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的爷爷是我曾祖父的堂弟,所以虽然我俩同年出生一起长大,在辈分上,我得喊她一声“嬢嬢”、管她爷爷叫曾祖父,在我们家乡称作“老公公”。
3月6日晚,美美发信息来:“我爷爷去世了,就刚才。”我想起三毛在《美妮表妹》中说:“我无意间讲起表妹祖母在上海过世的消息,本以为她早就知道的,没想台北阿姨瞒着她。这一说,她啪一下打了丈夫一掌,惊叫起来:‘德昆!德昆!我祖母死啦!死掉啦!’说着说着便要哭出来了!眼看要大哭了,一转念,她自说自话,找了一番安抚的理由,偏又是好了起来。”这是三毛在巴拿马遇到表妹时无意透露表妹祖母去世消息时的情景。
美美对我说完之后也自我安慰了一番:“爷爷八十高寿,四世同堂,也算圆满了。没有了病痛的折磨,于他也是解脱。”我怀着同样的心情: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直到美美说起爷爷的遗物,我开始仔细回忆这位老人。
小时候词穷,只觉得他是个很有文化的人。我去找美美玩耍,他不许我们吵闹,一个人静静地埋在书中。如果用一句话古话形容他,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位清瘦的、多才多艺的老者。曾祖父1962年毕业于大理师范学校,任教期间由于精通无线电,协助安装了县医院购进的第一台X光机,遂从学校调至医院工作。1993年12月25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退休之后,他致力于研究家乡风俗民情、语言文化,曾接受CCTV4《走遍中国》栏目采访,将我们的乡土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亲自绘画篆刻楹联匾额,捐赠给富有本土特色的家乡庙宇。他在古稀之年自学电脑,使用电子文档写作,用U盘保存作品……长大了我还是词穷,他留给我的印象依旧只是个德高望重的有文化的人。
生而为人,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子女,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兄弟姐妹,是亲朋好友……但当走到生命的尽头,终于成了自己。美美说:“爷爷临终前嚷嚷着要喝酒!奶奶喂了他两勺,他还要喝,换水都不行!晚上八点多钟他又要喝酒,用吸管吸了两口之后翻身面向墙去,走了……”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曾祖父为自己准备了追悼致辞,他事先录好了磁带,写了一份五页多的信笺底稿,回顾诉说了他的一生。
有的人死,去得匆忙!就像我的小姨,终年32岁!在我20岁的时候,她的人生戛然而止,如晴天霹雳一般,给她自己,给家人,给我,留下一辈子无法挽回的遗憾。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任你轰轰烈烈也好,碌碌无为也罢,死,是一瞬间的事,它原来离我如此之近。她给全家人带来悲痛,同时教会我们:生时,请善待自己,善待亲友,请珍惜生时的分分秒秒。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究竟哪个最先到来。
有的人死,是此生最后的部分,有遇见,有思考,有“安排”。就像美美她爷爷,我的曾祖父。他在自己写的追悼辞里,以亡人的身份,向人们阐述了他死后的见闻,亲自“导演”了自己的葬礼。我身在外地没能参加这场葬礼,但看着曾祖父的亲笔写的“追悼会上我的发言”遗稿,仿佛置其中。美美说,追悼会上,我爷爷播放了曾祖父的录音带,所有人静静地等着,大喇叭里传来曾祖父的声音:“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戚朋友,在单位的同事们:今天晚上的大会,因为我已死亡,所以不能站出来感谢大家,只有叫我的儿孙们代我向大家叩谢。”接着曾祖父分别喊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女婿的名字:“来来来,你们都站到我灵前来,面向大家,敬个礼,说声谢谢大家。”我写到这儿的时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感慨万千!在后续的发言遗稿里,曾祖父化身为“空空道人”一般,他站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回望家乡,看着为他葬礼忙碌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也不得不喝下那碗“迷糊汤”。他飘飘然然踏上黄泉路前往丰都城,原来黄泉路竟似人世间的道路一般繁华似锦!他遇到了他的朋友、师长,他们像往常一样握手寒暄,他说他要快快赶去见他的祖先父母,向他们报喜!告诉他们子孙后代个个成器,“出有车、食有鱼、穿有绸、戴有金”,告诉他们人世间的一切……
曾祖父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他死后的场面。八十高龄的他最后一次握住钢笔,将我们的民俗文化宣扬,诉说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文学的热爱,他的才华,熠熠生辉。
他说:“当你们健在之时,尽量地做完你们应该做的事,切莫到了望乡台上才遗憾。”他告诫我们:“世上的事不要把它想得太神秘,斤斤计较的人,到了黄泉路都后悔莫及,个个都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古有‘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之说,邻里相处让他一墙又何妨?兄弟相处何必水火不容,妯娌相处何必斤斤计较,父子相处为何忘却骨肉亲情,夫妻相处为何半途而废?那些在世时为财产相争的,为土地相争的,为地位相争的,到了黄泉路,无不追悔莫及……我把这些来到黄泉路才后悔的教训透露给你们,望你们在世之日能让则让,能退则退。个个来时光身,去时空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如梦一场空!可以活着的时候就必须活得像个样子,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不能庸庸碌碌,不求重于泰山,也不要轻于鸿毛。要无畏,无悔,无愧,活得有声有色,有滋味。”
在稿件结尾,曾祖父写道:“轮到我喝迷糊汤了。好,老一辈们黄泉下再见!全家大小们,我在天之灵保佑你们开车的出入平安一帆风顺,搞经营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书的学富五车才学八斗,全家兴旺发达,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喝水的声音)”他甚至在最后备注了:(主持人说:你们听到了吗?他喝迷糊汤的声音。)
美美说:“你和我爷爷一样喜欢写字,文字是个好东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最后的这篇文字,是曾祖父给子孙留下的唯一慰藉。他亲笔写下的一个个汉字,传递着他对我们的殷切厚望,他对乡土的深情厚意,对人世的眷恋,对生命的敬畏,字字句句深入人心。他在人世走一遭,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在生命的结尾,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试问,有什么比一个人临终的肺腑之言更值得我们深思呢?
死亡,是结束,亦是重生。我们不知道它何时到来,像曾祖父这样能够亲自为自己的一生划上句号的,算是圆满。死亡它意味悲痛,它发生的同时又在警醒世人:珍视活着的时光。此生,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