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是一本由马景贤 / 张玲玲 / 李汉文 / 王家珠 / 郝广才 / 王金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8,页数:202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读后感(一):童话是一束光,照亮我们心中的暗
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 )在他的著作 《童话的魅力》中说:“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儿童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启发儿童认识自我,并推动它人格的发展。”
优秀的童话故事除了带给孩子动听的故事,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想象,还让孩子从那些幻想的童话故事里无意识地获得人格力量,习得人类智慧和美德,以协助孩子由内而外地成长。
人长大后,想象力渐渐消息,但是幼年却是想象力“爆棚”的时候。
有的大人经常会说孩子怕黑、胆小,坏脾气,其实那是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太过丰富,孩子相较大人更容易幻想孤独、黑暗、恐惧,缺乏安全感,对生离死别、孤独无助会产生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而好的童话,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从幻想的故事看到希望,好童话通常会把积极的态度融入其中,给孩子一个圆满、快乐的结局,让孩子从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感受到努力向好的力量。
童话之所以会被孩子所喜欢,是因为它暗合了儿童与生俱来的被理解、被赏识的需求,童话里的那些个正面人物恰恰给孩子这份代入感。童话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心中的暗,驱赶那些恐慌。
我原以为我的孩子喜欢的是科普类的绘本,以为男孩更喜欢那些机器人战斗机恐龙之类,不会对这种民俗童话故事产生多大的兴趣,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当给孩子读了《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没想到他立马喜欢上了,尤其是那个《十二生肖的故事》,真是百听不厌。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集合了中国的8个传统故事,包括十二生肖的故事、虎姑婆、卖香屁、通兽草、好鼻师、白贼七、李田螺、人参娃娃,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曾经听过的民间故事。
不过,这套书在保留故事精髓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崭新的元素。故事的情节更丰富也更有想象力,文字充满趣味又富有韵律,而且读来亲切、通俗易懂;书中的图画更是多样化,每本均采用中国传统美术的风格,但是采用了多种绘画工艺手法。
如:《十二生肖的故事》和《虎姑婆》应用了纸雕工艺,《李田螺》像木刻套色版画,《卖香屁》是皮影技法,《通兽草》则是水彩卡通画风格。这些精美的图画给孩子艺术熏陶,是对孩子的美育。
有这些赏心悦目的插图和有趣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孩子没理由不喜欢它。
童话故事为古老的困扰提供了一种逃避的方式,为人们的雄心和愿望提供了满足和安慰。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里的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有一个中心哲理。它让孩子看到了好与坏,明辨是非。
《白贼七》的故事告诉孩子通向终点的路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勤勉向上才是正道。游手好闲的白贼七只花不赚,因小失大。
《好鼻师》有点像匹诺曹,谎话说了一百遍,虽然鼻子不会变长,但是别人对他的信任却大打折扣。故事告诉孩子要学会诚实,脚踏实地。
《人参娃娃》里那个想不劳而获的员外得到了处罚,而勤劳善良的小活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而且他懂得感恩,所以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幸运。
……
每一则都是动听的故事,蕴含着人生智慧,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它们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它们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和孩子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
孩子听着《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里这些从前的故事,在心中播种下传统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种子。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读后感(二):祖宗的智慧都在这套绘本里了!跟孩子讲一万遍道理不如读个好故事
童书现在究竟有多热?带你看一组上海国际童书展的数据。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11月15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落下帷幕,展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超过6万种最新童书展出,其中外版童书约2万种,吸引了约2万观众进场参观。置身展馆,就是一场“童书狂欢季”。
央视新闻对这次童书展的报道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国内很多优秀的原创绘本正在逐步被大众认可,一些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一些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插图绘画技法也得到了更多的运用。虽然我们的运作能力还离日本、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水平有些距离,但只要有进步,就有希望。
最近入手了一套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绘本《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无论从内容还是绘图都让人非常惊艳。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国产优质绘本。
这套书共8册,一共8个故事。
这套书的的作者和绘者个个都是台湾地区的优秀童书作家和插画家。
马景贤:台湾最资深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馆员。作品曾获幼狮文艺奖、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张玲玲:台湾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于日本筑波大学专攻民间故事,一直从事儿童文学的编辑工作。绘本作品有民间故事《卖香屁》《女人岛》《老鼠娶新娘》等。李汉文:台湾著名儿童文学绘本作家。曾任汉声出版公司图画编辑,作品《起床啦,皇帝》获得信谊图画书首奖,另有代表作《虎姑婆》《卖香屁》等。王家珠:台湾童书插画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品曾多次入选“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等国际重要展事。郝广才:被美国《出版人周刊》誉为台湾与国际绘本界接轨的推手,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开办三十多年来第一位亚洲评审。作品屡获国际各项大奖肯定,包括“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插画展”“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等。王金泰:当代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编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因此,这套书的品质之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的童书,或启发思考、或传递美感、或滋润心灵。这套书全做到了。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评价人数不足马景贤 张玲玲 李汉文 王家珠 郝广才 王金泰 / 2020 / 贵州人民出版社8则故事都是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如何把老故事变出新意,对作者的再创作能力是要求很高的。《虎姑婆》的文字作者是关关,他采用了一种类似童谣儿歌的写作形式运用于老虎精和小孩子的对话中。例如“小小年纪敢偷牛,还不赶快跟我走,免得我动手,打破你的头!”、“牙尖尖,毛长长,只要人老就这样,以后你老了也一样。”这种句子非常有韵律感,而且让老虎精的狡猾、凶狠形象跃然纸上。
《白贼七》刻画了一个喜欢恶作剧,鬼主意多的阿七的形象和一个贪婪、爱占小便宜又有点愚蠢的财主的形象。在许财主第一次被阿七捉弄,穿上破旧的草衣出去显摆时,作者郝广才用了这样的句子“天寒地冻冷冰冰,宝衣一点也不灵。”、“月光光,照大床,许财主大病一场。”这些都是非常押韵,又极其生动的句子。
有节奏感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听觉的享受,和想象力的启发。长期浸润在优美的语言文字里,对孩子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年四岁半的可可,经常会冒出一些非常押韵的即兴口头作文。比如她前几天说:“太阳太阳金灿灿,小草小草绿油油。我们的心情真美丽,小朋友们真开心。”我觉得,她的这种自主的输出和这几年我们一起读的童书有很大关系。文思之所以泉涌,是因为脑子里已经输入了一定量的作品。
在《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这本书中,作者树才说:“童心即诗。孩子们就是因为更完整地拥有童心,所以才比我们这些成年人离‘诗意’更近。”所以,多给孩子读好书,就是在帮她培养优质的文学土壤。
好的绘本离不开好的插图,文字和图画可以是相得益彰。这套书的图画就是一幅幅浓郁中国画风的大赏。
李汉文曾任汉声出版公司图画编辑,他为《卖香屁》和《虎姑婆》还有《十二生肖的故事》配图。《十二生肖的故事》和《虎姑婆》采用的一种绘画手法比较现代,有3D立体感,非常像立体折纸的效果。《卖香屁》的画风则接近传统中国的皮影戏的效果,这两种画风都非常有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李田螺》、《白贼七》和《好鼻师》的风格接近,绘者非常注重对人物形象和细微表情的刻画,惟妙惟肖。奸诈的、自作聪明的、憨厚的人物形象,通过绘者的作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套书在每一本的最后都做了一个知识的延展。不仅告诉孩子们一个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还设计了三个思考题,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除了《十二生肖的故事》以外,其他7个故事几乎无一例外地描画了穷人的富人之间,善良忠厚之人和奸诈狡猾之人的冲突。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一个人要拥有善良、努力、勤奋,宽容的美好品质,就会吸引好运,战胜暂时的困难。那些靠欺骗和投机取巧获得的财富和幸福,都是暂时的。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宽厚,有的自私自利,还有喜欢占小便宜投机取巧的。当孩子看到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得到好处后,难免会怀疑人是否要坚持善良、乐于助人、勤奋等的做人准则,那么这些故事会告诉孩子们,人间正道是沧桑,但坚持正道,最后的路会越走越宽。而依靠小聪明暂时获利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中国民间的智慧源远流长,有这样一套好书,将民间故事流传下来,并有新的形式继续发扬光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读后感(三):国内童书没创意?没想象力?全是说教?是时候打破你们的偏见了
美国作家比尔斯说过,偏见是一种飘忽不定,无根无据的观念。
我刚刚带小勋看书时,突然又想到了这句话。在小勋五岁前,如果你问他最喜欢哪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肯定会说:大卫,卡梅利多,卷毛老师等这些国外经典读物里的人。
因为以前我给他买的书都是国外童书,至于国内本土的故事书,我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过。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对国内童书的偏见太深了。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国内的童书大多缺乏创新,且说教意味浓厚。而直接买国外经典童书,基本上不会踩坑,那些故事不止情节有趣又幽默,并且道理也全藏在故事里,而非采用平铺直叙的说教口吻。
那我是什么时候发现这是一种偏见的呢?
是因为有一次老师发过来一份小学生必读书目,要求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我给小勋选的是《长大以后做什么》,看完后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
不管里面的情节设置也好,绘画风格,语言风格也好,我发现相对于国外绘本,他其实更有自己的魅力,至少很多地方不需要我过多解释,小勋就能get到笑点。
我开始逐渐选择国内童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就是中国文化里的魂。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看过一段话非常有感触。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信上帝,否认一切。不,中国人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我们永远坚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真善美。
比如那些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故事,都讲述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明知磕不过,偏要死磕。
国外推崇自由个性的发展,国内更注重团结合作。在新时代的中国,孩子在自由发展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学会和理解中国魂同样重要。
比如这套《中国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里面的故事可能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没听过,但事实上它们已经流传了很多年。
我看完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故事为什么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中国也有好故事,也希望以后的小朋友一说起童话,不止想到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也能想到虎姑婆和十二生肖等。
《中国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的作者和绘者都是台湾省的优秀童书作家和插画家,他们从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故事中精心挑选,并且经过精心改编,最终做了这一套书。
里面包括了卖香屁,虎姑婆,人参娃娃,李田螺,白贼七,通兽草,好鼻师,十二生肖的故事这8个传统民间故事。
下面我从童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这套童话书:插画和立意。
首先大家都知道,孩子对一本绘本的喜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里面的插画是否符合他的审美。或者说里面的图片能否勾起他的兴趣。
从这两点上来说,《百年经典童话童话绘本·中国篇》是完美的做到了。
1·书的插画风格不一致,有的是纸雕艺术形式;有的是中国传统水彩画形式;还有的是皮影戏形式。
最令我惊奇的皮影戏式的插画图片。小时候,看到有放皮影戏的,我最喜欢跑到后台看操作者是怎么操作,又是怎么制作皮影小人的。
我那会就觉得很神奇,几根小杆子便可以把小小的皮影人操作得栩栩如生。这次看到皮影小人出现在绘本中,简直一下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也没有想过居然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给绘本画插图。
当然啦,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着浓浓的中国风。让孩子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图画美。
2.图画和文字的比例是孩子过度到自主阅读的最好选择。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烦恼,就是自己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乐意。但是要他自己阅读,他便开始犯懒,不想看书,哪怕那些字他都认识。
小勋也有这个问题,不过后来我知道原因了。孩子不想自主阅读要么是文字太多,孩子一看就犯怵;要么是剧情没意思,吸引不了孩子;要么是插画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实际的剧情推动意义。
这次看这套童话书,小勋完全做到了自主阅读,并且还总是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并不是不想自己看书,而是没有选到合适的书。
这套书的插画和文字比例是真的恰恰好,不像绘本,只看图片也能看懂意思。又不像有的图画书,只有几张和剧情不甚相关的插画,其余全是通篇的文字。
它每一页都配有图画,并且是通过精心绘制的图画,每一幅图画和当页的剧情相关,但又不至于通过图画就导致剧透。
所以,这样的方式无形中给孩子设置了悬念,他会想知道“这又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以寻求答案。
接下来再来说立意,其实立意很老套,无非就是好人有好报的故事。可对于树立三观期间的孩子来说,恰恰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影响孩子。
比如:《卖香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且懂得感恩。遇到问题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会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好运就会来临。
再比如:《虎姑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嘱咐,不能轻易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时,要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懂得保持冷静。
还有《通兽草》的故事则是说,心地善良,机智勇敢的人,会比自私自利/愚蠢贪婪的更加幸运。
看到了吗?他们传达给孩子的道理不就是我们反反复复告诉孩子的内容吗?可是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一定比父母唠叨一百遍更管用。
更何况,这些可不是简单的“小故事大道理”那样的作品,它们每一个故事的剧情都七转八折,完全令你想象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虽然在一开始就知道坏人会被打败,可到底是怎么打败的呢?你一定猜不到。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不仅适合拿来做睡前故事,也可以给孩子当作过度到自主阅读的桥梁。
也许你看完这套书后,也会改变对中国童书的偏见,进而选择到更多适合中国小朋友读的中国书。
偏见来源于不了解,打破偏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读后感(四):国内童书没创意?没想象力?全是说教?是时候打破你们的偏见了
美国作家比尔斯说过,偏见是一种飘忽不定,无根无据的观念。
我刚刚带小勋看书时,突然又想到了这句话。在小勋五岁前,如果你问他最喜欢哪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肯定会说:大卫,卡梅利多,卷毛老师等这些国外经典读物里的人。
因为以前我给他买的书都是国外童书,至于国内本土的故事书,我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过。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对国内童书的偏见太深了。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国内的童书大多缺乏创新,且说教意味浓厚。而直接买国外经典童书,基本上不会踩坑,那些故事不止情节有趣又幽默,并且道理也全藏在故事里,而非采用平铺直叙的说教口吻。
那我是什么时候发现这是一种偏见的呢?
是因为有一次老师发过来一份小学生必读书目,要求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我给小勋选的是《长大以后做什么》,看完后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
不管里面的情节设置也好,绘画风格,语言风格也好,我发现相对于国外绘本,他其实更有自己的魅力,至少很多地方不需要我过多解释,小勋就能get到笑点。
我开始逐渐选择国内童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而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就是中国文化里的魂。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看过一段话非常有感触。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信上帝,否认一切。不,中国人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我们永远坚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真善美。
比如那些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故事,都讲述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明知磕不过,偏要死磕。
国外推崇自由个性的发展,国内更注重团结合作。在新时代的中国,孩子在自由发展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学会和理解中国魂同样重要。
比如这套《中国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里面的故事可能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没听过,但事实上它们已经流传了很多年。
我看完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故事为什么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中国也有好故事,也希望以后的小朋友一说起童话,不止想到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也能想到虎姑婆和十二生肖等。
《中国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的作者和绘者都是台湾省的优秀童书作家和插画家,他们从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故事中精心挑选,并且经过精心改编,最终做了这一套书。
里面包括了卖香屁,虎姑婆,人参娃娃,李田螺,白贼七,通兽草,好鼻师,十二生肖的故事这8个传统民间故事。
下面我从童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这套童话书:插画和立意。
首先大家都知道,孩子对一本绘本的喜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里面的插画是否符合他的审美。或者说里面的图片能否勾起他的兴趣。
从这两点上来说,《百年经典童话童话绘本·中国篇》是完美的做到了。
1·书的插画风格不一致,有的是纸雕艺术形式;有的是中国传统水彩画形式;还有的是皮影戏形式。
最令我惊奇的皮影戏式的插画图片。小时候,看到有放皮影戏的,我最喜欢跑到后台看操作者是怎么操作,又是怎么制作皮影小人的。
我那会就觉得很神奇,几根小杆子便可以把小小的皮影人操作得栩栩如生。这次看到皮影小人出现在绘本中,简直一下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也没有想过居然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给绘本画插图。
当然啦,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着浓浓的中国风。让孩子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图画美。
2.图画和文字的比例是孩子过度到自主阅读的最好选择。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烦恼,就是自己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乐意。但是要他自己阅读,他便开始犯懒,不想看书,哪怕那些字他都认识。
小勋也有这个问题,不过后来我知道原因了。孩子不想自主阅读要么是文字太多,孩子一看就犯怵;要么是剧情没意思,吸引不了孩子;要么是插画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实际的剧情推动意义。
这次看这套童话书,小勋完全做到了自主阅读,并且还总是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并不是不想自己看书,而是没有选到合适的书。
这套书的插画和文字比例是真的恰恰好,不像绘本,只看图片也能看懂意思。又不像有的图画书,只有几张和剧情不甚相关的插画,其余全是通篇的文字。
它每一页都配有图画,并且是通过精心绘制的图画,每一幅图画和当页的剧情相关,但又不至于通过图画就导致剧透。
所以,这样的方式无形中给孩子设置了悬念,他会想知道“这又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以寻求答案。
接下来再来说立意,其实立意很老套,无非就是好人有好报的故事。可对于树立三观期间的孩子来说,恰恰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影响孩子。
比如:《卖香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且懂得感恩。遇到问题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会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好运就会来临。
再比如:《虎姑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嘱咐,不能轻易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时,要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懂得保持冷静。
还有《通兽草》的故事则是说,心地善良,机智勇敢的人,会比自私自利/愚蠢贪婪的更加幸运。
看到了吗?他们传达给孩子的道理不就是我们反反复复告诉孩子的内容吗?可是用故事的方式讲出来,一定比父母唠叨一百遍更管用。
更何况,这些可不是简单的“小故事大道理”那样的作品,它们每一个故事的剧情都七转八折,完全令你想象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虽然在一开始就知道坏人会被打败,可到底是怎么打败的呢?你一定猜不到。
《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不仅适合拿来做睡前故事,也可以给孩子当作过度到自主阅读的桥梁。
也许你看完这套书后,也会改变对中国童书的偏见,进而选择到更多适合中国小朋友读的中国书。
偏见来源于不了解,打破偏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