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之谷》是一部由雅荣·兹伯曼执导,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亚伯拉罕·阿维夫·亚录许 / 乔伊·列赫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泪之谷》观后感(一):还得看老大哥出手
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乔治·奥威尔 赎罪日战争参加兵力: 阿拉伯国家:正规军57万人,坦克4000余辆、作战飞机1000余架。 以色列:常备军11.5万余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500余架。 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损毁坦克2200余辆,损毁飞机约440余架。 以色列:死亡2800余人,损坏坦克850余辆,损毁飞机约110余架。 苏联:共飞行935架次,提供16000吨物资与装备,以及206架军用机。 美国:共飞行565架次,提供22400吨物资与装备,以及56架军用机。
《泪之谷》观后感(二):一夫当关
目前看了两集。以前读战史,赎罪日戈兰高地有一辆坦克独自挡住了叙利亚的进攻,击毁二三十辆坦克,坚持到援军到达,应该就是本剧的原型吧?
不要觉得是神剧,其实现实就是如此,否则以色列怎么能在阿拉伯国家的围攻下获胜?主要还是叙利亚军队训练不够精良,步兵坦克没有很好的协同,第二集被击毁的坦克就是步兵的战绩。如果步兵像志愿军那样勇于穿插,以色列是无论如何要亡国的。
就是以色列的士兵太神经质了吧?我觉得犯了我们国内战争电影的共同问题,就是把现代人的反应代入战争年代的士兵身上。当时的以色列人是集中营的幸存者,立国以来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不应该是这样才对。当然我不是以色列人,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直观的了解,但看以前的战史,似乎没有这样的印象。
还有就是前哨站有点奇怪,没有任何防御火力点,傻傻等人家来炸门,其实人家只要用烟熏或者火焰喷射器就够了。
目前看了两集,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知道以色列人,特别是参战过的老兵怎么看?
看到第六集,后面质量直线下降呀,难道是没钱了?坦克不开了不说,炮弹爆炸就像个大号的炮仗。
最关键的,以色列都快亡国的当口,大家还是一副很放松的感觉,没有一点敌情意识:坦克没炮弹了,不开回去补充弹药,开到山上废弃;守在高地的伞兵,不挖掩体不隐蔽,好像郊游烤肉;刺猬二人组按道理深入敌后了,应该谨慎行动,却总是在开阔地站着聊天,在雷区旁休息吃苹果。
如果以色列人这样,真不知道怎么打赢的?
以色列女兵出身的盖尔加多,演神奇女侠特别好,我觉得就是她有一种战斗意识,眼神、身体的姿态,都有一种在战斗的感觉,这部电视剧,却没有这种战斗的感觉。
第七集更差了,以色列伞兵守山头,全部躲在一个没有射击孔的掩体里,然后又被瓮中捉鳖了!几十个人守山头,有掩体工事,有炮火支援,有自动武器,弹药充足,结果完全没有对敌人造成损害,以色列人真的这么打仗吗?
那几个坦克兵,说要和伞兵共存亡,我还以为和抢救大兵雷恩里一样,要死守山顶血战一场,结果就是窝在掩体里等死……,那还不如早点回去开坦克呢。
最后两集还不错,表现了真实战史中坦克拼刺刀的部分,据说实际上有接近到30米距离的近战。
虽然刺猬小哥还是一如即往的坑人坑己,这次坑了一车战友,当然战友有装甲车,却一弹未发束手就擒也是迷之操作,难道完全没有警戒的吗?然后又主动暴露自己被抓去,有啥意义?总算最后打死不说,没有坑了整个以色列。
这是一部不错的战争电视剧,想表现的挺多,思想也有深度,但总觉得剧本还可以再打磨打磨,尽量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为了想表现啥就瞎编,就像“金刚川”一样,为了表现志愿军的精神,就搭“人桥”,这有事实基础吗?有科学上的可行性吗?唯有真实,才是最感人的。
最后,我深深的怀疑,以色列也有个“战略忽悠局”,总喜欢在电视剧里自黑,把自己伪装成无害的傻白甜,比如“德黑兰”里,摩萨德无能甚至还有伊朗卧底,最后任务也没有成功,然而现实里,这几天摩萨德干脆利落的在德黑兰干掉伊朗首席核科学家……
《泪之谷》观后感(三):非常写实的装甲战例,并不BUG,也不是什么神剧!
搞不懂为啥那么多人说这是BUG剧,神剧什么的,其实这部剧非常写实。以色列是一个建国到现在就一直在打仗的国家,全民玩步枪的主儿,在街上随便撞一个人他都可能开过装甲车,莫非咱们中国键盘侠比人家更了解中东战争了?
以色列坦克上的英国L7线膛炮完全有能力在远距离上对T54挨个点名。几辆以色列坦克一顿招呼开几十个罐头并不是神吹,这种事在戈兰高地战中不但不少见,反而是常态。甚至还有一辆单车一次击毁10辆T54/55的事!
装甲战本来就是不对称的,不是说大家都开坦克就一样了,射击距离、预设工事、主炮性能、训练水平、观瞄装备,任何一样都可以带来天差地别的结局。
戈兰高地战中以色列坦克至少拥有这些优势:
1、提前准备的预设坦克阵地。
2、高地下的开阔地带视野极其广阔,地表几乎没有植被,是完美的坦克坟场。
3、以色列在开阔地内布置了大量反坦克壕沟等障碍。
4、英国L7/105mm坦克炮对苏联100mm坦克炮在火力,射击距离、精度上全方位占优。
5、以色列国防军的训练水平大幅高于叙利亚军队。
以上这些在目前两集内几乎都有非常具体的表现,甚至以军的缺乏防御纵深,指挥所离前线太近,随时有被包抄的危险,这些都在剧里认真描写出来了。
就算在很大的技术优势下,因为数量的巨大劣势,以色列也是以部署防御的装甲部队几乎全灭的代价挽回这场战争的,也并不是刀枪不入,特别是面对少量T62的先进观瞄设备时。剧中的坦克排第2集就被步兵埋伏,报废了一辆坦克。
3辆坦克在预设的露头阵地里远距离开火对T54挨个点名,注意开火时主炮的俯角:
对面处于低处的开阔地带,毫无地形掩护,被击毁的T54/55:
反复提到的地形和阵地优势:
一场战斗就几乎打光弹药、被步兵反坦克武器埋伏,等等这些情节也都不是乱编的。。。剧中副排长亲眼看着自己的坦克被破甲武器伏击报废,一车队友阵亡,导致他精神极度亢奋恼怒,最后犯了大错
“ 兹维卡·格林戈尔德中尉指挥4辆坦克,其中3辆刚刚抢修回来。当日晚9点20,特遣队击毁3辆叙军坦克,但兹维卡与友军失散了。半小时后,30辆叙军坦克和卡车整齐的驶来,兹维卡指挥仅有的一辆坦克利用地形周旋,甚至接近到30米开火,一连击毁了10辆T-55,叙军以为遭到了伏击,仓皇撤退。
莫尔中校带领7辆坦克赶来支援,但他们面对的是100辆坦克。战至最后,只剩下兹维卡的一辆坦克还在射击,他的座车之前被击毁,但幸运逃生换到另一辆车上。在他因受伤和疲劳而被迫撤出战场时,他的车组已击毁叙利亚坦克20-30辆!”
最后看看真实的戈兰高地叙利亚坦克坟场,夸张吗?BUG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