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是一本由北岛 等著作,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49图书,本书定价:8.45元,页数:199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答》精选点评:
●这才是文化自信
●告诉你吧 这个世界 我不相信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够成为变革中的一份子
●李志新专辑打卡
●控诉者。
●听了李志朗诵版本,整个人热血沸腾,杜甫心系苍生也不过如此,海子顾城比起北岛也显得小家子气,世间怎么会有如此胆识的人,怎么能有人写出这样的诗?这种舍生取义的决心,气吞山河的气势,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那些在过去岁月里犯过这样那样错误的人曾经狂热的人受过欺骗的人受过苦难的人徘徊挣扎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影子叠加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多灾多难的缩影 我们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弯路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磨难我们曾经呢么的轻信幼稚 在看过这首诗之后 会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叹
●听过b哥的朗诵就懂
●朦胧派的诗人,意犹未尽
《回答》读后感(一):《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北岛
揭露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发出了愤怒的质疑,我不相信!那是假的!
卑鄙者他的行为语言都很恶劣,卑鄙若成为了一个人的通行证,那么有“通行证”在的地方是是非不分的。
《回答》读后感(二):新青年的成人宣言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个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青年,他背后折射的是一个盲从和麻木的社会。我们不仅期许美好未来,还要分析骨感现实。主流价值观给我们个人带来的不全是积极的影响,柏杨先生的“酱缸蛆”论述一定程度上还在我们身边赤裸裸地被印证着——“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竟"。这是一种明示,对待现实应该用一种批判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找到出路,并加以实践。
《回答》读后感(三):时代的回答
《回答》读后感(四):黑暗中的“回答”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是一首朦胧诗,后发表于民间油印社刊物《今天》的第一期。朦胧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艺术形式上多用象征性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又称新诗潮诗歌。
同时,《回答》又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时候,诗人杰出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卑鄙,卑鄙者,通行证。高尚,高尚者,墓志铭。镀金的天空,死者的倒影等等。
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黑暗如同漆黑的无处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
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背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
我们可以了解到,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着“卑鄙”畅通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那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
诗的第二段,“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这里的“冰川纪”指冰河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时代,当时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的生物都无法生存。这首诗写于1976年,那么很多人会把“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那么“冰川纪过去了”便可理解为人际关系极度冷漠的文革时期已经过去。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冰凌”即冰锥,可将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这两句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际关系极度冷漠的文革时期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要针锋相对、互相伤害?
接下来的两句是“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好望角,这里的意象是隐喻有望实现梦想,达到目标的地方。除此,借用“死海”表达一种死寂的感觉。意思就是充满希望的日子已经来临,为什么还要在这死气沉沉、没有朝气的地方相互竞争、你争我夺呢?
从上述两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在艺术手法上,象征,隐喻基本上呈现出对照性描写。“卑鄙”与“高尚”,“冰川纪”与“好望角”的极端对比。表现了作者迫于社会政治的险恶的不得已。同时再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
对于这个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作者在第四节中喊出了“我—不—相—信!”四个破折号,加重了愤怒的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通过历史的维度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
最后一段寄托着作者的希望。“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象征着希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象征着中国的古老文化。它会一直引导着我们前行。
这是一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随着北岛以及他所代表的朦胧诗派在尘埃落定之时,已渐渐被理性的批判者认可,而其诗歌代表《回答》更是被称作“以孤篇压倒当代”,实在名副其实。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