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危情羔羊》影评100字
日期:2020-11-21 23:03: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危情羔羊》影评100字

  《危情羔羊》是一部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约翰·利特高 / 洛丽塔·大卫多维奇 / 斯蒂文·鲍尔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情羔羊》精选点评:

  ●故事不行,画面表现力真邪,每一帧都带着些卡拉瓦乔气质

  ●剧中几张死人脸吓到我了

  ●与剃刀边缘相比,有太大的差距。

  ●多重人格B级片!

  ●不知道为什么都说是什么蹩脚模仿希区柯克。德帕尔玛确实早期模仿希区柯克很多,后期也一直在致敬,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你们就看不到吗?接住坠楼的小女孩那一幕,那就是《碟中谍》那个直升机螺旋桨戳阿汤哥喉咙镜头的预演啊!本片确实是没有《凶线》那么好,但仍然算是很出色的惊悚片。

  ●是在探讨多重性格和幻想角色吗?

  ●很多人都吐槽这片子剧情很烂,其实看多了德·帕尔玛的电影,已经不在乎他电影的情节了,特别是悬疑惊悚类,只要是个符合他的气质的故事,不要过于坑爹就行,剩下只需欣赏他极富高超技巧的运镜即可。这部电影依然奉献了很多极富表现力的镜头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长镜,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我看的大概是重剪版,大师的作品真的是难懂,尤其是这类叙事的悬念烧脑片,所以只能看懂个大概。但画面感、摄影、长镜头真是喜欢!

  ●精神分裂+惊悚类型片 结尾拍的典型惊悚片风格

  ●惊魂记+穆赫兰道;问题在于奸夫淫妇这对该死的或至少死一个的成了幸存者

  《危情羔羊》影评(一):帕尔玛的90年代的蹩脚希区柯克模仿片

  帕尔玛小希区柯克的名头在这个片子里体现的还是挺明显的,悬疑电影的技法效仿的还不错,可是您90年代的片子用五六十年代悬疑电影的手法,毫无进步,再配这么堆二把刀演员,太幼稚了。多重人格您这也不是首创啊,还有这画面质感,美术,色彩…帕尔玛为什么会在职业生涯巅峰期拍出这种级别的影片,莫名其妙……

  《危情羔羊》影评(二):精神病患者改良版

  深得希区柯克精髓的布莱恩这次又对《精神病患者》致敬了一把。不过他创造的精神病患者更为复杂了,成了一个多重人格患者,脑子里有好几个人格,所以在剧情的叙述上有点复杂,结尾也有些漏洞。但惊悚的效果却发挥的很好,尤其是临近结尾那场慢动作电梯追捕戏,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神经,值得一看。

  可惜主角的发挥有限,无法代替原版,造成了遗憾。

  《危情羔羊》影评(三):《危情羔羊》:一部由“影迷”赋以“重生”的“邪典”

  布莱恩·德·帕尔玛是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电影”的重要导演,与马丁·西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并称“五虎将”——“新好莱坞电影”并不仅指他们五人,但他们五人当年是好友,互相支持,也互相给对方作品提意见,所以,他们经常被相提并论。在2017年的纪录片《斯皮尔伯格》中,“五虎将”中的另外四人更集体现身为斯皮尔伯格“站台”,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

  话说当年,乔治·卢卡斯给几位好友看了《星球大战》(1977)的“毛片”后,布莱恩·德·帕尔玛不留情面地向乔治·卢卡斯开炮,“你拍的什么玩意?”(大意)这弄得乔治·卢卡斯十分尴尬,但《星球大战》片头的字幕却是在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建议下加上去的。可见,布莱恩·德·帕尔玛既是益友,也是诤友。而这也表明,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观念与其他四人是有着明星的区别的。

  布莱恩·德·帕尔玛因其不幸的童年经历(他为搜集父亲不忠的证据而花了几天时间跟踪父亲),导致他成为导演后偏爱探秘偷窥、凶杀等行为的心理根源,一如他的电影引路人希区柯克。布莱恩·德·帕尔玛擅长的电影类型是悬疑、惊悚、恐怖、黑帮、犯罪等“黑暗”类型,从延申意义上来看,他的大部分作品其实都可以归入“黑色电影”。因为拍摄了大量的悬疑、惊悚片,布莱恩·德·帕尔玛又一再在影片中向希区柯克“致敬”,他堪称是世界影坛头号“希区柯克门下走狗”。

  1992年的《危情羔羊》是布莱恩·德·帕尔玛的一部重要的悬疑、惊悚片。它虽然算不上是布莱恩·德·帕尔玛最好的作品之一,但它的B级片风格以及它对希区柯克的《惊魂记》(1960)的深度“致敬”,使得它成为了一部不可忽视的“邪典”。

  多重人格、汽车沉尸、约翰·利思戈“神经质”的表演等,处处可见《惊魂记》的影子,《危情羔羊》应该是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最希区柯克的影片。与《惊魂记》成为影史经典不同,《危情羔羊》是一部不够严谨、缜密的悬疑、惊悚片,它的不少剧情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它离经典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正因如此,再加上影片比较夸张的表现力,使得它更加靠近B级片,因而成为了少数影迷津津乐道的“邪典”。

  约翰·利思戈一人在影片中饰演了五个角色。他的表演并不以拿捏得当、层次丰富取胜,而是以阴阳怪气、神色诡异见长,而这更加重了影片的B级趣味。其他演员的表演同样不以自然、真实取胜,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有点怪怪的,流露出一种比较cult的表演味道。影片中的场景也都比较简单,甚至都有点简陋了,这也很符合B级片“低成本”、“粗糙”的美学风格。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过大量的好莱坞A级制作的影片,比如《铁面无私》(1987)、《碟中谍》(1996)等,他并非没有能力掌控A级制作,《危情羔羊》的B级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美学追求。

  《危情羔羊》在1992年上映的版本,其实是布莱恩·德·帕尔玛与制片方妥协的产物。制片方低估了观众的“智商”,担心按照布莱恩·德·帕尔玛的非线性思路剪辑会让观众在理解剧情上感到疑惑。2006年,布莱恩·德·帕尔玛透露大家所看到《危情羔羊》的版本并不是他的原意,他更为当年向制片方妥协感到后悔。

  来自荷兰的影视导演皮特·戈尔德布鲁姆是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超级“粉丝”。他第一次看《危情羔羊》的时候已经非常喜欢这部影片,而他当时的女友对该片感到厌恶。他和当时的女友最后分手,很可能与两人的“电影观”分歧过大有关。当他得知他所看到的《危情羔羊》并非布莱恩·德·帕尔玛所认可的版本,他便动了要呈现《危情羔羊》的“原貌”的心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辗转数年后,皮特·戈尔德布鲁姆最终拿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危情羔羊》的原稿(第二稿剧本)。按照这份原稿,皮特·戈尔德布鲁姆重新剪辑了《危情羔羊》。重剪版的《危情羔羊》的长度与初版并无明显差别,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剪辑的顺序。初版是顺序剪辑(按事件的发生时间顺序剪辑),而重剪版是非线性剪辑,有大量的“闪回”镜头。

  重剪后的《危情羔羊》的悬疑、惊悚效果更加突出了,而对多重人格的表现也更加深刻了。如果说初版只是为了让观众看懂故事,那么,重剪版在不侮辱观众“智商”的情况下,给观众留下心理阴影的同时,也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毫无疑问,皮特·戈尔德布鲁姆重剪的《危情羔羊》得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认可。对于一个影迷来说,自己重新剪辑偶像的作品的版本能够得到偶像本尊的认可,绝对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皮特·戈尔德布鲁姆更为此写了一篇“视频论文”。

  在布莱恩·德·帕尔玛的作品中,《危情羔羊》是一部得不到足够重视的作品,但重剪版的出现,也许,广大影迷可以重新审视这部影片了。《危情羔羊》作为一部由“影迷”赋以“重生”的“邪典”,也可谓是“迷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危情羔羊》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