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谈读书》是一本由胡适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谈读书》精选点评:
●读书的方法和收藏、治学的态度,非常值得学习。后面那些评论的部分,看不懂
●读书已致读书
●又是和很多文集的内容有重叠
●前面还可以看懂 读书要细和博 眼口心手四到 要假设要求证 后面谈论四书五经 直接引用古文 有点难懂
●胡适对读书和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本书前面部分都是讲读书方法及研究治学方法。后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音韵训诂这些内容,不是搞专业研究的估计读不懂,甚或是觉得枯燥无味读不下去了。
●读书部分看的最有味;因为很少读国学,所以对治学和国学作品点评跳读 真真感叹作者的阅读量和研究史啊
●以为是如何阅读,结果是治学态度及方法。
●胡适谈治学…
●前半本很有用,后半本我怎么看不懂呢=_=
●从心底敬佩这位先生!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我读此书,为其二。 实话来讲,本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没有读懂的,所以给个四星。字数虽然不多,读了接近四个小时,但其中跳读了不少内容,也是我读书以来跳读最多的一本书。精读此书是不可能了,只能读个大概,长点见识罢了。 胡适先生是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位文化名人,但从书中能够感受到大家的思想内涵。无论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都值得做些思考。各篇演讲论文,内容重复者较多,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横向对比中西方差异,纵向分析古今文人研究方法——实践确实更能出成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道理,所有的智慧,都要建立在行动上,同时也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我读此书,为其二。 实话来讲,本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没有读懂的,所以给个四星。字数虽然不多,读了接近四个小时,但其中跳读了不少内容,也是我读书以来跳读最多的一本书。精读此书是不可能了,只能读个大概,长点见识罢了。 胡适先生是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位文化名人,但从书中能够感受到大家的思想内涵。无论是价值观还是方法论,都值得做些思考。各篇演讲论文,内容重复者较多,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横向对比中西方差异,纵向分析古今文人研究方法——实践确实更能出成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道理,所有的智慧,都要建立在行动上,同时也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三):当我们谈论读书时,应该谈论什么
1.读书有两个要素:
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精”要做到“四到”,即眼到(不要放过一笔一画)、口到(一句一句念出来)、心到(用心考究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手到(做笔记,摘要,备忘录)。
“博”有两层意思: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多读书,才能读懂一本书,如果了解了伦理学,心理学再读《墨子》就更易懂了。第二为做人计。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宋朝程颢说的好: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
2.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3.要读懂书,有三个重要的方法:
第一,爱书,把书当作心爱的东西,和守财奴爱钱一样。
第二,读书,时时刻刻的读,继续不断的读,唯有读书才能懂书。
第三,多开生路,生路多了自然活泛,因此外国语不能不懂。
4.科学的读书方法: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5.治学四字诀:
勤:不偷懒。
谨:不苟且,不潦草。
和:虚心,不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动火气。
缓:不轻易表达,不轻易下结论。
总之,读书是由“博”到“专”的自然而然的趋势,其间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保持好奇心,并坚持不懈。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四):《胡适谈读书》笔记
《读书》
读书是求智识,智识就是权力。
读书: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一、“精”
读书须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1.“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2.“口到”: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3.“心到”: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4.“手到”:发表是吸收智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做提要、说明、讨论,自己重新组织、申叙、记述过,那种智识思想方才可算自己的。二、“博”
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
1.专工一技一艺的人,只知一样,除此之外,一无所知。这一类的人,影响于社会很少。好比一根旗竿,只是一根孤拐,孤单可怜。2.有些人广泛博览,而一无所专长,虽可以到处受一班贱人的欢迎,其实也是一种废物。这一类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为什么读书》
我从五岁起到了四十岁,读了三十五年的书。我可以很诚恳地说,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四部”的书已是汗牛充栋。究竟有几部书应该读,我也曾经想过。其中有条理有系统的精心结构之作,二千五百年以来恐怕只有半打。
“集”是杂货店,“史”和“子”还是杂货店。至于“经”,也只是杂货店,讲到内容,可以说没有一些东西可以给我们改进道德增进智识的帮助的。
《读书重于习惯》
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