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01 00:01: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100字

  《源氏物语(上)》是一本由[日本] 紫式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元,页数: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源氏物语(上)》精选点评:

  ●不知道原文的文笔如何,但丰子恺翻译得真是不错,虽是白话文,古意十足。包括各色人等随口吟出的诗句,一时难辨中日。故事本身倒是看点不大,对于主人公光源氏的三观实在不敢苟同。

  ●我只能说:和《红楼梦》完全不在同一级别

  ●只认这一版的《源氏物语》

  ●其实只看过漫画版得哈哈

  ●我所爱的平安时代

  ●丰子恺自己配图翻译,没有比这个版本更赞的了

  ●如果有三点五星就好了

  ●私以为丰子恺这版是最好的译本

  ●三册装每次只能看完大概一册...然后就各种原因中断了。丰子恺的插画好赞

  ●抹摘花。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一):每天一点点伤风感月

  首先要夸赞一下贵阳的五之堂书店,我在这家书店的旧书地下室淘到不少好版本的旧书,丰子恺先生译的源氏物语上中下全套就是在五之堂买到的,总共才花了三十块钱吧,五之堂的旧书应该都是从私人那里收来的,有不少书留有签名和购买日期的字迹……感谢别人的不珍惜,这样才得以成全我呀,笑。

  书里面配了插图,每一页翻开都能看见古意悠悠的优美句子,这种大部头的书看起来很考验人的耐心,我读书要么一口气看完,要么搁置很久,这本书例外的虽不能一口气看完却要每天都读上一点。

  看见有人评论说因为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每前进一章主人公的年龄也就长一岁,年年岁岁随之流逝,好像陪着里面的人物走过了一生。

  .优美归优美,源氏公子其实很令我不齿,无论这个人物被描写的多么风华绝代都不能掩盖这是个荒淫无度丧心病狂的衣冠禽兽的事实,而那些女性虽然是出于时代的局限而有一些荒唐的言行却也让我感到厌恶,女性的卑贱首先就是由于自己的不自重吧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二):华丽之下只有悲哀和无奈

  《源氏物语》里所细心描写的女子,都有着美好的容颜、华丽的服饰、出色的文才和音乐技能,大多数也有着高贵的出身。她们实可称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女性化身,是极富诗意和风雅情趣的观赏品。

  作为观赏品,仔细保持自己可供观赏的价值是首要之事。故而书中女子均悉心打扮,练习书法和乐器,通晓种种生活趣味,同时要谨言慎行,柔弱顺从。只有维持观赏价值,才能不被夫君遗弃,夫君若是四处拈花惹草,也最好性情稳重,尽量不多做表露以免惹人厌烦。“十全无缺”的紫姬是极为符合这些条件的上等观赏品,她所有的才能和品性都是源氏调教出来的,这便解释了她符合男子理想的根本原因,因为她就是严格照着男子理想成长起来的人物。紫姬受尽源氏宠爱,但作为凡人,对源氏的种种行为不能不有悲哀与担忧,一直活在深恐被源氏遗弃的小心翼翼里,但这些不快情绪又只能深藏心里,不应对源氏表露,最后也可算是抑郁成疾、盛年而终。作为上等观赏品的紫姬尙且难称幸福,更何况其余的明石姬、花散里、末摘花等人,至于六条妃子、胧月夜之辈就更加不幸了。

  这些女性的美好品性是男性贵族最可炫耀的珍贵物品,这一点在六条院女眷丝竹会上表现无遗。她们的美丽只要一旦为男子所盯上,便难以逃脱,成婚之后仍是小心谨慎,一方面要避免遭到遗弃,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担心其它好色之徒,以免一不小心堕入更深的深渊。想逃脱这盛装华服下命定的悲哀与无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如宇治大女公子一般早早断了婚嫁念头并死在青春年华之中,算是保全此身名声,免遭忧患;二是遁入空门,落发出家,以明不入俗世之心志。除此两条路外,独身的女性要担心不知何时被何等男子占为已有,已婚的要担心丈夫另有所爱而此身见弃,均是惶惶难安。

  死、出家和终身忧患,就是《源氏物语》里美好女性的三条路,她们精致华丽的外表之下,只有这命定的悲哀和无奈,无从反抗也无路可以反抗。对这些女性来说,当世的富贵平安气象永远蕴藏着宇治山乡的凶险水流,说是人世无常,但这“无常”的命运正是这些女性的“日常”。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三):源氏物语

  在去合肥的火车上看完了源氏物语,三本近一百万字,半年前在合肥三友谷书社淘来的。晚上又过去淘了几本书回来。

  源氏物语写于1000多年的平安时代,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比三国演义早了300多年,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而红楼梦比它晚了700年。日本女性地位低下,作者本无名,托名紫式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同样皆没有正式名字,小说结构松散,文笔优美,兼有诗歌,散文的优点,洋洋洒洒写了四任天皇,四百多个人物,前两部主要围绕源氏,写尽他一生的爱情故事,宦海沉浮,他所爱的女子总活不长久,三十岁的时候,源氏建造六条院,把所有所爱女子尽数汇聚在一起生活。日本当时是一正妻多妻制,妻的地位根据同居和分居加以区别,对于娶新的妻子,丈夫只要坦诚相告即可,妻子除了同意又要表现出适当的妒忌。这种婚姻制度导致了日本皇室和贵族血缘混乱,乱伦的情况特别多,我猜想这也是他们年寿比较短的原因吧。

  平安时代佛教和阴阳师盛行,退位的天皇,失去丈夫的贵族女子,未嫁的公主大抵的归宿都是落发出家,源氏最后在紫姬死后就选择了出家。

  千年前的日本深受唐文化影响,诗书琴画都是皇室和贵族必备的,相互通信必然用五言和七言对答。尼泊尔的金刚菩提子已然作为佛教用具传入日本。

  作者本身需求贵族阶层,但是因为女性的缘故,对于政治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她笔下的朝臣斗争无非是谁家的女儿入了宫,受了宠。地方官在她笔下以是下等等,所以普通百姓描写就更少了。这是相比红楼梦比较弱的地方。

  源氏物语的第一个译本是台湾的林文月女士在75年出版的,我没见过,手头只有一卷林文月的随笔集,台湾女作家我喜欢的也只有陈平,席慕蓉和林文月了。国内五十年代有老先生翻译了几回,没有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找了丰子恺先生,68年翻译完成,原计划73年出版,恰逢文革,先生病故后的80-86年才把三卷出齐,我有幸寻觅到这个版本,实属难得。丰子恺先生师从弘一法师,对于佛教,日本文化皆有涉猎,实是最佳翻译人选了。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四):周作人评丰译《源氏物语》

  作者:子非鱼兮 提交日期:2005-11-3 10:10:00

  周作人对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颇不以为然,大概是因为丰的译文参考了谷崎润一郎改译《源氏物语》的缘故,免不了有再创作的影子。丰译的《源氏物语》鄙处藏有,只是还没来得及读,所以不便多说,不过,以周作人日译造诣之深,见识之高,料其批评大抵距事实不远。查周作人晚年书信及日记,有多处均涉及到此事,实为周氏一生批评之少见。    

  1963年10月11日致鲍耀明信云:“所云钱稻孙的译源氏,恐系旧话,已经早成为过去了(曾译了一两篇,只在《译文》上登载过,现在亦找不到了)。目下是丰子恺译,请钱君一阅,算是校阅,日前曾问过他,答说只求文意与故事不错,也就算了。其语颇为幽默,其实丰君是不能胜任的——曾见他翻译石川啄木的小说,里面说一个女人“ハシヤゲ”,意思便弄错了,这是我私下说话,所以无妨说了。大概出版社是取其译述颇快这一点,因钱君太是古板执滞,几个月也搞不出一帖来。不过钱君系据原文,不是据与谢野或谷川的现代语本耳。”     

  1964年2月27日日记云:“晴,零四度。上午开始阅源氏校记,发现译文极不成,喜用俗恶成语,对于平安王朝文学的空气全无了解。得吉光二十五日航信,冰然、耀明十九日信,筮十四日信,附日 本邮票十五枚。下午丰一为寄倚魂信、文洁若信,对于丰子恺译源氏表示不可信任。”     

  1964年3月5日日记云:“晴,一度。上午丰一为寄耀明信、蔡智迎信。略阅源氏校记,丰子恺文只是很漂亮,滥用成语,不顾与原文空气相合与否,此上海派手法也。文洁若予以校正,但恨欠少,其实此译根本不可用。”    

  1964年3月16日日记云:“晴,一度。上午译书二纸。文洁若来访,力请写意见,因领导上(楼适夷)反以丰译俗恶为佳也,虽颇麻烦,只得应之。”     

  1964年7月13日致鲍耀明信云:“‘十三妹’最近论丰子恺,却并不高明,因近见丰氏译稿乃是茶店说书,似尚不明白源氏是什么书也。”     

  从道听途说到亲自校阅丰子恺源氏译书,为文洁若写审读意见,批评越来越不客气,先略举错译小例表示怀疑丰氏译文能力,待阅后批评“译文极不成”、“此译根本不可用”,至文洁若来访力请写意见只是胡乱“应之”,三个月后,因见港报论丰子恺之文,致鲍耀明信直叱“丰氏译稿乃是茶店说书”,似乎再不屑语之耳。知堂为文素来敦厚冲淡,此时一反常态,“金刚眦目”,放荡言之,估计考虑这只是私人书信日记,并不公开发表也。不过,这些批评只是就事论事,并无人身攻击之嫌疑耳,较之周氏晚年书信中讽刺郭沫若、老舍的激烈言辞,这算是比较客气的了。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五):标题不能为空

  也许是这部作品年代久远,也许是异域的译作,总之,我读起来并不觉顺畅有趣,只觉得其中情节冗长,结构繁杂,人物言辞往往拖泥带水,而且没完没了是那位光彩艳丽、万事十全十美的源氏在调情,一个抛弃一个之后还能说着“用情之深”“非好色之徒可比”,令我厌恶至极。

  但其中的女孩儿却个个值得寄予同情怜惜,尽得风流。我是一个会因为名字而对一个人情有独钟的人,像空蝉、夕颜、薄云、槿姬这样的名字美得空灵剔透,我无法不喜欢。但空蝉这个人扭扭捏捏,行事反复多疑,既不“空”,也无“禅意”;夕颜是个可爱的女子,只是过于单纯,源氏三言两语便将她欺骗了去;胧月夜这个人大胆,是敢于主动去思念源氏的,勇气难能可贵;槿姬则十分聪慧理智,清楚自己的身份,冷静自持,始终与源氏保持适当距离,不显无情又矜谨高雅,让源氏一直念念不忘。

  而书中最主要的女主角,紫姬,我一直对她感情平淡。作者描绘得她万事尽善尽美,姿态优雅可爱,头发浓密端丽,处事待人自然端礼,琴棋书法样样精通,信笺吟诗都十分美妙优秀。但我感觉她像一个人偶公主,一切尽美却无自己的真性情,好得中庸好得圆滑,何时何地都不见瑕疵,却是“绚烂之极趋于平淡”了,令人难有更大兴致。

  玉鬘和浮舟是我十分喜爱的两个人物,玉鬘姿态娇媚,行为优雅,不是十分高贵人物却于紫姬也毫不逊色。她从不为自己的坎坷命运悲叹,也不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的确行为举止十分得体;对感情也是始终清醒,无羞涩太过,也不乏趣味,是高高地“立于情人的地位接受恋歌”的,个性绰约,是书中所有女子的典范。

  浮舟命运确是悲凉,沦为薰君和匂亲王的玩物。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一直得不得善顾,而命运稍稍有所改变竟是因为长相酷似宇治的大女公子,也就是所谓感情的替身了。薰君我倒是相对喜欢些,对于感情之事,虽是害怕世人讥评的原因,但他一直十分自持,除了大女公子和浮舟,并未见他做出何种逾规的事情来。他一心一意爱着大女公子却无法得到,将感情转向浮舟后说话也通情达理。而浮舟常为了自己的命运顾影自怜,过度地悲叹泪流,处事也疑犹难决,最不明白的是她弃薰君不顾却去喜欢那个我看来最无耻的匂亲王!至于最后投身宇川也算“自作自受”吧,被人相救后却一直哭哭啼啼,嚷着要落发为尼心中却一直不断念,看得我也替她辛苦。但因为她是在太过优美,以至于人“见到”她,任何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了,大概这也只是美女的专利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源氏物语(上)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