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子到鬼谷子》
现今社会,已经很少听到“君子”这样的称谓了,而追溯到古代直至近代,君子,从来都活在美赞及仰望之中。
“君子温润如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这些,对于君子的定义、赞美不会跌落在任何一个时代,他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在我中华文明中,他就是一种标杆。若有人是不君子的,必然受到唾骂。可能那是处在一个王权社会,对于各种思想不够兼容,但却以最美的向往,滋养了华夏七经八脉,使得我们如此绵长。
如今,好像对于这样的立意已经很少了,世界的开放、国家的开放、思想的开放,如此绚烂,如此争艳,随之各样思想涌入潮流之中,《鬼谷子》、《狼道》、《读心术》这一类著作在商业市场争流而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再不见孔孟之道——那些陈腐不堪之辞闪烁。
究其根源,我们处在这个力争上游、竞争激励的商业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狼性的人,个人需要不计一切奋发向上、出人头地,为了过得更好,包括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用得更好,不辜负自己的一生,也要显摆于人前。大一点的,为家人去光耀门楣、为国家争得一丝光明。
因而,这样顺应时代的产品应运而生。
《鬼谷子》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人如书名,和孔孟庄非差不多一个时代,然而在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选择了孔孟的仁义作为正统文学主流思想,鬼谷子却被列为禁书。现代的理解,常常有人说是因为太厉害了才被列禁,而当时被排除在外的主因是与它主张“人性本恶”与儒学思想背道而驰。
今天再来看这著作,的确是厉害,它教你察言观色、缄其口言,教你进退谋略、摆弄权术,教你窥测人心、因利诱导……这些理论用在商场职场可以无往不利,应用得当还可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它唯一没有教的,是立人之本,君子之道。
从君子到鬼谷子,从前的温润如玉变成了今天的狼性法则,窥视出当今社会的主流风气是以成败去论断人生。
质朴社会,以君子论断人生,为官一生清廉,是高洁雅致的竹;隐居避世,是淡雅的菊;侠肝义胆,是坚韧的梅。
善恶从来都有,却从不会去赞美恶,哪怕奸人当道,人人都有一双雪亮的眼,不敢言但敢怒,惩恶除奸时,绝对是大快人心,引来一片欢呼。
如今,好像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主旋律,都知道,善谋略、挣大钱、是王道。
当然,善谋略从来是褒义,指的是对外的政治权谋,对于他国,对于别家。
现在遍地梨花,女子知道甄嬛这般厉害,笑到最后成为赢家,只有狠、只有识懂人心、机关算尽,才是王。
你看,有哪本书哪个言论,正面去赞扬吕雉呢!
越来越热的情商评断,本质不过是因为跟对方相处舒适,对方为自己带来了舒适的利益,才可得欢迎。这个人情商不高,我不跟他玩儿,不过是他没让你舒服罢了。
尚且不以成败论英雄,却以成败论人生。
一将终成万古枯,能留下的,只是人情,对家国、人类的贡献。大概太多的死都轻于鸿毛,谁又会太在乎去重于泰山呢。
然而重于泰山,才是人生该有的意义。
君子很正,也许限制了个性发展,立意半点也不违和。不是一本正经,而是装载他人,温暖人心。夜半孤寂,不是盼着某个人早早归来么?陷入绝境,不是渴望看见一双热情的手么?只身在外,不是仅仅需要一个浅浅的微笑么?
狭路相逢,先笑的那个人就是君子,灿烂如花的君子。
无论君子鬼谷子,不过是选择性读物,选择性精神,选择性人生罢了。若以哪种论断去抑制人生,也是荒诞乏味,不可与时俱进的。
历史变迁,人格也会变迁。
重要的,是在社会潮流中保留自己的一份清醒,保持一种独立于世的人格,君子在心,鬼谷子在口,而非鬼谷子在心,君子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