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女神》是一本由刘剑梅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欢的女神》精选点评:
●用女性的独特视角看待世界,总能看见另一番迷人的景色,诗意与理性兼具,值得一看。
●女权主义论
●女性的主体性被解放之后,又进入了另一个困境——家庭到底是温馨的港湾还是黑暗的壁橱。
●记录有sally potter、崔明霞、坎皮恩、奥姬芙等出色的女性。
●一个女性主义学者的学术散文,细腻而亲切。
●有其父 必有其女 不连贯的思考
●刘再复是他老爹,呵呵,真奇妙啊这个世界
●看到了一个女学者的辛苦啊。太辛苦了。。。。
●第一部分还不错
●虽说虎父无犬女,但刘再复总是将父女感情带到这种具有一定学术性的书上来的做法并不是十分妥帖,应该适当避一下讳.当然如果是回忆之类的书就无所谓了,比如钱绛的<我们三>就很好.
《狂欢的女神》读后感(一):人类的祭坛上女性不狂欢也没有其他出路
被里面的女艺术家们感动了。又一次想到作为一个女人该怎么活。在探索意义、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那么多优秀、独立的女性过着世人看来悲惨的生活。子非鱼,安知鱼,也许在她们眼里,我们安稳平淡的人生更为可悲。
《狂欢的女神》读后感(二):求教关于墨西哥上个世纪初的反欧化运动
我也是对第一章激赏有加
有很多女艺术家原先都不存在我们视线之中
刘剑梅给我开了一扇窗
书中提及墨西哥在二十世纪初发生的反欧化文化革命,在我想象中,这类似于中国当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一九八零年代的寻根文学其中便有此情愫,我想多了解一些墨西哥二十世纪文化历史方面的东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书,能否请谁给我点建议?
《狂欢的女神》读后感(三):于无味与有味之间
还是更喜欢其师王德威的文笔。辞藻虽有雕琢的痕迹,但不乏简淡,又氤氲着无限哲理。
狂欢的女神这一编中,数位中外女性作家、画家和电影人悉数登场。虽读来新奇,却终觉缺乏令人醍醐灌顶的功力。相比而言,读王德威的《革命加恋爱》、《诗人之死》等文章,才更真切的感受到文论的力量,也感受到王教授作为文学理论家深厚的文学功底。 或许从无味到有味的历程很短,阅读和思考的积淀就能成就一番景象,可是从有味到无味的路却更长也更艰辛,孤寂的时间和一份真正的热爱才能换来。
《狂欢的女神》读后感(四):小記
.S.我不太相信為寫作而生,為寫作而生的說法。這有點像浪漫主義留下的熱病。這種腔調讓我們沉浸在一個絕望時代下對詩意精神的高揚(但這是別人的),而拒絕繼續自己的思索和發問。
.S.還沒讀過朱天文,但據我了解,20世紀末的台灣文學是隨著資本主義裹挾一路潰爛的城市經驗。我可不覺得這可以稱得上是"悲劇性"(悲劇性應該是更偉大的,人對於自己靈魂的詰問),也不同意王德威所說,這樣脈絡下的中國文學是更好看的(明明是自斷後路)…
以及『第二祖國』,『城市的多邊故事』幾篇,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