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登山、赏枫过程中,风景美不胜收,难以言表,让人不时驻足感慨。
10月中旬,正是到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看红叶的最好时候。
休假在家,正好可以去看看。15日一早,我和老公就驾车出发了。
10点半到达关门山,一下车,关门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空气湿冷,让人瞬间凉透。好在我们带了羽绒服,赶紧穿上,这才不冷不热,刚刚好。赶忙将双手插在衣袋里,要不然还有些冻手,也应该带手套的。
进入园内,可以选乘电车上山,再走下来观景,也可以走上走下。我们因是自驾游,不必赶时间,就选了走上走下。也有许多有人同我们一样,选择了全程步行。园内有木栈道直通山脚下,木栈道一侧临水,一侧长着红枫树。初来乍到,游人不时被艳丽的红叶所震惊,驻足拍照。
走到山脚下,可以从龙门峡、五彩湖,或者小黄山中任一点登山。登上山顶“枫之海”后,再从另外两个方向之一下山。我们选择了从龙门峡上山,再从小黄山下山,五彩湖到山顶这条路线就只能下次去了。
“逆流而上,上山;顺流而下,下山。”从景区主入口到龙门峡,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但这条线路较平坦,起伏不大,也是大多数人游山赏枫的主要线路。这条线路就在山脚下,伴着溪流,可以轻松欣赏沿途风光。如果不想爬山,或者腿脚不好,可以选择走到龙门峡,再折返回去。
如果选择从小黄山上山,那么在山脚下走不多远就要进行艰苦的登山了。“登山步道,山高路远,请您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结伴而行。”“年老体弱、高血压、关节炎患者等,请勿登山。”登山入口,有大大的警示牌,提醒游客量力而行。如果逞强登山,半路体力不支,那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硬撑了。
大多数游人选择了从景区主入口到龙门峡这条线路。
在去龙门峡的路上,不时有游人惊喜的喝到:看这只多红!可是一转身,就可能发现更红更漂亮的。山坡上一处光秃秃的石头中,顽强的长着几株枫树。估计是雨水冲刷的缘故,树根大部分裸露出来。树根下长出的一支枫树,在黑色的树干衬托下,红得尤其耀眼。
入眼的是深红、浅红、玫红……各色的红;鹅黄、橘黄……各色的黄。在深深浅浅的红叶黄叶之间,偶尔见到一丛翠绿,格外显眼,反倒显得别致。溪水清澈见底,水面上倒映着山形树影,落叶在溪水里或飘来荡去,或顺流而下,仿佛小精灵一般。溪流湍急处,溅出朵朵雪白的浪花。入耳的是溪水淙淙之声。
远处光滑的石壁上刻着“福”、“寿”两个大字,红叶、绿叶掩映中多了几分神秘,这样的福地洞天会有神仙出现吗?
看山、听水,就这样慢慢走在溪边,流连在山水之间。古人云,智者好山,仁者爱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柴米油盐也就被抛到一边了。迎面走过来几个老年游人,听到他们闲谈: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再来了。或许是他走累了,也或许他是“我本具足”,已足够领略山川美好了。圆满具足,心无所期。
在一个十几级的石阶中间,坐着一个女孩在休息,她看起来有二十多岁。见我们拾阶而上,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是贴心地说:大姨小心点!环顾左右,也没有其他别的女性,看来是在说我了。于是很是尴尬地和老公说:看现在的孩子多有礼貌。老公听了,知道我被叫“大姨”,心里不舒服,憋了一肚子的笑。自此“她大姨”被他挂在嘴边。虽然心里感觉自己还是三十出头,可脸上的皱纹却出卖了实际年龄。
中午时分,我俩找了一块略微平坦的山坡休息。坐下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是笨拙,顺口说了一句:哎呀,不行了!老公调侃一句:她大姨不行了?!我接了一句:她大姨的确是她大姨了。
也有其他人在山坡和枯干的河滩上休息,有人还带了帐篷。几位大姨穿得很是鲜艳,在河滩边做出各种姿势,在不停地拍照。
午餐吃了自制的披萨。好朋友推荐我买自热饭或者是自热火锅。现在的人可真是能琢磨,自热饭还能想出是什么样,可是自热火锅,还真是想不到是什么样。因为准备比较匆忙,也没来得及去买。再者,也想着出来运动减减肥,所以也没想吃太多。
山坡上,青的岩石,绿的青苔,还有间或散落的红叶黄叶,简直是一幅漂亮的地毯,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地毯”旁,溪水静静地流着。这份宁静,于这山、这树、这小溪来说,它们应该并不希望有人打扰吧。吃完东西,把所有的垃圾包括果核都带走,不要影响这里的卫生环境,也不要改变这里的物种生态。
吃完饭,休息一会,继续前进。这时候,从山上折返回来的游人多起来。几个游人说,“十一”期间,这条路堵得死死的。现在,已经过了“十一”,而且是工作日,游人不算太多。
阴了一上午,中午十二点半,太阳终于走出云层。阳光还没带来多少温暖,就刮起了风。好在是穿着羽绒服,但手露在外面还是感觉冷。
一群游人中,一位妈妈抱着个两三岁的孩子,成人很是开心,但孩子并无法享受美景,只是哇哇的哭闹着。走了一会,又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妈妈不停和孩子介绍着美景,可孩子嘴里却是:我不喜欢这个。
下午一点半,终于来到了龙门峡,在刚刚还在感慨“山不太高,路起伏不大”的时候,真正登山挑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