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是一本由(英)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B.)著作,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90,页数:1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精选点评:
●中规中矩,讨论不甚深刻。新颖的观点:巫术行动的核心是情感表演和咒语。
●文化人类学,民俗调查课程老师推荐 有必要了解这样的思想,虽然我个人不太感冒
●2014
●科学与信仰各自划出一片见解。给科学划出疆界,给信仰留出地盘。 人挺脆弱其实,在一切术业实施后都无用,我们转向乐观仪式化。
●感觉以概念的整合梳理为主,但确实有所启发,评分四星半
●| B93 /M16
●:无
●其实是两篇独立论文 下编主要讲神话作为文化成分的社会功能
●可以视为弗雷泽金枝之上的一种扩展。李安宅的译文确有民国时期的感觉,而不太适合今人的阅读。部分字句标点校对不好。
●翻译有民国风。能读出作者和译者(参见译者按)在解释荒古社会,巫术、科技、仪式功能、宗教信仰几个重要的方面,受康德的影响(虽然我不懂康德)。试图从人内在和大自然做一次属于“人类学”的沟通,并让神圣领域的范围质性不与通俗的世界相混。另外,“原始知识问题可归结为语言问题”这一点颇有启发,其他不能苛求太多。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读后感(一):有趣的食物崇拜論
目前很多學者都認為宗教崇拜最初起源於對性的崇拜,而本書作者卻將其歸為食物崇拜,並以為圖騰的產生也是以此為依據的。
這部分可以詳細看看,還是非常有趣的。
至於其對神話的分析則略顯零亂,並沒有具體分析,也沒有系統概述,讓人看起來多少有些吃力。
譯者的觀點很多都正落在點子上,解釋的恰到好處,但是可能因為年代的關係,在遣詞用句不是很讓人滿意。
總體還是值得一看的。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读后感(二):抚慰与避灾:马老师对丧葬仪式的功能主义分析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原始社会人数很少,一个成员的死,不是无关轻重的事。一个地方社会失去一个成员,特别是重要人物死去的时候,并不只是减少了一个人而已,被视为是损失很大的一项公共事故或者部落事故。每个人的死亡从私人事件上升到受到重视的公共事件。因为死亡被视为会破坏日常的生活,动摇社会根本的灾难。因此,面对个人死亡带来的社会危机,需要举行丧葬仪式挽救和弥补,即避灾的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群岛的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的土人在将死之时,最近的亲属永远要聚在一起,有时整个岛上的人都要聚在垂死之人的跟前。有的守着快要绝气的人,有的预备死后的事物,有的前往圣地进行祈祷活动。在人死之后,吊丧是最重要且是展演性最明显的一幕。生者在大众面前毁身擢发,或者在身上涂抹颜色,将头发剪去,或者披散起来,将衣服撕乱或者身着奇装异服。依照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理论,生者在吊丧期间做出的一系列反常行为,可被归纳为边缘仪式,即阈限。通过这些吊丧的标记和动作,死者家属能够达成:释放内心悲痛,展现自身孝顺,抚慰社会波动,妥善处置死者灵魂,乞求神明护佑等等多重目的,凸显着丧葬仪式的多重功能色彩。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田野调查和遍览前人记录的民族志,发现生者在面对死亡和参加丧葬仪式时的感情通常复杂且矛盾。从尸体的装殓和处置,到葬后的仪式或祭祀,生者在丧葬仪式中表露的情感,一面是对死者的爱和对其人格的慕恋,一面是对于物化了的尸体产生反感和恐惧。二重情感合而为一,从不会是单有消极的情感表现出来。二重情感也表现在生者处理尸体的时候,他们一面想要保存尸体,使其全部完整无缺,或者最少保留实物;一面又想将尸体抛弃,避开视线,或者将其完全毁灭。焚化与木乃伊的办法,便是这二重情感的表现。而“人肉圣餐礼”更是二重情感的最极端的表现。焚化既能使得尸体消失,焚化之后遗留的骨灰,也能作为死者曾经存世的证明和生者缅怀死者的念想,木乃伊的处理方式相比之下显得平和与科学。而生者用虔诚的心理来分享死人肉,这乃是绝顶的敬爱尽忠的行为。这些都表现出生者的双重态度:对于死者所遗留的一切都留恋而瞻顾,极力想要保持活人与死人的联系;因死而产生的变化又使他们惶惑而怖畏,趋向要断绝这种联系。
生者的二重情感由希望与恐惧交互错综着,面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使得生者惶惧和无措。于是,宗教插进腿来,解救情感在生死关头的难关。宗教利用关于梦、影、幻象,以万物有灵理论为核心,根据人性重视情感的事实,尤其是对生的欲求。使人相信永生,相信灵魂的单独存在,相信死后脱离肉体的生命依然留存于世。从此人们遇到生命继续的希望与生命消灭的恐惧,彼此冲突的时候,自存自保的使命,由宗教引导至较好的一端。丧葬仪式与信仰作为宗教的准则和具体体现,有着重要的心理抚慰功能,使得二重情感表里充实,具体而可捉摸,不再混乱和矛盾。灵魂不死的信仰,乃是深切的情感启示的结果,而为宗教所具体化。宗教不但使个人精神得到完整,同样也使整个社会得到完整。
丧葬仪式使生者与死者保持一种关系,使生者相信灵魂的存在,灵魂存在善与恶。藉由丧葬仪式,送别和抚慰死者的灵魂,便可战胜恐惧、失望、灰心等离心力,而使受了威胁的群体生活和社会运行得到最有力量的重新团结的机会,再接再厉的机会。自此,丧葬仪式的功能被马林诺夫斯基解构得清楚与合理。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读后感(三):最早的实地勘查
马林诺夫斯基反驳了布留尔关于原始人智力低下的说法,但他自己在谈及巫术时,又把土著人看做irrational,然后又从功能这个角度来分析原始宗教,而走了涂尔干的道路。
神话
提到德国school of Nature-Mythology,认为原始人的思考带有一种a theoretical, contemplative, and poetical character,原始人成了描绘大自然的浪漫诗人。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代入,或者说是由于把神话的动态形成过程,错看做是一种静态的智力产物的结果。成熟的神话本身可能带有这些特点,但是从整个神话系统来看,倒是一种practical,experiential,and utilitarian character。原始人的各种myth, legend, fariy-tale和其他说法,比如礼物中的spirit,blood在血盟中的作用等。另外还有一个Historical school,认为神话来源于历史。还有就是sociological theory of myth。当然,每当多个学派出现在一个领域中时,必然是一种盲人摸象的情形,各人看到一面。大一统的理论必须一统江湖。
Malinowski反对把myth当成一种ideal entity来看待,不管是说它是一种explanation,还是history record,还是艺术化的知识或思想。他反复说,神话是a living reality。其实就是说,我们今天把myth当作文学作品看,但是在原始人那里,神话是知识,而这些知识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他类比神话之于原始人就相当于圣经之于基督徒。也就是说,神话提供了一种order,从这种order引申出了人类的生存方式。Malinowski之所以拒绝认同神话是一种解释,是因为他认定an explanation是用于satisfaction of scientific interest。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出于interest,依然可能会去寻求解释。毕竟,当你了解了一样东西,你就可能知道如何利用这个东西。Malinowski可能是极力要与这些把原始人看做是理论的沉思者,或者把神话看做是古人的艺术创作这种谬误划清界限,一下子把其中的合理部分也彻底扫除了,把神话说成是a narrative resurrection of a primeval reality, told in satiffation of deep religious wants, moral cravings, social submissions, assertions, even practical requirements.难道这种说法不是等于在说人们在讲述过去的一段影响到人们现在生活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Malinowski我觉得吧,感情充沛,但是逻辑不足,头脑没那么清醒。按照他的说法,假如神话功能室it expresses, enhances, and codifies belief; it safeguards and enforces morality; it vouches for the efficiency of ritual and contains practical rules for the guidance of man, 我觉得Malinowski在这儿有一个很大的疏忽。假如一段narrative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那么这段文字必然是提供了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只有说这种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才会让人们甘心接受,才可以说是a vital ingredi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 active force, a pragmatic charter of primitive faith and moral wisdom。
提到一种童话故事种类,叫kukwanebu,讲述是一种performance,虽然有点想风俗,但是故事本身更多是作为amusement讲述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拥有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这个人有拥有权。Lowie提到乌鸦人中讲故事的例子,即使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讲述者讲出来的也不一样,因为加工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神话故事应该是个人作品,然后作为财产传递,就跟魔法一样,作为手艺传递。Malinowski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拥有者都是好的讲述者。当然,需要有讲述的天分和才能。另一类类似传奇故事,叫libwogwo,被当作真人真事,很stimulating,都是关于activities such as economic pursuits, warfare, adventure, success in dancing and in ceremonial exchange.
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liliu的sacred tales,这类神话和一些社会仪式是一体的,是这些仪式的说明部分,或者是先形成一种idea,然后产生了practice,或许也是把祖传的仪式给予了一种理论上的解释。但是实际执行者都会接受,神话是理论原因,仪式是对应的行为实践,因此神话 govern and control many cultural features, they form the dogmatic backbone of primitive civilization。此处对应Freya Mathews关于cosmology的看法。这样其实就justify了C. S. Burne和J. L. Myres的说法,"this section
includes many intellectual efforts of peoples. . . ." which"represent the earliest attempts to exercise reason, imagination, and memory."并且to explain by means of something concrete and intelligible an abstract idea or such vague and difficult conceptions as Creation, Death, distinctions of race or animal species, the different occupations of men and women; the origins of rites and customs, or striking natural objects or prehistoric monuments,; the meaning of the names of persons or places。Such stories are sometimes described as etiological, because their purpose is to explain why something exists or happens."马林诺夫斯基认为,Melanesians不会同意说他们尝试to explain,但是他们同意不同意并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行为动机并不都是能清晰意识到的。虽然如Malinowski所说,Melanesians自己并不认为死亡、男女这些概念困难,因为有实例可感在眼前。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只有the ignorant才会这么认为。无知的人自以为知道一个例子,就知道了一切,眼前看到了区别,就认为掌握了区别。心思敏锐的人,反而会去寻求概括、总结、本质。所以我认为,这是原始人感受到了这些抽象的概念,并对这些抽象概念作出的intellectual efforts来尝试捕捉这些概念。但最初阶段能力有限,把这些无论是故事化,还是拟人化,有一些收获,但也有很多谬误。只有在文明的持续发展,人们接力来改进这些想法(paradigm shift),才逐渐走向正确。
Malinowski把intellectual efforts等同为intellectual armchair occupation,成了一种精神消遣,跟实际没什么关系,因此他认为这种intellectual的说法,都应该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remaining outside native cultur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with their pragmatic interests.显然这个看法是错误的。比如马克思的研究算不算intellectual?
Malinowski关于Melanesians的clan和sub-clan的社会结构和其神话的叙述,可以看出,神话其实扮演了一种intersubjective entity来把所有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imagined community。他们的神话就起了宗教theology的作用。所以,ideology都是起这个作用的。它通过natural objects,人们的集体行为来构成其embodiment,这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共同体。两者相互制衡,来构成一种homeostasis,ideal本身会倾向于自圆其说,这样就是需要依据自身的逻辑;但与此同时,它又参考实际的现实情况,比如Melanesian当地族群的不平等等级。当现实部分出现变化,比如族群之间出现力量对比的变化,或者当强者利益出现变化,神话(意识形态的语言化)也跟着相应发生变化,维持整个community的平衡。从Botabulu和Bonumakala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人们也都修改为对自己有利的情况。
关于死和轮回的神话,应该说是对人生存在的一种解释,这种理论提供了一种生活的principles and laws,这样就承担起了多种功能,比如满足了人的多种心理需求,以及给人的生活提供了一些指引。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完全信任宗教的哲学和神话的哲学。Malinowski举了土人的例子,说人们平时都相信,但是一旦自己或自己家人死亡时,那一套哲学他们就不信了,这不仅来自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应该还来自经验上和直觉上也难以相信那些从未应验的哲学,因而无法从中获得切实的安慰。
关于巫术的神话。存在easy and reliable method的经济活动中,没有巫术。危险或存在偶然性的,存在大量巫术。造房子没有巫术,造船有巫术。捉鲨鱼有巫术,毒鱼没有巫术。需要特殊技术和艺术能力的ebony and hardwood雕刻有巫术,人人都学的wood-carving没有巫术。巫术是原始人尝试控制uncertainty的expedient,同时反过来说,它也提供给人们以心理上的安抚作用,事前是提供信心,从这个角度讲是能够提高人们工作效能的,事后提供心理安慰,即免除无法控制的焦虑或自己出错的自责。
神话的产生时间成疑。Malinowski认为,神话是living faith, sociological status, and moral rule的by-product,意思是先有这些,后有的神话。他的推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justification,于是神话应运而生。 但是没有需求,就不会产生神话吗?显然没有需求,也同样会产生神话,就好像很多发明,不是有了需求才发明的,而是智慧本身的产物(Mumford)。神话本身是一种narrative faith,也同样可以是一种先例,一种来源,一种秩序,因此不同类型产生时间也不同,有先有后,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