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终点站杀人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1-30 02:29: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终点站杀人案》的读后感大全

  《终点站杀人案》是一本由[日]西村京太郎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点站杀人案》精选点评:

  ●最后动机部分是亮点,为本书挽回一星。

  ●虽然总是关于列车和案件,还是看不厌

  ●觉得是仅次于七个证人的作品,人性饱满度很不错啊,最后叫人唏嘘

  ●不大喜欢。。

  ●杀人动机近在眼皮底下,杀人诡计就在列车时刻表里……“搞错了”。都是东北线铁道故事,可以岛田庄司的《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一起欣赏。

  ●搞错了,真是让人悲伤的词啊

  ●这篇西村的小说还是有一些过人处

  ●旅行系推理的魅力在于时间本身的冷酷与精确,那种严丝合缝的魅力。阅读前,我对本书抱有极高的期望,但最终大失所望。登场人物过多(警察都是两拨),但并没有突出的有性格的人物,情节上也不够纯粹,很分散很薄弱的设计。倒是结局交待的动机还值得一提。

  ●这本当然远远担不起神作之名,不过亮点是通过恰到好处的包装,使得本质比较坑爹的列车诡计和动机之谜,都呈现出还不错的效果。西村的作品也大都是平白易读+一些小聪明作为特色

  ●看完还是有点迷惑呢,不过回过头去仔细看看真是草蛇灰线,不着痕迹。

  《终点站杀人案》读后感(一):还不错。。。

  既然是杀人的小说,又是一群人,肯定要一个一个杀来才有趣。不过总感觉被杀害的人,有点儿太客串了,血肉不多,像是一个个叫做“被害人”的道具。

  两条线索开始,那肯定要有相交的一刻,协同作案是必然的了。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迸发的情感,就因为一封搞错的信而又有了苗头,不知算否牵强。

  《终点站杀人案》读后感(二):本作的优点与缺点

  本作为西村四大名作之一。叙述上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多条侦破线平行进行,以破案者的位置思考,不断去伪存真,抽丝剥茧。

  这样的叙述方式再配以作者细腻的描写,以及一些对于日本地域的人文气息的描写(例如对日本东北方的地域特色、居民的性格特点的描写)都让本书可以一读。

  要说缺点的话就是轨迹不是很刁钻吧,很普通的时刻表诡计;再就是动机简单了点儿,完全就是作者想怎么编出来就怎么编,不过寄信出错倒是很有些创意!

  《终点站杀人案》读后感(三):看完双曲线再看这本,失望不是一般的大

  西村的双曲线在我看来是十分优秀的推理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这本终点站据说声名甚佳,但我读的磕磕绊绊,尤其到最后简直想说wtf。

  动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寄错了信?宫本那么严谨的人犯这种错误?而且宫本都根据不同的人修改了措辞了,字里行间为什么没有一封提到对方现今的状况(比如职业啥的)?这明摆着是给那两封弄错的信做铺垫,但太勉强了。

  松木纪子这角色要来有何用?任何一个路人甲同谋女朋友都可以,被老师强暴那段包括森下的情节都可以删。森下的作用就是误导警察去搭了夕鹤5号,而这根本就是败笔,我表示读者被玩弄的感觉很不爽好吗?在第一次搭夕鹤5号试验失败后,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凶手怎么才能赶上那趟列车,结果西村大人你说实验的那个班次时间不对?吐血三升好吗?

  整本书唯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是在全文开始没多久我就猜出了凶手是町田。全靠猜。因为他是第一个在半夜发觉川岛不在床铺上的人,很有可能是凶手犯了案后贼喊捉贼。

  哎这本真令人失望,还没看《七个证人》,希望不要再失望了。

  《终点站杀人案》读后感(四):终究是敌不过时代之高开低走嗨不起来

  《终点站杀人案》西村京太郎

  代表的铁路小说 多线并行的侦查 嫌疑犯都死完了

  —- 分割线 —-

  本书的阅读乐趣在于神仙开局。 厕所里的尸体,列车上的消失,无懈可击的密室。

  但也仅限于开局。

  嫌疑犯死的委实多了一些。 其实只要读的仔细些,想想双线并行的共同点,从“男女双方有着相同的境遇”开始,基本这本书的谜底就已经解开了。

  这本书应该算是高开低走的代表?

  “列车上的时间计谋” 警察尝试着打的追赶列车,以失败告终。我满怀期待的等着揭晓答案,结果答案“就这”?这都不叫计谋好吗。

  “无懈可击的密室” 我想着有没有高超的手法,结果“就这”?这都算不上密室好吗。

  “动机的伏笔” 确实贯穿始终,埋得很深。但就个人主观而言,写信的“宫本”明明是个很严谨的人,而且信上基本都写了每个人的近况,偏偏这一份为什么用词就如此模棱两可?令人难以信服。而且称之为动机的力量并不是十分强烈。

  后面犯人行凶都好草率,根本就是被抓也无所谓。 是不是西村京太郎笔下的凶手是这么草率。不过是不是这样比较现实? 结局是真的嗨不起来。

  —- 分割线 —-

  书里写道:“她这样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睡到九点半还不起床,甚至连早饭也不吃,实在是太反常了。”我真的是XD

  《终点站杀人案》读后感(五):一点个人看法(微透)

  1.叙述还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多条侦破线平行进行,以破案者的位置思考,不断去伪存真;在结尾处缩小范围,暗示罪犯。

  2.描写细腻,例如表达青春时代的友情、东北人去上野站流连而不上车以体味故乡的气息、文中不断出现的思乡的感情、各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等等。

  3.两个伪密室可以猜到半个左右;在读到宫本“弄错了”的话的时候我猜到了动机,感到十分惋惜。本来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另:中国人读翻译过来的文字似乎不大容易体会原文的语气。

  4.关于动机:似乎归结于性格,这样就不能突出社会矛盾才是本质原因。

  5.七人之外的人是否与此案有干系?这一点也可以猜到一些端倪。

  6.有些网友评论说诡计不够刁钻,我倒觉得不论是不可能犯罪还是密室,其真相本来就复杂不到哪去。追求诡计精巧并无太大必要,而且和现实情况相差也较远。解密的调查过程、思考过程和描写社会图景、揭示社会矛盾才是最重要的。

  7.武士道精神不是什么好玩意,典型的封建意识形态。玻璃心+报私仇(柯南就是典型的武士道教科书)

  8.人们确实不熟悉时刻表,而且时刻表终将被尘封,但这并不妨碍作品本身。大侦探婶儿了克·猴肉么四经常通过观察判定细节和案情、包括判断各种人的职业;在今天情况已经大大改变。前者被法医、现场侦查等所代替,而后者虽然也可以做到一部分,但凭肉眼完全判断人的职业已经很难。但这并不妨碍猴肉么四在侦探小说历史上的地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终点站杀人案》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