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当网络上被“打工人,早安”刷屏时,有个名叫“糊弄学”的豆瓣小组正在热火朝天的解构生活。
14万组员每天探讨如何用糊弄的方式应对日常遇到的问题。“人生苦短,糊弄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是他们的信条。
他们用糊弄学解决生活中那些疲于应对的社交、工作,以及推脱不开的人情世故,并且还能让人察觉不到敷衍的态度。
比如为了应对不胜其烦的签到或者重复性工作,他们大胆使用网络词汇“收到扣个1”,既节省打字时间又节省思考时间。
@金熙天
糊弄一下,没想到还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糊弄学恰到好处的挽救了那些鸡血不足时的bug,情商不够时的尴尬。毕竟,每个人的出场都无法做到完美,人生最重要的学啊。
01
用糊弄学应付那些屎上雕花的事情
生活中总有些人的话你不想回复,总有些难缠的问题让你束手无策,这时候使用一点糊弄学的招数,就能让你金蝉脱壳。
比如,当你遇到那种倾诉欲很强但又不在乎反馈的朋友时,不妨把自己当成捧哏的,让对方感受到积极的回应:
几个略显诚恳的万能金句,配上友善的态度,对方还以为你真的听进去了呢。
如果感觉回复几个字显得不够真诚,还可以通过故意打错字让对话更加丰满:
聊天时,还有些人经常会问“有对象吗?啥时候结婚?工资多少?”这类令人抗拒的问题时,你还可以使用以下办法:
“好问题”的回复,既肯定了对方提问题的水平,又完美回避了正面回答。这个方法也适用于面试、演讲被提问时卡壳,帮助你拖延一些时间,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
在社交过程中,我们还有可能遇到一类人平时不怎么联系你,却突然发消息把你当成情绪垃圾桶,不断的向你宣泄负能量,这时候为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该如何礼貌的“阻止”对方呢?
图by@随啵逐流
“烧个香”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为那些陷于苦海的朋友们指明了方向,也让被“打扰”的我们得以安全结束对话。
当然以上办法在有些人眼里还是略显拙劣。组内成员抱着真心求学的态度从情商大师伊能静那里学到了安(糊)慰(弄)人的万能金句——
当有人向你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时,你只需要肯定他,再放低自己的身段,(你只需要说:你知道我多想成为你这样的xxx吗?)你就可以糊弄过去,并获得人家的好感。@管理の员
图by@管理の员
如果你还以为糊弄只是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手段,那就错了。其实中年人早就惯用糊弄大法——
by@江湖骗子
中年人活了大半辈子,生活中免不了和亲朋好友、邻里街坊打招呼,不掌握一套丰富的糊弄手段怎么能游刃有余行走社会呢。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糊弄其实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可以让大家维持相处的体面与和谐。
02
糊弄学是当代打工人的生存技能
虽然糊弄学有着其生存的土壤,但总免不了有些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费尽心思糊弄,也不愿意认真处理事情呢?
我们可以从网络词汇“打工人”中看出一二。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
这句打工人自嘲的背后是现代人的宿命:不是被老板push,就是被身边人push,总之整个社会都说“你要努力”。
但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工作了一天好累,想要喘口气时,却在打开微信时对朋友和家人的问候都产生了厌恶。心想“我已经这么累了,就不能让我歇会吗”?
所以,糊弄学正是打工人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的必备技能。毕竟,生活已经太辛苦了,我们的精力需要更加合理的分配。
有位组员就总结了应对事业单位中无意义工作的糊弄方案:
这种处理态度,正如糊弄组的哲学宣言:
反正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那就正好做到不好也不差,自己不痛苦,事情也能解决。@海边喝酸奶
对于打工人来说,工作的价值在于赚取必要的钱来维持体面的生活。当996盛行,大家都通过加班来内耗时,何不反其道糊弄一下,让自己松弛一下。
糊弄学盛行的另一面,反映着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过度社交,内卷式工作,每个人都疲于奔命,却无法获得幸福。
大家获得疏解的方式竟然是摧毁这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得以重新回归到一种趋于平庸的生活中。
《及格家宣言》一书中提到:追求完美是完成任务的天敌。
作者: [美]雷·本内特
出版年: 2020-9
平庸的人反而比那些不断追求完美的人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加倍的努力让人以加倍速度走向崩溃。向完美多走一英里只会让人精力耗尽。
所以,小小糊弄一下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不会活得太累,也可以拿出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更重要的人和事。
03
糊弄的目的是停止内耗,而不是得过且过
在生活中实施糊弄大法时,我们也要注意区分正确糊弄和过度糊弄。
正确的糊弄能够增进家庭和谐,同事有爱。比如我们经常会与父母发生争执,这时候来一点糊弄式的道歉,就能瞬间让家庭气氛变得融洽。
此篇道歉虽看上去长篇大论,极其诚恳,但细看可以发现这位组员并未接受父母的意见。
但他通过道歉结束了争吵,停止了与父母无休止的争辩。这正是糊弄学追求的目标:抵抗对生活无意义的过度消耗,让我们能够活得张弛有度一些。
但当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为了糊弄而糊弄时,真诚也就愈发稀贵,人与人的交往也会变得更加艰难。
@两眼一抹黑
有时候糊弄过头就有翻车的可能,被对方戳破后往往露出的是虚伪的真面目。
又甚至当我们凡事糊弄后,什么事情又能值得认真对待呢?我们的人生也就陷入到另一种内耗当中。
习惯了万事糊弄,糊弄便会化身我们身上的一个消极分子,时时刻刻抵抗人生的所有意义,让我们做什么事都失去了动力。
正确糊弄与错误糊弄的根本区别在于心态问题,即我们糊弄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下面这个组员就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拖延症而琢磨出来的糊弄方法。
@番茄锅在煮虾滑
把之前安慰自己放弃的话“算了待会再弄吧”,转变成了安慰自己“来都来了”,把事情做完是为了省掉第二次再来的麻烦。
这与为了糊弄而糊弄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当我们学会了把握糊弄的尺寸,摆正自己的心态时,糊弄学就能够帮助我们优化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变成人生得过且过的借口。
-END-
作者 | 阿里梅梅
参考来源 | 豆瓣糊弄学小组、《及格家宣言》
看理想《当代青年,从“丧”走向了“糊弄”》
■ 往期精选
觉得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