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画家与贼》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31 23:06: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画家与贼》观后感摘抄

  《画家与贼》是一部由本杰明·李执导,Karl Bertil-Nordland / Barbora Kysilkova / Øystei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画家与贼》观后感(一):当女画家遭遇盗窃了她作品的贼

  

女画家Barbora Kysilkova来自捷克,一看她的油画作品便能得知她有着专业院校科班教育的背景,绘画功力扎实,痴迷于写实主义人像画,而且她的画作如同有一种显微镜般的魔力,能够直指人心,反映出主角的内心情绪。

她曾经和前男友一起居住在柏林,谁料这个男人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打骂她、虐待她,Barbora逃离了他的魔爪,遇到了另一个更为年长的挪威男友,他资助着她的艺术创作,所以Barbora长久地在挪威居住,可是她在艺术上默默无闻,她的写实主义绘画并未能得到当地画廊的青睐。她刚来到挪威不久便创作了两件油画,一件的主角是天鹅,另一件描绘了两位小女孩,这两件作品意味着她在挪威开启了新的艺术阶段,可是这两件作品居然就无缘无故地被偷盗了。

不过多亏了监控录像,两位盗贼很快就被捕,其中一位磕了药,对于事发当天的偷盗经过完全断片,回忆不起任何事。

正是这样的一位瘾君子,Barbora却对他有一见倾心的感觉,并不是指爱情方面,而是他本人的外在模样与内在气质吸引到了女画家,她觉得他很不一般、很有故事,于是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免费模特。两人就这样建立起了联系。

Barbora擅长写实人像画,具有犀利的洞察力与人文关怀的精神,渐渐地她与他有了心灵上的契合,犹如soulmate,揭开了关于他尘封已久的往事。他的童年经历,他的嗑药与犯罪、独特的审美品味,她与他有着共同的嗜好……拍得像剧情片一样的纪录片,节奏有点缓慢,分别以女画家和盗贼的两个视角进行叙事。之后两人都遭遇了挫折,好一阵失去了联系,但是一切事情都在慢慢地转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罪犯,而罪犯并非天生注定要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过往,尤其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家庭的不幸与破裂、一次挫折,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走向。对待罪犯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不能用严厉的惩戒手段,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而是需要对他们进行劝导与感化,女画家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小偷的心灵导师,她并没有运用任何说教的手段,就这样默默地使得小偷走上了人生正轨。

  《画家与贼》观后感(二):送给我的兄弟

  

先提一句,看到Bertil哭的那一瞬间,我就哭了,这种救赎真的力量太大。

再提一句,有点让我想起了周浩的《龙哥》,但这里不再是using了。

———————————————————

我有个朋友和Bertil很像,一样的瘾君子,一样的热衷gangsta shit一样的遍尝drugs,一样的整天不知所云,一样的随时玩失踪,一样的孤独失落又假装坚强,甚至袭警被关在精神病院,哦对了,他还是个精神分裂。

他的朋友都不能理解他,甚至离他而去,当然,他也看不起那些朋友的所谓“成熟理智”,到最后,他好像只剩下我。

他总来找我,两人一起聊天听歌瞎逛,甚至曾经我还和他一起smoke weed…到后来,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对劲,我根本没法和他正常沟通,我也没法分辨什么时候他是用过药物、什么时候是清醒的(也许他从没有清醒过)。

我对他也开始变得敷衍,每次在一起都希望他快点回去,大概他也能看得出我的不耐烦,总会微笑着说:“那什么,我先走了。”然后摇摇晃晃地、不失groovy地从我面前离开。

有一次,他再次看出了我的不耐烦,也照旧和我辞别,女朋友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和我说,他是不想走的,你为什么不留他多待一会?然后女朋友就对他说:“这么快就走?再玩一会吧。”

他眼睛放出了光,说:“真的吗?”

那时候我才知道他有多需要陪伴,只不过我太自私了。

我是个基督徒,一直想要找办法去帮助他,说得圣母一点可以理解为「救赎」,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

半年前,他又失联了,后来被告知是因为团伙贩毒被警察逮捕,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要关多久,我想大概三四年吧,不知道等他出来的那天,我是否准备好去救赎他了呢。

对不起,偏题了。

  《画家与贼》观后感(三):艺术拯救人生

  

貌似一个不经意的瞬间:

基西科娃很厉害,艺术家本质上都是诗人,以赤子之心感受、捕捉常人难以言表的一切。

看到自己的画像,贝蒂尔先是呆若母鸡,之后失声饮泣,这个段落非常感人:

一个加入黑帮贩毒、吸毒、令无数亲朋好友失望的瘾君子,突然从画像中看到自己“单纯”、“普通”、“平凡”的一面,看到被他遗忘、丢失的美好和充实,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画中人是他,但又不是他,他想融入画布,与那个熟悉的陌生人合为一体。

毒瘾缠身的贝蒂尔,因偷车、拒捕发生车祸,身负重伤:

基西科娃带了一幅新的肖像画去医院探望贝蒂尔,这幅画显示了人物阴郁的一面,举起的双手似在检点不堪回首的过往:

贝蒂尔致信感谢画家对他的关爱,为他争取到了最好的治疗:

屁股打了三颗钢钉的他终于可以站起来了,数罪并罚,入狱一年,够轻的。不过,2011年挪威杀人狂布雷维克于特岛大开杀戒,打死77人,打伤96人,也才判了21年。

监狱条件很好,山清水秀,如同度假:

健身房设备齐全:

唯一的体力劳动就是打扫一下卫生:

对囚犯如此优待,真的有利于他们改过自新和打击犯罪?

画家向男友解释她与贝蒂尔的关系:

男友吃醋了:他对你有一种毁灭性的吸引力。

作品一次次被画廊拒之门外,一大堆账单等着支付,画家掩面而泣:

工作室欠租15000挪威克朗,不得不打电话向男友求助:

出狱之后,贝蒂尔致信画家,他现在的生活很好:

不可思议的是,画家居然找到了自己失窃的《天鹅颂》:

贝蒂尔帮画家布置画展:

但,这幅画下落不明:

贝蒂尔真的吸毒断片,还是有所隐瞒?画家为何把自己的纹身画到贝蒂尔女友的身上?

贝蒂尔给画家的信,简洁、质朴,和茨维塔耶娃的诗句一样动人心弦:

我所有的缺陷都在夜里生长 然后在曝光中死去

两个破碎的人生,因为艺术获得拯救,堪称完美。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就是影片设计得过于完美,缺少纪录片那种不确定性和粗粝感。

但是,管它的呢,多灾多难的2020年,人们多么需要童话的抚慰!

  《画家与贼》观后感(四):圣丹斯最佳创意叙事:画家与小偷的相爱相杀

  原来画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小偷也不是无可救药地堕落到底。

一个是初露头角、经济窘迫的年轻女画家,一个是颓废迷茫、劣迹斑斑的小偷+瘾君子,画廊里,女画家最重要的两幅作品被盗走。

罪犯与受害者,法庭相遇,他们打了一架(不是)

他们成了相爱相杀的好友。

怎么做到的呢?

《画家与小偷》,一个关于艺术与救赎的真实故事。

《画家与小偷》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

导演:Benjamin Ree

制片国家/地区:挪威

本片曾获第36届圣丹斯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奖 最佳创意叙事奖

第64届伦敦电影节 观众选择奖 最佳纪录片

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竞赛 火鸟大奖 本杰明·李

画家

我叫芭芭拉,是个画家。

我刚搬来挪威,初来乍到,很难把画卖出去。

但很幸运,诺贝尔画廊愿意展出我的画。因此我选了最漂亮的两幅,它们被展示在画廊两扇大橱窗上,我的作品可以和来往的行人交流,我很开心。

可是第二天,它们消失了。

芭芭拉丢失的两幅画

警察说,这次跟往常不太一样。两个小偷没有直接把画从框上裁下来,而花大功夫卸下了近200颗钉子,把它们完整地带走了。小偷已经被抓,但画不知所踪。

画被盗时的监控录像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那是我最珍贵的作品。

法庭上,我见到了其中一个小偷。他留胡子,有很多纹身,是个瘾君子,但看起来并不像一个狡猾的“贼”。

我问他为什么要偷我的画,因为我没什么名气,画也很小众。

他说:“因为它们很漂亮。”

这个回答让我意外,然而一个更意外的想法出现在我脑子里——为他画一幅肖像。

当时的我想不到,这次“意外”的创作会把我和他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渐渐成了朋友。我知道他讨厌汉堡里的泡菜、披萨上的菠萝;我知道他曾经很优秀,但童年不幸,8岁时父母离了婚,母亲带走了弟弟妹妹,他只能跟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的父亲生活。再大一点,他加入了帮派,开始犯罪、坐牢。

他一定承受过很多。

卡尔的纹身

有时候他会出这样那样的事故,我想这是他渴望得到关心的表现,像个孩子一样。而我,莫名地,不再满足于只画他的肖像,而想触摸这个痛苦的灵魂。

某种程度上说,他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

可后来他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再次相遇的地点是医院——他偷车时,为了躲避警察,出了车祸。

我去看望他时,深深被他的伤口吸引。

我开始画他的伤口。男友说我不该拿别人的痛苦来创作,我们大吵了一架。

可是,怎么解释这种痛苦的美感呢?

或许卡尔能明白。

小偷

我是卡尔,一个小偷、黑帮成员、瘾君子。

我很难相信别人,但一切都在看到芭芭拉为我画的肖像时改变了。

我从来没想过我的脸能出现在一幅艺术品上,那天,我哭了。

我知道芭芭拉一直在观察我,但她忘了我也在看着她。

她的前男友是个家暴狂,把她虐待得很严重,她是和现任一起“逃”到挪威来的;她从小就对死亡着迷,会被“有破坏性”的东西吸引;她很喜欢我手上的伤口,说像极了耶稣受难时被钉子穿过的手……

芭芭拉正在画卡尔手上的伤口

出车祸后,她常来看我,给我买吃的,帮我争取最好的治疗条件——而我知道她并不富裕。她甚至还因为我跟男友吵架——奥伊斯坦觉得她跟我来往不顾后果,因为我是个不能照顾好自己的人,这就意味着她必须“冒险”关照我。

芭芭拉和男友为卡尔争论

从这一点来说,芭芭拉也像个任性的孩子。

我总是让身边人失望,大家都在远离我,除了芭芭拉。想起她特地为我作的画,我知道,必须要改变了。

痊愈后,我开始服刑。我在狱中戒毒、健身、学习各种技能,还给芭芭拉写了信,但没有回复。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她很沮丧,因为卖不出画,已经交不起房租了。

我多想能陪陪她。

卡尔在狱中给芭芭拉写信

一年过得很快,坐牢不是最可怕的,出狱才是。因为别人开始对你有所期待了。

很幸运,我做得很好。我上了护士班,交了新女友,买了梦想中的摩托车,还有了自己的木屋。

我又见到了芭芭拉,一切都在变好。她意外找回了当时另一个小偷带走的画,又可以办展览了。

这一次,她的画布要由我来装订!

出狱后的卡尔帮芭芭拉钉画

相爱相杀

或许缘分是真实存在的。

从丢画开始,随着交往的深入,芭芭拉和卡尔的黑暗过往像洋葱一般被一层层剥开,展露在观众面前。原来画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小偷也不是无可救药地堕落到底。

两人都有各自的困境,都曾对“毁灭”着迷。

欣赏卡尔的收藏品的芭芭拉

他们“相爱”——卡尔在芭芭拉的帮助下生活走上正轨,而芭芭拉也从卡尔身上获得了更多痛苦“美”的启发。

他们也“相杀”——卡尔多了芭芭拉这个依靠,自毁却依旧无法停止;而男友不赞同芭芭拉没有界限地与卡尔来往,两人感情也出现了危机。

芭芭拉和男友一起看心理医生

在挪威的冰天雪地里,相近的磁场让他们靠近彼此,相爱相杀,结成了这段难以言明的复杂情谊。

到底该如何定义芭芭拉和卡尔的感情?

相识不久时,芭芭拉曾打算给卡尔和他的女友作画:

芭芭拉给卡尔和他的前女友拍照作为绘画参考

但导演留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意外”——

芭芭拉的新画展上,伏在卡尔身上的女主角变成了她自己。

红棉酱有话说:

纪录片《画家与小偷》是GZDOC 2020金红棉影展拟展映影片,在12月,你将有可能在影展见到它!

近期我们也会陆续公布更多金红棉影展片单,敬请关注~

作者:ceto

编辑:ceto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2020年12月14-16日不见不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画家与贼》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