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组织》是一本由马汀·奇达夫等著作,人民大学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网络与组织》精选点评:
●:无
●文献不错,简单易懂。十几年前,走的比我们现在远。
●作者的写作目的 完全达到。。。
●指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点。技术性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对社会网络是否有理论的分析还是不错的。
●作者梳理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所以不要理解为「社会的网络和组织」了。
●这本书翻译得尚可。属于组织行为学与社会网络分析的结合,其中多处提到认知结构理论。
●入门级
●艰涩难啃,但信息量很丰富。
●对于了解社会网络方法的发展过程,研究问题与方向很有帮助~适合小白
●UNICET不是免费软件啊?!
《社会网络与组织》读后感(一):由组织到个体
作为管理学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归纳的逻辑来总结。但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用演化经济学的方式分析?不同的联结密度和联结强度与分工有如何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推进认知科学,且可将经济学中一些同质(匀质)人假设深化,进入一个假定更少,解释更宽广有力的经济原理。
《社会网络与组织》读后感(二):内容相当丰富,逻辑条理很清晰
刚开始看几页,感觉很烦,很枯燥很晦涩。
但是读进去之后,内容非常的丰富,条理很清晰,大部分情况下是罗列了相当多的他人研究成果,再加一些点睛之笔。真正静下心来看进去了,会沉迷其中,受益匪浅。
另外,相比市面上讲社会网络分析原理、方法的书,这本书的视角要广,根基深厚,站得高,看得远。
《社会网络与组织》读后感(三):管理果然很忽悠啊
这本书看了两遍,感觉整本书最有用的是附录章节,教你怎样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其他方面的介绍估计只有管理的人才能领会精髓。
只有一些概念的罗列和一些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例子,参考文献也多是管理类和社会学类的,真是看起来累啊。
推荐睡前阅读,有助于睡眠的。
《社会网络与组织》读后感(四):《社会网络与组织》不适合SNS网站创业者阅读
1.《社会网络与组织》的书名有问题,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如何分析和研究社会网络与组织》
2.正如上面所说,这本书讲的是分析和研究社会网络与组织的方法,而不是讲分析和研究的结果。
3.创业者就是企业家,需要应用科学家、理论家的分析研究结果,而不是自己去分析和研究一些理论。
4.肯定有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你要知道,社会学理论研究这个“渔”,不是创业者一年半年能掌握的,所以时间的紧迫性不允许你学习它。另外即使你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也很难研究出成果(书里说这还是个比较前沿的学科,研究真很少),最后没准成了研究者和理论者,而不去创业了。其次这也不是创业者最需要掌握的,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创业者去掌握。
5.我们做SNS网站创业,在“社会网络和组织”方面,最需要的是两种书:第一种,描述现实生活中“社会网络和组织”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第二种,在网络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和组织,与网络下有什么不同(长尾理论就是这样的书:描述网络经济和网下经济不同的地方)。
6.上面我提出的需要的两类书,我还不知道具体的有哪些书,有知道者麻烦告诉我。谢谢。
7.《社会网络与组织》、《社会网络分析》等书是谢文老师和方军老师推荐的,如果你拥有谢文的社会学教育背景和方军的理论研究背景,并且立志以后写出《长尾网络》一样的书,可以研读这本书。
《社会网络与组织》读后感(五):行文枯燥,内容丰富
原本以为阅读本书可以代来轻松愉快的阅读享受(类似阅读《Linked》,《组织》,《the tipping point》之类),没想却是绝对的脑力挑战。这就是网上购书代来的问题,如果在书店,这本书可能翻2页就放弃了。
全书基本可以说是对社会网络在组织中运用的理论进行全面概括的论文,其中引用和罗列了大量的论文,这阵势让人几乎窒息。
不过,由于买了,也强迫了自己认真地看了下来,这也算是网上购书的意外好处了。 读后发向,其中蕴含的知识含量确实异常丰富,而不少的概念,其实是日常我们经常思考的实际问题。
比如“嵌入”的概念,就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人和人的关系不再是两人之间的关系,而深刻地受所共同存在的组织环境的影响。 这和目前困扰我的,我们项目团队被派驻到客户环境中工作,带来的管理问题,其实就是深受“嵌入”模型所影响的。
比如社会网络的演变,可以是“目标引导”的,也可以是“偶得”的,通常做企业内部的管理,面对的企业内人力组织结构都是目标引导的, 而面向公众的网站(比如豆瓣),形成的用户的组织结构,是偶得的。 因此,社会网络的变化,将有着本质的差别。而就目前我们推广的业务,似乎介于这两者之间,如何能平衡,既达到企业组织的目的,又能迎合最终用户的自然组织,确实值得思考。
又比如后现代观点认为,一个组织内的社会网络不是绝对客观的,至少不仅是管理者脑袋中的唯一的视图,因为每个组织内的成员都有自己的视图,他们的主观解释汇集成了真实的网络。解释才是真正的真实,没有客观的真实,这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而改革推进困难的问题,恰恰是只使用了管理者的视图所造成的。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不必讨论什么才是合理的,而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组织中每个人的视图,否则很多努力也是自我愉悦甚至自我欺骗。
作者的观点认为,社会网络理论的未来,应当是抛弃尝试宏大理论的诱惑(这点对我来说有无比的吸引力),而向个体深度属性或者社会情景这些多态性研究发展。 似乎是选择了从抽象走向了具体的务实态度。 引用作者的最后一句“针对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或许能概括出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