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安稳觉》经典影评有感
日期:2020-12-30 23:3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安稳觉》经典影评有感

  《安稳觉》是一部由蒋鸿宇执导,蒋鸿宇 / 陈玉皓 / 李博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稳觉》精选点评:

  ●蒋鸿宇比那些流量小生帅多了并且还很有才华。

  ●补标。 记得是在今年夏日的某个午后,和宇妹妹一起聊起了独立电影,也聊起了他这部独立长片,于是拉上窗帘,我们用电脑一口气看了一场“VIP个人历年作品展”,犹记得《安稳觉》看到最后无法安稳,真情实感的流露具有一种震慑力,除却性别本身,展露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依恋、互利和互虐,尤其是尾声的那段鸿宇独自在街边焦急找寻的哭戏,太揪心。作为超低成本的长片处女作,自编自导自演,是惊艳的,就如同宇妹妹也令人惊艳一般,手动赞!

  ●不安 极度舒适

  ●粗粝、莽冲、浑浊且迷茫。像是蚌孕育一颗珍珠的过程,石头还没磨尽棱角,蚌的痛苦仍在深刻地延续着且将持续许久。陷进自我迷恋的表达的方式中,迷失了节奏的存在,在多场情绪交织的戏码中,仅在意于个人心绪的宣泄,把影片的私人化程度愈发加重。对于欲望尤其是情欲的表达缺乏美感的修饰与水到渠成的呈现。伪纪录片不够伪,故事情绪太私人。

  ●很舒服的影片

  ●看完以后感动得质疑自己性取向了

  《安稳觉》影评(一):Have a good night.

武汉禾剧场 放映交流会

玉皓带着摄影师博轩去成都,趁着清明假期陪陪男朋友鸿宇。其实主要是为了让博轩拍下来他们的相处过程,借以lbgt电影一炮而红。但后来看的云里雾里,似乎当时鸿宇已经是他的前男友了?似乎玉皓已经和博轩在一起了?所以到底为什么玉皓带着现男友博轩却依然以男朋友的身份和鸿宇相处?有些云里雾里。但导演说,看着晕?那就对了。。

拍摄手法也有些云里雾里,一直在考虑这部片子是不是纪录片。最后终于揭晓答案,是一个有剧本的伪纪录片,但故事是有真实感的。故事的噱头不在于男同性恋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不是仅限于他们的困惑,女同性恋之间也有,异性情侣之间也有。

很喜欢这个电影名,安稳觉。你有多久没睡过安稳觉了?鸿宇每晚上都睡不好,因为他想玉皓,因为玉皓睡觉不愿意关灯,害怕影响拍摄。我不太喜欢玉皓,他总是不回应鸿宇,不接鸿宇电话,待在一起只玩手机。唯一温情的地方大概是他主动给鸿宇剪指甲,问他一些小作文式的问题:你最快乐的事情什么,你最难过的事情是什么,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而这我认为也动机不纯,似乎就只是为了在摆好的镜头前表演表演。我更看重两性关系之间的互动。

但玉皓一定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人,或者说他在两性关系中处于比较主动的位置。鸿宇就更小心翼翼,看起来很脆弱,很渴望得到温暖,他最害怕别人盯着他看,可现在,玉皓带了两个摄影机不停地拍他,他为了维护关系,默默忍受了。

片中有些激情戏,话说是我看过最刺激的,不过画面冲击最强的那段激情戏的表现内容比不上模糊简短的博轩自慰画面。博轩当时正看着偷拍的画面,画面中有两个人,关注点在谁呢?

希望大家能爱上能让自己快乐的人。Have a good night.

  《安稳觉》影评(二):听见你的声音

  看鸿宇《安稳觉》

  推动全片进行下去的是人物的动机:鸿宇对拍摄目的的追问、玉皓的野心与隐藏、沉默不语的博轩,片子一开场就建立基本人物关系,中间插叙了女剪辑师与博轩、玉皓的故事,整个片子较为通畅,这得益于某种来自于生活的“现场感”,让人物都具有信任感,演员跳出电影讨论电影,元叙事的套层结构,添了几分味道。

  故事的讲述方式与拍摄贴合密切,摇晃、跟从、退让、隐藏,以及不断出现的台词“不要拍了”,都使得这种并不出彩的拍摄方式闪动一些灵气,导演较少着墨于环境,焦点均在几个角色的特写身上,整个片子在深灰与隐隐绰绰的自然颜色间切换,凸显出了几个人物之间内心的纠结、游离。

  安稳觉要表达朴素的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点经由表演已经做到,真情流露常让人忘记性别应该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在此也更无必要针对LGBTQ做什么深入探讨,在导演那里,这或许只关乎一个情侣间思念的故事,或是一个声音的故事,于是它的思辨性在此也体现出来,让情感模糊性别,社会性议题在本片中暂时退隐,只在与人介绍和映后讨论时才提上日程。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身体的展示还带有很强的心理包袱,即使看起来已经颇为“自然”,但把隐藏、偷窥拍好是个难事,片中身体在浴室的展示,焦灼的灯光,都让身体显得犹疑、似乎在遮掩与展示间不断徘徊。当然,我此处的遗憾在别处或是一种焦虑的释放,成为另一个观者与导演共情的寻觅,此处不陷入“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相对比较,只略微提点感受。

  另外讲几处吸引我的细节,一处是去给姥姥烧香时,鸿宇讲述梦中那口井和姥姥的心慌,都与后来偶尔路过发现的井和鸿宇的心慌形成对位,虽然鸿宇路过井边回头看稍显刻意,但有这份设计已属难得。另外几处是配乐段落,都是飞出去的场景:鸿宇一个人的奔跑,荒山几个人的沉默,博轩因为生气在商店忘了要买点什么……结尾的寻找将心理时间延长,恍惚间有一种迷醉感,虽然偶尔被高涨的情绪打破拉回现实,鸿宇与博轩关于表演的对话以及最后找到玉皓时心理的纠结,身体的移动、脸部的表情与影像之间有一种微妙的拉扯感。

  最后鸿宇的独白或是即兴的,有些磕磕巴巴,虽然自然,但可再考虑匹配度,选取精炼的台词把情绪拉入高点。看完全片,心里突生一名——听见你的声音,网上一查,竟是韩剧,罢了罢了,还是睡个安稳觉吧。

  《安稳觉》影评(三):宁静,是你的愿望吗?

  

它所要给到我们的,也许仅仅是一场以媒介为噱头开场,以狗血的戏码告终,并随意播撒着些许当下的影像,即使是这样,以最俗气的话来形容它:它很好看。但是,在我随着一个个镜头被十足地嵌套在它所构造的万花筒里时,我开始领教其沉淀下来的光彩。

在此中境遇里,我总是这样后知后觉并充满偏见,此时也许我需要一点点内在的平静,我到底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是为了快一点给策展姐姐看,讨谁的欢心也有可能;尽快曝在我的微信影迷群,大家看也不看就评论“值得一看”、“写的认真”、“膜拜”;是为了快一点发在豆瓣引起别人讨论,也许增加些许关注也不好说,而我总归不会自然想到,我是愿意写它的。

于是乎,曾经那个对于写影评有着强烈爱好的青年,是不是,也会和主人公一样,在聚光灯下无法安眠,即使那样的关注是毫末的,真正看到了,谁不是飞蛾扑火?我想我们的故事其实别无二致,这是我进入它最顺畅的方法,而我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拔出,得是在一顿“安稳觉”后吗?在它所言明的当下,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人,睡得了“安稳觉”。

新闻、图片、广播、广告、不断骚扰着蒋鸿宇的未知来电,它们不断形成着我们所习惯的介质,关乎生活与日常,乳液般包裹了我,静滞在同一个地方却四通八达。没有它们,很难持续感觉到自己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横跨大陆的一场车祸,或是近在咫尺的一则招聘信息,它们大多帮不了我达成阶级跃升或是智识升级,却可怕地成为了如同食物般平常却重要的元素:必需品。

“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是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还是你所看到听到预测到的,世界的形成与我们的肢体密不可分,绝对的唯心或者唯物在面对每一个失措的个体时通通都失效了,但一种情绪是永恒不变且幽灵般缠着你的:焦躁。与焦躁所对仗的,该是宁静,可怕在于,我们的宁静往往从焦躁而来。看见琳琅满目的排列组合,我们在符号化地消费着,此时我们得到宁静。

一项来自美国上世纪的老旧官方数据表明,电视观众最为慰藉的时刻是有关于车祸的新闻,而最为焦虑的时刻是关于福利政策的新闻。让我们得到财富的,让我们失去财富的,它们应该产生这样的后果吗?我称之为“不在场效应”,我们的宁静也是由一段段的“不在场”所赋予的,而那些息息相关的“在场”却似要不断地除掉我们的安全区,并不是我们善于吃人血馒头,实在是一种极度丰盛下,对于奇迹的想当然。

把自然当奇迹、把丰盛当奇迹,亚马逊人也曾把美国商船当作奇迹。我无意去谈论影片中有关性别、电影节政治、虚虚实实等等老生常谈的事宜,我也没有能力去谈论,但我可以始终去思考的,是直挂在蒋鸿宇头顶的那一盏灯、以及要一口吞掉他的摄影机,它所要拍摄的是正一次车祸现场,而我们所看到的,是包括我们在内,那银幕后强压抑着慰藉还一口一个苦闷的大眼睛。

宁静本身也是奇迹,不过它真是奇迹,并非谁生产的,也不被任何人消费,宁静是这个时代所必要的浪费,而破坏携着浪费一道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稳固社会的效用,社会不停地进步着,我们有了好多的娱乐,拍电影当然是其中之一,拍能去电影节的独立电影当然看来最高贵的,可为了去那样一个地方,我们所需要抛弃的,也正是它的对外宣传所向往的。何时资本家、探险家可以和发明家、历史学家一道成伟人的,解决好了这个问题,也许我所说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至于宁静会不会接踵而至,我想它并没有离开过我们,如同公平、希望和道德一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安稳觉》经典影评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