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强生全球官网发布消息称,由于一名参与者出现了无法解释的症状,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究包括此前开始的ENSEMBLE三期临床试验都已经暂停。强生表示,接下来将由ENSEMBLE独立数据安全监控委员会以及公司内部临床和安全医生对参与者的疾病进行检查和评估。(10月13日 环球新闻)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已经造成3000多万人感染、超过100万人死亡,这场病毒浩劫给全世界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损失。随着疫情走入下半场,一场全球疫苗研发竞赛也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截止九月份,全球36种疫苗进入了人体试验环节,9种已经进入3期试验。越早获得新冠疫苗意味着能越早掌握主动权,率先带领国家回归正轨,获得空前的国际荣誉和巨大的经济收益,然而,这样强烈的利益驱动却给疫苗研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新闻中疫苗在临床测试中出现副作用的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九月,美国牛津就因为测试者疑出现严重副作用而暂停疫苗测试。而此前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在研发新冠疫苗中跳过动物实验,直接进行人体试验的事件正饱受国际争议。在强生事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上个月表示,暂停这一举措应该能让那些担心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人安心,“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在仓促批准疫苗的过程中只是在掩盖这类问题,这应该是令人欣慰的。”欲速则不达,科学需要谨慎,此次强生暂停疫苗研究也给所有疫苗竞赛中的参与者带来了警示。
事实上,关于疫苗竞赛的质疑声早就存在。8月11日,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注册新冠疫苗的国家,然而因为该疫苗跳过第三期临床试验直接上市,质疑声也随之到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海德称,“目前尚无有关俄罗斯疫苗的相关研究数据供全球卫生界审查。”虽然目前新冠疫情是全人类急切渴望反攻的劲敌,但是像这样“抄近路”的疫苗研制举措真的可取吗?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过敏症及传染研究所主管福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苗研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够贪快而妥协或走捷径。”确实如此,面对病毒,我们靠的是严谨的科学试验,而不是无视科学的盲目勇敢,更不该是急功近利的速度为王。新冠病毒本身就具有极其大的变异性,所有的疫苗在确保完全安全有效之前,变数都很大,需要耐心进行大量临床检测。如果没有确定靠谱,为了在“竞赛”中抢到先机就冒然使用,不仅可能会使数以百万人的健康陷入风险之中,还会消耗公众信任,阻碍真正有效疫苗的研制和推广。不仅如此,利益博弈中的恶性竞争还会造成疫苗研制相关材料器材的价格被推高,使得疫苗研制链受阻,反而会延缓真正有效疫苗的上市时间。
疫苗竞赛的目的不应该是国家间的荣誉争夺或者是背后公司股票的涨幅,而应该是一场全球分工与合作,病毒不讲政治,疫苗也不该被利益绑架。欲速则不达,严谨的科学研究、耐心的临床测试才是这场竞赛中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