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29 03:3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精选

  《解讀民粹主義》是一本由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üller)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讀民粹主義》精选点评:

  ●现代民粹主义的逻辑根植于代议制的代表逻辑,宣称自己是一部分“真正”人民的“真正”代表。这种代表是想象的链接,这种想象的链接正是自由民主制在制度上无法解决的程序上的“排除”后果。也正是因此,JWM强调言辞上现代民粹主义不是反民主的,但是是反多元主义的。

  ●閱於2019年12月2日

  ●有几个问题我觉得穆勒还是没有解释清楚,一是怎样在民粹主义和威权主义之间做出明确区分?他自己也说民粹主义者也是原初的威权主义者。二是民粹主义的概念是否就是如他所定义的那样?我没有读过民粹主义历史方面的书,无法做出判断,但穆勒在书中对民粹主义的某些定义让我觉得他在按脸塑模,以川普和埃尔多安等人的形象塑造出一个民粹主义的概念,以便完美无缺地套在这些人的头上。

  ●议论前后重复之处太多;民粹主义和威权主义的异同分析不足;翻译有点差。

  ●很精湛的分析,勝過市面上許多浮誇的書籍

  ●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一):什么是民粹

  art 1. 什么是民粹主义?

  art 2. 民粹跟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art 3. 掌权中的民粹主义者在做什么

  art 4. 如何对付民粹主义者?

  2008年后金融海啸后,民粹主义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比如认为经济政策应该更尊重自由市场的茶党运动(Tea Party movement),被称为右派民粹主义。 认为经济分配应该更平等,更公正的华尔街运动,被称为左派民粹主义。这两个在政治上对立的派别,都可以称为民粹。民粹这个概念不适用传统的分类。

  作者检讨了三种过去研究民粹的观点:

  1. 社会心理学关观点,不满情绪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二):笔记摘要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三):什么是民粹主义?

  民主没有纪念碑,不会铸造勋章,不会在硬币上铸上人像,它真正的本质是反对偶像崇拜。

民粹主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维基百科中说其“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在日益感叹民粹主义抬头或者民粹主义浪潮又起的时候,事实是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词的定义是什么,指的是哪一群人。虽然民主也是一个高度争议的概念,但这并不是放弃研究民主理论的理由。同理,对于与民主高度相关,被称为“民主的阴影”的民粹主义,需要保持警戒。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扬-维尔纳·米勒的《什么是民粹主义》翻译出版,提供了一些对于概念理清的参考。

每个人都是民粹主义者?

在谈论民粹主义时,应该避免将各种不同的现象断定为民粹主义的普遍性,因为这可能就是一种错误的政治判断。真正能够分辨民粹主义者的重点,在于——主张他(而且只有他)代表真正的人民,这暗指所有的反对派都是不合法的。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认同形式,而且是排他性的。具有以下三条特征: 1. 批判精英是民粹主义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 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者一定是反对多元主义的。民主需要多元主义,并且承认身为公民,需要找出一起生活的公平条件。单一、同质性和正统的人民观念是一种幻想。 3. 民粹主义者宣称自己是人民的“独家代表”,其依据并不是根据实证经验,而是根据道德,其余的人都可以为视为不道德的。

民粹主义者都在说些什么?

民粹主义的出现实际上可能在透露一个关于自由民主的事实,就是人民主权的创始理念已被遗忘。目前广泛流传的一种言论是,公开支持民粹主义主张的人,特别是投票给民粹政党的人,被认为是受到“恐惧”(现代化、全球化等),或是“愤怒”“挫折”和“怨恨”的感受驱使。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办法给民粹主义打上清晰的标签。比如以下一些问题: 1. 批评者会指出民粹主义者有些以“人民”为理由的政策,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但看起来,最常被谴责的不负责任的政策,几乎总是有利于处境最遭的人。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责任是根据哪一种价值观来制定的?简单的指责不负责任的主张并不能划分民粹主义的属性。 2. 民粹主义的支持者是什么样的特定人群,也是无法通过这种理论来归纳的,在很多例子里,确实是具有相似所得(较少)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会支持民粹政党。但类似“茶党”的保守派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理论支持,因此把民粹主义归纳为个人的恐惧或“身份焦虑”,是误导人的。 3. 民粹主义吸引的是“不满和心理上无依……个人的失败、在社会上被孤立、经济上不安全、未受教育、天真和威权人格的人。”这种理论的流行,其实恰恰说明了“自由主义精英”无法坚持他们的民主理想,因为他们无法履行基本的政治职责,而是轻易的把这些普通人的诉求转移到社会心理学上去,提出“心怀怨恨的人是由他们的劣势地位和反动性格来定义的,心怀怨恨的人总是不能采取自主行为”等等。……问题不在于人民不忠于民主立场,有很多人对民主没有坚定的立场,是因为他们觉得民主并没有照顾到他们。

民粹主义是一种特别的政治道德想象,是一种认知政治世界的方式。民粹主义需要一个部分替代整体的论点,以及具有排他性代表地位的主张。如果没有以全体人民名义代言的人,就不会有民粹主义。

从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以来,“人民”有三个意义,第一是人民全体(政治实体),第二是平民百姓(共和制中平民的部分,或者现代语言来说是被排斥的、受压迫的以及被遗忘的人),第三是整个国家(文化含义上的理解)。

要成为民粹的政治行动者,就必须主张部分的人民才是人民,只有民粹主义者能够真正识别和代表真正和真实的人民。用古罗马来举例就是,为平民的利益而战,不是民粹主义;只有平民(也就是非贵族)才是罗马人民,只有特定的人能够代表罗马人民,就是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的主张其实并不是反对代议制度,而是民粹主义认为有一种单一的共同利益,人民能够分辨并且愿意促成;一个政治行动者或者政党,可以明确的将其当做政策来予以执行。民粹主义者是人民的忠实发言人,但这些政策并不是真的完全来自人民,而是来自民粹政治人物的诠释。

民粹主义者提出的是一种超越所有政治形式和构成的“人民”概念,他们主张,自己真的可以了解人民本身。但事实上,没有人能看出某个明确的民众意志,能够证实的只有选举结果。全体人民永远不可能被掌握和代表,即使是一分钟也不可能,因为总有公民会死亡,新公民诞生。

民粹主义者做些什么?

民粹治理表现出三个特征:企图绑架政府机关、腐败和大众侍从主义(即利用物质利益或行政好处,换取公民的政治支持),以及有系统的打击公民社会。他们可以公开做这些事,因为宣称只有自己代表人民,就能够合理化他们的行为。 1. 民粹主义者倾向殖民或者“占领”国家。要重新改造制度,瘫痪司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记者不应该报道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当然就是等同于执政党的利益)。 2. 民粹主义者倾向从事大众侍从主义:精英为了取得大众的政治支持,而从事物质或非物质的利益交换。 3. 他们会实行“歧视性法律待遇”,只有某些人应该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那些不属于人民,或那些被怀疑从事反人民工作的人,都应该被严厉对待。

虽然国家殖民、大众侍从主义与歧视性法律待遇,在其他历史中也能找到,但只有民粹主义政权中,他们是公然为之,而且即便如此,在道德上,公开的腐败行为也不会削减民粹主义者的声望。因为这些措施是为了道德、勤奋的“我们(人民)”,而不是为了不道德的、或者外国的“他们”。

有关民主的最多误解可以理解成:民主就是自治,而且能够理想统治的并非多数,而是全体人民。民粹主义正是说的好像这种承诺可以实现;好像人民可以发展出单一的判断、单一的意志,并发展处单一的代表;好像人民是一体的,反对派的存在很快会消失无踪。

民粹主义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民主承诺的破碎,但即便如此,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如此明显: – 民主是让多数人有能力授权某些代表,那些代表的行动最后不一定能符合多数公民期待的样子,或本来可能希望的样子;民粹则是假装民粹政府的行动完全不容怀疑,因为就是“人民”的意志要求这么做的。 – 民主假定不断改变的多数派做出的判断是可能出错的、可以争论的;民粹想想在所有制度之外有一个同质性的实体,其身份与想法都可以完全被代言。 – 民主假设,如果真的有所谓的由个人构成的人民,那么最后只有(选举中)的数字算数;民粹则理所当然的认为,“实体本质”或多或少有点神秘,而且大量的个人可能也无法适当表达出那种本质。 – 民主认为,经过民主程序作出并受到众人遵从的决定,不能经由把所有反对者视为不道德,来证明自己是“道德”的;民粹假设即使在对道德(与政策)的意见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仍然有唯一正确的道德决定。 – 民主假设“人民”永远不可能以非制度化的方式出现,并且特别同意,在议会中的多数并非“人民”,认为他们不能以人民的名义发表意见;民粹的假设则恰恰相反。

本书言简意赅的总结了关于民粹主义的理论结论,但也因为太简短各种理论都没有展开论述,因此仍然需要其他文献作为参考。在此之中,没有涉及但个人非常想了解的是,威权(集权)政权与民粹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四):解读《解读民粹主义》

  先下结论:并不是所有的民粹主义的支持者都属于民粹主义,就好像川普的很多选票之前也曾投给过奥巴马两次一样。要知道川普的当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共和党保守派,让他们在川普和希拉里之间做出选择就像在屎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做出选择一样。所以,在和他们对话的时候,轻易地使用“种族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来指控对方是不可取的。而想要驳倒对方,就要先了解对方的核心主张。

  那么,民粹主义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呢?《解读民粹主义》的作者揚-威爾納·穆勒认为,民粹主义宣称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民”(或“沉默的多数”)的合法代表,拒绝承认反对派同样具有合法性。在这一极具排他性的宣言中,民粹主义者为“真正的人民”设定了条件和限制,认为只有部分人民才属于“真正的人民”。

  这套话术有没有很熟悉?“任何攻击政府的人,就是在攻击人民”,“任何不爱口的人,就是不爱国”,甚至“任何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就是意图分裂国家”都在民粹主义的表述框架里。但这不是民粹主义所独有的,也不意味着使用这套话术的人就是民粹主义者。

(一个人在1989年11月12日德国的柏林围墙上庆祝。摄:Chute Du Mur Berlin/Ge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毕竟它也存在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里,但雅典民主制度中排除奴隶和女性的关于“公民”的定义并不属于民粹主义的范畴。因为在作者看来,民粹主义是伴随着代议制的产生、作为代议政治永恒的阴影而存在的。

  因此,民粹主义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反对现有建制,以批判精英的方式出现。这放到受民调驱使的民主国家中去理解民粹主义受欢迎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它强调表达所谓的“真正的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共同利益,带领那些被排除在民主政体之外的人进入政治生活,这便吸引到那些不满的、失败的、心理上无依的个人,在社会上被孤立的、经济上不安全的、未受教育的,以及那些天生具有威权人格的人。

  但同时就容易掉入到另一个陷阱,即简单地给民粹主义者贴上“愤怒的”、“挫折的”、“满怀怨恨”的反建制的标签。所以民粹主义另一个更重要的辨别标准就是:反对多元主义。

  就如同他们所宣称的“只有他们才能代表真正的人民”一样,所有其他的政治竞争者都是不合法的,任何不支持他们的人就不是人民适当的一份子。他们所认同的“真正的人民”是具备单一的意志、并由此发展出单一的明确委任的同质性实体。

  在野时,民粹主义者必定坚称精英是不道德的,而人民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道德实体。一旦民粹主义者当选执政也不会变得自相矛盾,因为民粹主义的失败显然可以归咎于幕后运作的精英。他们甚至可以反对民意调查的结果,只因民调的结果未反映民粹主义者认定的真正民意。

  民粹主义者几乎可以想象出或利用现存的社会危机不断分化人民,并且在这场政治表演中表现成受害者一样,把国家衰退或危险的认知归纳为个人恐惧或“身份焦虑”。

  由此便衍生出一种新奇的、或可称为媒体民主的政治表演方式,民粹主义者借“直接代表”之名,强调领导人与人民之间直接而没有制度中介的关系。人民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观看掌权者的政治表演来参与政治活动。也因为这样,媒体比以往更容易受到民粹主义者的控制。

(2020年5月26日,Twitter在特朗普24小时内发布的两条推文后,首次添加了「事实核查」标签。摄:Jaap Arriens/Getty Images)

  在这里,“人民”是一个现有民主程序之外的虚构实体。民粹主义以道德的方式想象政治世界,提出具有排他性的道德代表主张。但全体人民永远不可能被掌握和代表,民粹主义试图用“部分代替整体”的主张使“人民”的概念不再是隐性的、可变化的,而就像是某种最终主张一样,实际上想要的是一种封闭状态。茶党就是这种宪政封闭的重要例子。

  而对于民粹主义者来说,宪法不过是装点门面的装饰,背后实际运作的仍然是单一化、排他性的民粹主义逻辑。宪法从设定出来开始就是为了限制非民粹主义者的权力,于是便成为占领政体的纯粹政党工具。

  同样的,民粹主义者呼吁公民投票也只是为了让结果统一到他们已经决定了的“真正的人民的意志”上,将国家政治问题转换为身份认同的问题。

  任何政治角力是不必要的,因为“真正的人民”赋予了民粹主义者以合法的正当性和象征代表性,使他们永远处于免受现实经验驳倒的政治立场上。即便是出现贪腐问题,他们也可以公然宣称“是你们授权我们的”,或者“为了最终的目的”,目前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占领国家、大众侍从主义、打压任何批判性公民社会的活动,在民粹主义者的政治想象中,这些做法重复的虽然是他们想取而代之的旧有建制所做过的,不过他们做起来没有任何罪恶感,还带着一种理所应该的民主和道德理由。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严重的宪政冲突。

  那么,既然民粹主义者是原生威权主义者,对现有民主体制造成破坏,那为什么还有人会支持呢?作者的观点是,民粹主义解决了自由民主没有真正解答的问题,即什么东西构成了“人民”的界限。

  在过去,代表多样的政党制度被提出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事实上,做到无法讨好每一个人的准备、并在不同人民之间斡旋的政党民主正在消失。而川普诉求一个“统一”和“不可抵挡”的美国,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民粹主义的崛起。

  根据奥利地法学家汉斯·凯尔森的说法,在现有条件下,民主只能是政党民主。通过政党民主形成的政府与合法反对派,是以假设的方式作出各自的代表主张,这个假设可以根据定期的程序和制度产生的实际结果,如选举,在实证经验上得到证实和反驳。

(2020年6月6日,美国芝加哥游行队伍种,有游行人士装扮成自由女神像。摄:Nam Y. Huh/AP/达志影像)

  暂时的败选不等于永远的失利,执政和在野处于变动不居的守恒状态。正如美国政治理论学家谢尔登·伍林所言:“民主是唯一自我谴责反对平等与包容的政治理想。”

  但民粹主义却向我们宣称人民是可以统一的,是唯一正确的,是无法被反驳的,是具有道德和象征性性质的同质性实体。这即便是自称“人民党”的政党也没有宣称只有自己能代表整体人民。

  所以,民主与民粹的主要区别就集中在∶

  1.民主是让多数人有能力授权某些代表,但那些代表的行动最终不一定符合多数人期待的样子;民粹是假装民粹政府的行动完全不容怀疑。

  2.民主假定是可以出错的、可以争论的;民粹想象出一个同质性的实体,其身份与想法都可以完全被代言。

  3.民主对反对者的态度是不能经由把所有反对者视为不道德来证明自己是道德的,民粹正好相反。

  那么,又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在理解民粹主义的基础上与之建立最恰当的关系?

  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方向,既不是跟随他们的主张,也不是拒绝发生关系,而是和民粹主义对话,但又不能像民粹主义者一样讲话。我们可以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完全承认失业率居高的社会事实,但不能接受他们架构这些问题的方式,把中产的危机归咎到外来移民身上。

(2015年9月12日,波兰华沙,反对移民的群众聚焦示威,抗议波兰政府接收叙利亚及北非难民的决定。摄:Marcin Obara/EPA via Imagine China)

  为了打破民粹主义设定的问题框架,美国工会在民粹主义者华莱士参选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就散布了大量的正确资讯,告诉选民阿拉巴马州工人的真实情况,让大家知道工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华莱士当上州长而得到改善,结果让华莱士失去一大批选票而败选。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在2016年奥地利总统大选上,绿党的范德贝伦面对反移民的极右派总统候选人霍佛,范德贝伦的动员方式就是告诉大家,你们不必完全同意绿党的政策,但是你们应该同意,民粹主义的候选人对我们的民主产生了威胁。同时他也鼓励大家跨出同温层对话,而不要以先入为主的方式指控对方就是民粹,最后他也成功地选上了奥地利总统。

(2016年5月23日晚,奥地利总统大选完成点票,左翼绿党前领袖、独立候选人范德贝伦险胜右翼政党自由党的候选人霍费尔。摄:Hans Punz/AP)

  以上两个例子便是与民粹主义对话的正确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资讯与数据,采取一些朝向实际上与象征上的包容努力的行动。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发现哪些民众没有真的被代表,而且这不只是谁得到代表的问题,也包括公民如何得到代表的问题。

  这也有利于帮助不了解战后欧洲政治发展格局的人民从“直接民主”的幻想中清醒过来,吸取二战期间人民助长法西斯主义合法上台的政治教训。正因为如此,战后的民主基本原则就是跟人民保持一段距离,是一种受限的民主。

  理解民粹主义可以让我们比以往都要更深入地了解民主,迫使自由民主的捍卫者认真反思代议制度的失败之处。而无视民粹主义者,必然会增强选民的成见,为民粹主义的兴起创造机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解讀民粹主義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