以哪怕是片言只语的关注,而今,古典政治哲学的暗流已涌进中国,为何唯独中外福音派基督徒们对坚硬而异质的 “它”无动于衷,莫非我们真的太“现代”了?

  很多基督徒常有这样的叹息:为什么信仰和生活总是脱节?为什么教会似乎与世隔绝?为什么我们对周围的世界缺乏正面影响力?我想,可能是我们受到太多异质于圣经启示的世界观影响而不自知,于是,我们软弱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世界观的革命》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带你进入圣经世界观与其他思潮的互动史,领你重返古道,勇敢直面多元文化的挑战,这样,我们会更深知确信——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诗29:1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世界观的革命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