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01 01:51: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精选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是一本由[德]莱妮·里芬施塔尔著作,学林出版社出版的599页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7年1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精选点评:

  ●为希特勒拍过纪录片的德国传奇女导演,资料翔实

  ●草草看了遍 但她不是一個誠實的女人

  ●那7个月,并不能损害她的伟大

  ●基本无忏悔,在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不过翻到终业的时候突然由质疑转为惘然,生命太短暂(传奇人生亦如是),一本书竟然就交待完了。

  ●她为希特勒工作了7个月而在战后一直饱受争议,作为纳粹同情者,她被关进监狱。“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所有的美好。”她拒不道歉,所以大家也拒不原谅她。这本厚厚的回忆录,也指向了另一个深刻的命题,在罪恶之上开出的美丽的花朵是否能独立散发出特有的香气。

  ●会拍电影不一定会写书= =看得真是煎熬 玛丽苏巨著

  ●里芬斯塔尔的问题在于,她一直对于周遭的环境(纳粹崛起、白人的殖民、现代化)视而不见,而把这些转化成某些情感上的好恶(“好朋友”和“坏朋友”),只顾追求她的原始的艺术冲动,所以才一直在不靠谱的经历里跌跌撞撞。不是时代变坏了,是她仍然太幼稚。

  ●美人鱼教练的潜水课,致坚强的人

  ●删节三分之一

  ●人生的真谛:热爱并执着···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一):德国女人不是人

  需要多接触一下德国女人,她们是强人。

  人生阅历太多了,但是她总能以她自己的女孩气来包容这一切。

  女人在男权社会上只能是第二等的动物,她们的能力就是让男人龟头充血。

  女人,男人的敌人与爱人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二):强力意志

  Riefenstahl在自传里表现的强烈自信和倔强让我相信,她不可能随便向指责她为纳粹艺术家的人低头。正如在媒体访谈中,Leni一遍遍重复的:“我只是一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的所有美好。我只忠实于一切美与和谐的事物,或许这样的处理方式是相当德国化的,但这并非出自我的意志,而是源自潜意识。”

  然而,她不承认知道有集中营,更极力否认作品中所带有的纳粹政治宣传意味,“那并非是一种宣传性的纪录,而是纯粹的历史。如果是斯大林或者邱吉尔强迫我去拍,我也会用同样的角度和画面。我曾经在第三帝国的残酷中生活过,留下一个恐怖可怕的世界,我对此是有所承担。”无疑是在为自己开脱。

  她是天才的舞蹈家,她是多面艺术的实践家,她更是作家,电影大师,她不是伟大的人,却是勇敢站立的女人,远远超越她的时代。

  她有着完满的一生,虽然她一生遭人诟骂,饱受争议。

  但是美的历史中,无论罪与罚,她都将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如此,这本传记值得一读。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三):堅強的習慣

  Test:asanoo

  如果堅強已經是你的習慣,那么在這個世界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它們都不能使你挫敗,那么你的這一生,就必定是絢麗精彩的罷。

  我很幸運。在我生病臥床整日暈睡的時候,我看到這本書。<里芬施塔爾回憶錄>。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這女子,在她那么年輕的時候,她亦曾身患重病疼痛不能行走,而在她為之著迷的舞蹈、土著人、攝影、潛水面前,那喜愛想要去做的欲望使她戰勝了一切,身體的疼痛,經濟的貧乏,一切。

  而她活了103歲。那么我也能相信我自己,也可以有如此的人生的。

  書是07年四月在單向街買的。一直在我不斷輾轉的地點間堆砌,直到我生病,我才將它拿來讀。這一讀便是驚嘆。

  太了不起。

  所謂的對與錯的概念其實很抽象,每個人你只能遵循你自己心底的原則,因為那生活還是你自己的。若是遷就了別人的價值觀,那不平衡便會產生痛苦。

  WHAT DO YOU WANT?

  于是這總是最根本的問題,我總覺得,無論是什么樣的選擇,只要那是你內心的選擇,只要你決定為你的選擇去承擔其對應的責任或是后果,那么哪怕它多么罪惡也沒有關系了。

  批判你是別人的事情,而你的內心是平衡的。

  最終,那一切的現實生活中的,只對應你的心理感受而已。

  “無論命運如何捉弄我,我將會擔當一切,永遠不會詛咒生活,而相反會感謝上帝。這一認知成了我以后生活中的一個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人生不過是經歷過。

  而萊尼。選擇美,哪怕它傷天害理,洪水滔天。

  而我,我們每個人,我們能此生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為我們不斷的選擇負責罷了。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四):为了自卫而自传

  记得有人问,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为什么写自传时,她的回答是为了自卫。

  有人曾经质疑莱尼,说她在自传中掩饰自己为纳粹德国做的的种种

  莱尼的自传对我来说是领略她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因为翻译的问题,我们可能在接受二手信息的时候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而且,译者也说,因为篇幅问题删除了很多),既然文字的翻译是有缺失的。那么。我们去看莱尼的影片吧。

  《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惊世之作。在世界各个电影节获奖,那时候,包括莱尼在内的地球人,有人会想到战争贩子希特勒会发动震惊世界的战争吗?当时的德国一党专制,莱尼做为德国人,为德国政府服务有错吗?把战争的责任或者说鼓动战争的责任,归咎在一个女艺术家身上.没有了里芬,就没有了战争,这样的归罪难道不好笑吗?

  艺术的归艺术,政治的归政治,为了自卫,备受世人冷眼的莱尼坚强的活着,101岁,没有一个导演超过她的寿命了,而她所遭受的不公的待遇却那么多,莱尼是多么坚强的人呀。

  莱尼的书中并没有否认和希特勒的“关系”,但是,那些猎奇的人们可能失望了,因为希特勒对莱尼的关注,只是因为莱尼的艺术家的身份和女性的气质,并没有像那些多事之徒想的一样是如何的惊艳。他们不干了,纷纷说莱尼的回忆录隐瞒了什么?那,请问,这些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吗?是快感?称莱尼是希特勒的情人的快感吗?那这岂不是太小看希特勒这个人了。

  当我看莱尼的回忆录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女人,坚强的有韧性的女人,面对种种生活的遭遇。旁人的冷眼。她一直在坚持,即使在自己已经年过古稀,还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对努巴人,对海底(回忆录中被删除)的观察,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吗?让我们抛开政治,一起去欣赏艺术吧。

  为莱尼所作。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五):一个具有非凡的独立意识的女性

  从舞蹈到电影.到导演制片摄影师,这个非凡的女性以强大的意志追随自己的艺术之梦.不错,她为希特勒完成了一系列宣传片,看起来她似乎是被别人利用的工具,但我更理解为她借希特勒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她从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则和独立的人格,没有依附一个多少女性都能为之奉献生命的强权意志者.我只遗憾上天对她的眷顾太早了,在她经历了二战这场人性的较量后,获得了更多思考更多能力,艺术思想正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却被剥夺了与电影共舞的机缘.天才被扼杀了.这同样是战争的一个悲剧.

  所幸非洲给了她另一个舞台,在和非洲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她克服了种种艰难,不灭的艺术梦想与现实不断抗争,为我们找到了透视非洲的一个视角.非洲的经历,也完全证明了她仅仅作为一个艺术家单纯又及至的人文情操.

  是的,她仅仅是一个艺术家,她不熄的艺术之路就是最有力的证据.所以我理解她对于政治的不道歉,艺术家对于政治往往有着最弱智的理解力,她的出发点仅是把政治当作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跳板.

  超强的自我意志与不屑的艺术追求让她超越了凡人生活模式,她有过不少知己和情人,结过婚,然后离婚,在她的生活里,一直不缺少事业和情感的伴侣,她把自己的生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没有因政治上的遭遇而失去生活的信念,所以,她70多岁还能学潜水,80多岁写回忆录,她潇洒的活了101岁.让那些强权人物,失信之徒,都在她的生机面前变得黯然.

  她没有子嗣,最终也没有婚姻,但她一直有相知的伴侣,她101岁辞世的时候,小她40岁的情人陪伴着她.

  这样的女性太稀有了!

  即便超越性别来看,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也属于稀有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