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之谷》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19 19: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之谷》观后感摘抄

  《之谷》是一部由纪尧姆·尼克卢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丹·华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之谷》观后感(一):再仍然不爱

  有一点点的悬念,但其实就是一个救赎故事:中年夫妻丧子,如何在回忆中走出深渊,与人生和解,继续向前。 音乐歌曲(应该是些老歌)不错风光也不错。 人物普通和风光不搭。 实在不喜欢话痨片。

  女主伊莎贝尔·于佩尔是文艺片女王。说到法国的女星,很多人喜欢阿佳妮,或者凯瑟琳·德纳芙,又或者朱丽叶·比诺什,脸盲症表示记得初吻》的苏菲·玛索。

  《爱之谷》观后感(二):虎头蛇尾,看了后悔

  荒芜神秘的大峡谷独到背景故事和优秀演员,这部片子一开始所散发出的氛围吸引人,让人不由得想知道,到底过去发生了什么,而两个人旅途又是否会按照中所说的那样抵达终点

  然而在吊足了胃口以后,神秘主义剧情的加入使得影片开始变味,刚开始女主脚被抓住的时候感觉有一些诡异,而后来操场出现奇怪女生的时候……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我开始怀疑,信里说到了最后所有的谜题都会解开是不是在放屁。

  再后来……我已经对剧情失去了兴趣,然而两位演员的演技真的相当卓越,两人对儿子愧疚,对生活苦恼,对彼此的复杂情感,都体现淋漓尽致结局不出所料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我这次深刻认识到,看电影前先搜搜影评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否则你可能会十分后悔满怀期待的去……品尝五星级餐厅用顶级香料制作牛排结果发现是劣质牛肉

  《爱之谷》观后感(三):迟到的爱从不配叫爱

  影片讲述一对离异多年的中年人为履行儿子遗书内容相约到了死亡谷。 男主角抱怨天气太热,觉得风景无非山丘砂砾并没有什么观赏性。女主角一直笃信儿子信中所言,只要按照儿子规划的行程路线走,肯定能再见到死去的儿子。 尽管我对男女主角身为麦克父母极其不称职不同情,但如果不是因为愧疚男主角又怎么会去死亡谷,他已经病入膏肓或命不久矣;女主角失去儿子的痛苦云淡风轻得来又时时往心口扎一刀,每念一刀口都得深几分。 或许儿子一开始只是因为死亡谷的风景太美也想让父母去瞧瞧想让父母通过几天的相处好好的谈谈。可麦克信中的内容、旅馆所谓征兆,让整部影片变得并没有那么简单,超自然现象穿插得很妙。 影片中男女主角在最后男主角感应到儿子后失魂落魄回来找到女主那爆发得很自然且成功带我入戏。 女主角说如果爱过一个人,就会爱一辈子。不管说的是谁,请余生都记得麦克吧。迟到的爱从不配叫爱。

  《爱之谷》观后感(四):INTO the Valley

  后来我再一念及此,就想,这不是关于(丧子)父母身份或者(前)夫妻身份的探讨作品,心碎但并不是关于一种戏剧性,而是提供了对个人与个人间微妙距离的一个描述。奇妙的是,认同了这一距离,你我他之间才有了联系。

  两个人因为自杀的儿子临死前写的一封信,相会在这个滋啦啦高温烤人的死亡之谷。彼此回忆着,曾经的爱人们,回忆着一个虽然来自自身骨血但实则如陌生人般的一个生命,在闷热的酒店房间里,互相读着儿子临死前写给自己的信,信中留下一个巫术般的咒语:来到死亡之谷,我会在7大景点中的一个,重现我身。

  一个死亡的儿子,一个情深缘浅的生命。女人说,什么人会7年不见自己的孩子?凌乱糟糕的信号,连接着法国的另外一群人,却也是离别后的一步一蹒跚。男人问,你怎么离婚了?在高温的死亡之谷中,女人回答,这就是生活啊。

  男人说人是不会变的,新的关系会重复自身的历史;女人说,人是会变的。所以是什么呢?个体差异的距离,但却是这一个距离,在推开彼此时,我们认领那将我们牵在一起的种种。

  我们的生命匆匆来过,如复杂而幽冥的火焰,我们相会,就算我们当时正爱着别人;我们彼此留下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爱人的身边,永远留下或者再次分别。那些似乎透明如风一般的不可妥协,打乱我们的发丝,轻盈却坚硬,留下痕迹于我们,不可避免的彰显差异的本质,却又宿命般的亲密:连不满与憎恨都是私人的。

  是风,是乌云,是高温,是死去的男孩,是鬼魂,诗意又魔幻…不需要浓墨重彩,足够微妙,就抵得过时间。

  女人说:只要爱过一个人,就会一直爱着他。那些彼此怨恨的,是因为没有真心爱过。

  以上,以此:VALLEY OF LOVE.

  《爱之谷》观后感(五):愛重逢以後(Valley of Love, 2015)

  網誌版

  一對離異的夫妻,因為過世兒子所寄的信,來到加州的死亡谷(Death Valley),兒子在信中寫道:依照我的行程指示,待滿七天,我將在這裡與你們相遇。

  荒涼高熱的壯闊風塵裡,只見伊莎貝雨蓓和傑哈德巴狄厄,以一對標準怨偶的吵罵開場——伊莎不斷內疚著身為母親的失職,探究、追問、挖掘著兒子在世的蛛絲馬跡;傑哈則是傲嬌地抗拒,不願面對本就疏離的兒子,卻在一層又一層的情感逼視中,承認自己需要伊莎,也愛著兒子。

  整部片以夫妻二人的對話為主軸,敘事和景色平實,一分一秒隨著二人的走動和話語鋪陳。但在看似沒有一點修飾的真實之下,卻又帶著怪異的況味,如同信中的預示。

  兒子住在加州,是個男同志,和離異的爸媽疏離,卻也在信中強調自己深愛著他們。母親的焦慮,顯示在「他是因為愛滋而死嗎?」的問句。朋友說得好,伊莎的表演總是很滿,在她過往的作品中,那種歇斯底里、情緒豐銳的演出方式,並不是每個觀眾都能承受,我的腦海也滿印著當年「鋼琴教師」在年輕歲月帶來的震撼。

  傑哈則是挺著大肚子,滿頭大汗,一臉嚴肅陽剛的神情。他在夜晚的路上,遇到一位外型怪異的女子,不協調的骨頭與身形,一高一低的眼睛,一隻眼還翻露出血色眼底,告訴他,「你即將在這裡死亡」。

  是的,我覺得這正是本片的魅力所在,隱隱發散著的酷兒味(queer)。在平實的敘事裡,交雜著不可理喻的預言、隨路衝出的狗兒、酒館裡的激動吼叫、廁所裡的狗頭,還有他們的兒子,總是獨來獨往、卻又留下謎語線索及希望。生活裡其實充滿各種怪異與沒有緣由的示現,因為兒子也因為死亡,他們在人生難得的涼蔭下,停下來,相處、修復、對話。

  各自遇見了兒子的閃示,在媽媽的腳上、爸爸的手上,在神智不清明的時刻,被兒子烙印下燒傷般的印記,或許也呼應著,過往親子生活在人生的一種衝動與不成熟的段落中,然而在無法留滯的歲月裡,卻又如此刻骨銘心。

  劇中,伊莎與傑哈的角色設定一如他們真實的人生,都是演員,傑哈的兒子並在37歲的盛年過逝。虛實交錯之間,電影好似一捲庭錄影帶,也是每個觀者的人生時刻。

  「只要愛過一個人,就會一輩子愛他,不會去恨。如果有一點怨恨,那就不是真正的愛。」

  伊莎與傑哈在1980年的合作「路路」(LouLou, 198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之谷》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