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资治通鉴(全四册)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01 01:2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资治通鉴(全四册)的读后感大全

  《资治通鉴(全四册)》是一本由司马光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页数:2600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治通鉴(全四册)》精选点评:

  ●从2016年开始读,断断续续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 先说本辑,后唐之后的朝代更迭都是政变性质的,造成了政权的极度不稳定,尤其是后晋的建国,引入了辽国,并割让了燕云,直到几百年后朱元璋才真正收复。郭威、柴荣是真正的英主,尤其是柴荣,天资横纵,可惜天不假年,让赵匡胤摘了桃子,五代的武将横行直接造就了宋的重文抑武和强干弱枝。 很佩服柏杨先生的定力,古稀老人十年的时间翻译了这本鸿篇巨著;更佩服司马光,在洛阳用十九年的时间,从浩若烟海的文献中考证、推演、摘录,前期资料少,需要不停的寻找,后期资料多,需要仔细的甄别。读史需要耐性,治史更需要。 我把这套书放进kindle,无数个夜晚伴我入眠,看上十几分钟,就能很快入睡,也算很好的催眠良药,看得非常粗,非常粗,但没有勇气在看第二遍了。

  ●历时三年,总算把这九辑三十六本书看完了。其实看完也就是大致翻看了一遍,谈不上认真也谈不上仔细,也算是大致了解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白文版的确实比古文版的要容易看很多,古文版的看完基本没有啥感觉。

  ●柏杨先生的翻译功不可没,作为正史并不难读。以前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几乎完全无知,现在总算有所了解。

  ●后晋的时候有个人叫“景延广”,鼓动晋出帝石重贵跟契丹决裂,他鼓吹自己能招募十万热血儿郎杀敌保国,可是真正等契丹人打进来,景延广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他那十万大军在哪里?后来他被耶律德光逮住,耶律德光质问他,他回答不上来,被宰了。就有这么一些人,偏偏在和平年代鼓吹自己的勇武,不惜拿国家战略作为自己博取名声的资本;可是真正有事,却做起了缩头乌龟。景延广,就是那些“爱国贼”的祖宗。

  ●书里的智慧太多了

  ●读史使人明智

  《资治通鉴(全四册)》读后感(一):艰难地看完了“五代时代 小分裂” (心酸..恶心...慎入)

  gfish认为本册充满了对唐王朝的惋惜与唏嘘。同时后来的所谓“后梁”“燕”真的不过就是军阀王朝而已,除了互相攻伐和残害人民,没有什么像个王朝的样子。因此pgfish几乎是一目十行地“翻”完了本册。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杀了之后,全国彻底陷入了军阀混战。朱温的后梁王朝围攻沧州,守军拒绝投降。城里的粮食吃光了,人民用野菜和泥做成饼吞食,军队格杀平民吞食,驴马互相啃食鬃毛尾毛。

  节度使挑选瘦弱的平民男女,先给他们吃些粗面,然后把他们投入锅里煮熟,充作军粮,供官兵下肚。

  《资治通鉴(全四册)》读后感(二):领导干部的逆向选择

  唐朝结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叫做五代十国,即若干个短命王朝。晋王李存冒(冒力)算是其中武力不错最有前途统一中国的一个诸侯王。

  晋王手下有个叫李健及的臣子,他忠心耿耿,体格强壮,得到任何赏赐都分给士卒。因此深受下属爱戴,所到之处都可以建立战功。有嫉妒的同僚向晋王打小报告,说李健及这么做说明有野心要篡位。晋王因此不再信任李健及,以至于最后解除他的军职。李健及郁郁而终。

  贪军饷,吃亏空,主子们不一定整你,做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反而被整。这就是领导干部的逆向选择,最后好的干部反而被淘汰,也称作“劣币驱除良币”。

  《资治通鉴(全四册)》读后感(三):皇朝的末代帝王一定混蛋吗?

  以往我们总是拿夏桀,商纣这两个恶贯满盈的末代帝王和商汤,周武这两个优秀开国皇帝比较,得出的简单结论是祖宗的大好基业往往败在个别不肖子孙手里。而且开国的优秀皇帝例子很多,如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等等,几乎没有哪个开国皇帝低于一般水准的。但是末代皇帝其实也不一定都差的,明朝的崇祯就比他前面的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各方面要好的多。

  再回到本册"五代时代 小分裂"中,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昭宗李敏其实也不错的,欧阳修认为他有复兴大唐的心胸,但是外患已成气候,内部又无贤能辅佐,最终死于军阀朱温手中也就在所难免了。

  gfish个人认为如果他前面的懿宗李璀和僖宗李儼稍微像点样子的话,唐朝再发展个200年也是可能的,因为他们前面的唐宣帝李忱曾经还是中兴过一段时间的,安史之乱造成的颓势也曾经挽回过一些的。

  皇朝的末代帝王不一定都混蛋,至少唐昭宗和明崇祯不该背负所有的历史责任,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兄把江山已经败坏了,再优秀的子孙也难力挽狂澜。

  《资治通鉴(全四册)》读后感(四):什么样的官员造就什么样的时代

  读到《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柏杨白话版)时,有趣的历史现象层出不穷。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后梁朱温杀了之后,军阀们逐渐开始各自称帝。其中后梁和后唐(李存冒)算是势力比较大的两个诸侯,而其中后唐又因“缓称王”和为唐帝报仇而更有些正义性。

  后唐灭了后梁之后,李存冒让大臣郭崇韬选择原唐朝遗留的官员来为后唐效力。

  自唐末,天下大乱,官宦世家,凋零破落,有的过于穷困,往往把“任官令”(预备官员的身份或资格)卖给亲属,...因此等候任命的官员中冒名顶替的很多。郭崇韬打算革除这项弊端,命吏部兵部严加考核。当时参加后祭祀唐大典的官员有一千两百多人,而最终审核通过,获得任官资格的才数十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任官令被注销,这些候补官员们,有的失望地在路上嚎啕大哭,有的竟然躺在旅店里活活饿死。

  柏杨曰: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之所以惜官如命,原因在此,悲哀也在此。因为他除了当官,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会,为了活命和活命后的荣华富贵,任何侮辱都必须逆来顺受,没有了官,不但没有了荣华富贵,甚至也就没有了命,这种卑屈是一种破坏正常社会生态的病毒,暴君恶棍从其中得到充分营养,千百年来,当官的人格,遂一泻千里,收不到尊重。

  gfish曰:什么样的官员造就什么样的时代,我最想停留的那个朝代竟然有着这样这样多的庸官,不灭亡才是奇迹呢!

  《资治通鉴(全四册)》读后感(五):翻完了“儿皇帝 横挑强邻”

  翻完了就是很快地看了一遍的意思。看《五代十国》,我总是无法心平气和,因为它充满了阴谋,杀戮和背叛。但是有三个地方特别可以分享一下:1)谄媚的范仲淹,2)自作自受的薛文杰,

  3)“爱国贼”景延广。

  1)谄媚的范仲淹

  公元933年,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驾崩,不肖子李从荣继位。后来宋朝的范仲淹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特别告诉大家,此时恰好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之时,想以此论证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合法性。

  柏杨曰:上苍有灵,不吹口仙气,把现成的太子李从荣变成好货色,却重新指定赵家老娘生个娃儿,使千万人被杀被屠,而新生儿又要杀人屠人千万,才能当权,中国人何辜?

  gfish曰:御用文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但到底还是个谄媚的御用文人。

  2)薛文杰的自作自受

  闽王国和南吴王国发生战事,闽王要求将领们出击,军队里宣称不杀掉奸臣薛文杰,他们就不和南吴开战。闽王期期艾艾没个主意,底下人替他做了主,找个机会捉了薛文杰投入囚车。

  薛文杰被押往军队的一路上,老百姓们不停地向囚车扔瓦片,还一路诟骂他。薛文杰很会卜卦,自己预言三天后会逢凶化吉,押送人员听了之后立刻加快速度,结果两天就赶到了军队。

  特别有趣的是,在出事之前,也就是薛文杰还没倒霉被捉之前,他曾认为传统囚车的空间太大,铁栏太疏,囚犯呆在里面“过于舒适”,因此要求下属改良囚车,新型号囚车要小,像个柜子一般小,而且四壁有铁钉,钉尖朝内,这样囚车稍一颠簸,里面的囚犯就会撞到钉尖上。

  而新型号囚车造好后装载的第一个囚犯不是别人,正是薛文杰自己。

  gfish曰:要是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薛文杰当仁不让是记录保持者。

  3)“爱国贼”景延广

  景延广是后晋的一个重臣,他辅佐了后晋两代皇帝-石敬塘和石重贵。

  石敬塘时期,后晋事实上已经是个卖国王朝了,不仅向当时强大的辽国称臣,而且称辽主耶律德光为“父”,说自己是“儿”。

  石敬塘死后,石重贵继位,景延广在没有军事准备的情况下怂恿石重贵拒绝向辽国称臣。辽主耶律德光一怒发兵,后晋无辜百姓又惨遭大兵掳掠,最后后晋王朝被灭,石重贵也被俘。

  柏杨曰:景延广反对后晋向辽称臣,义正词严,但事实上它仅是一纸包装。帝国已经垂危,景延广所努力的却是搜刮粮食。而且景延广的包装不同于一般的“赤心为主”,而是“为国争格”和“民族大义”,这种包装容易引起爱国人士的共鸣,而不易被戳穿。我们必须有一种警觉,不管你什么包装,只要是大言不惭地横挑强邻,都是一个危险的陷阱。

  gfish曰:诚然,景延广是个“爱国贼”,不过只有愚蠢的主子才会失去自己的判断被爱国贼拿了主意。

  http://pgfish.spaces.live.com/blog/cns!DD1D42E6A405B9A6!924.entry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资治通鉴(全四册)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