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01 16: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精选

  《上帝的跳蚤》是一本由王哲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跳蚤》精选点评:

  ●看看人类几大天敌:天花、鼠疫、黑死病在史册上留下的尸横遍野就知道疫苗才是人类的福音,21世纪还能连爆疫苗效价低不达标这种无底限事件我也是醉了,魔幻现实主义社会告诉你这样的坑没有最多,只有无穷多,关键还有一群浑水摸鱼吃人血馒头的,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最终还是得依赖于民众的科普素质,这事儿永远没办法慎独。。。。

  ●让我觉得。。。这世界的历史其实不是史书上所记录的那样,其实都是被病毒改变的。 大自然最伟大,是人为的力量不可逆转的

  ●最后一书。

  ●用病毒的角度来看历史

  ●因为这本书,大一中国古代史考了99分

  ●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 趣味性极强的普及了知识

  ●疾病到底是给人类社会以破坏,还是促进了人类的跳跃式发展,人类到底是走在征服疾病的康庄大道上,还是正踏上自作孽的不归路,这些都是问题。

  ●小说笔法,渲染夸张模糊处太多~

  ●一口气读完。既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又感到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同时也对部分人的堕落感到惋惜。爱德华琴纳,有生之年若是去英国,要去扫扫墓

  ●谁在未来征服了西班牙女郎,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德华 琴纳。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一):上帝的跳蚤__人类的苦难

  作者的思维我很佩服,虽然战争疾病说并不能使我非常之信服.但有条不紊的说理,自圆其说的能力以及庞大的构思与忧患意识让我欲罢不能,流畅的小说笔调,更是令我哑口无言.虽然我还是不信那么多战役逆转是疾病造成的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二):对学医的我有深深启发的好书

  这本书我读来很有意思,因为之前是个乖乖女,接受的是及其正统的课本文化,读这些倒让我觉得很新鲜,也对历史有了不同的认识,扩展了许多知识。

  “伍连德的名气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机遇,而是靠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世界上的事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伍连德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赢得了盖世的名声。”伍连德等科学家敢于打破常规,精于钻研、实事求是的精神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如果行好医,在医学方面对人类做出贡献,原来是这么伟大。他准确果决地判断出鼠疫的传播方式,并且志在消除鼠疫,于是实施全面隔离,堵住了东北大鼠疫这个火山口,“如果历史没有给中国已伍连德,像从前无数次那样任由鼠疫为所欲为,我们国家的历史都可能会改变”。 对我树立严谨求精的行医观念很有影响。

  爱德华·琴纳: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家就如同没有安全灯的矿工一样,在黑暗中摸索。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三):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家蹲看完的书

  2020年春节,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只能家里蹲,看完了本书。

  本书讲了4种人类传染病:

  1. 鼠疫(黑死病)- plague(单词又有瘟疫之意)

  2. 天花 - smallpox

  3. 流感 - influenza (单词来自意大利语,意为魔鬼)

  例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2002年SARS, H5N1禽流感,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等)

  4. 艾滋病 - AIDS

  这四种里面,只有鼠疫是细菌引起的,分肺鼠疫和腺鼠疫,通过抗菌素治疗,链霉素对鼠疫有特效。传播途径:肺鼠疫-空气,呼吸道;腺鼠疫:老鼠,跳蚤

  后三种都是病毒引起的,最好的应对方法是预防,即注射疫苗。例如,应对天花的方法是接种牛痘,即用灭活的牛痘菌人工感染一次,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发病一次,使人产生抗体。天花由于只能人传人,所有人都接种了,因此已被人类消灭。

  而流感病毒由于变异非常快,只能每年接种新的疫苗,但流感病毒变异太快了,疫苗研发往往赶不上。传染途径:禽流感,猪流感-鸡传人,猪传人。SARS,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空气飞沫传染,接触传染。

  艾滋病的病毒(HIV,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 HIV-1型)很原始,变异很快,在不同人身上找到不同的亚型,甚至同一个人身上,病毒也不同,人类免疫系统不擅长打击,无特效药,艾滋病感染者非死于 HIV,而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死于其他疾病,例如肺炎等。患者潜伏期可长达十年,且可终生传播。传播途径:母婴,性行为(体液),血液传染。

  不从道德上看,而从人口结构看:战争和瘟疫是控制人口的途径,瘟疫的控制更为良性,减少老年人和儿童,保留青壮年;战争恶性,减少青壮年,保留老年人与儿童。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四):比起他们,人类的独裁暴君杀人狂实在微不足道

  纪传体史与断代史,犹如长河与山峦。长河取其悠远曲折,山峦取其浑厚庞杂。《史记》所以好看,是因为朝堂之外,另有游侠、滑稽与优伶,于是色彩斑斓,气血涌动。

  如果将一份疾病单据放在你眼前,想必只会令你想到医院的沉闷色调和冰冷地板,想起针管、药片和玻璃瓶。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疾病已被过滤清澈,只余下单词与应对之方的时代——简单得像小学数学公式。于是,看到史书上“时疫大兴,死者十之八九”,你的印象,怕也只有一些数字的增减——而且,还是事不关己的数字。

  而《上帝的跳蚤》,则是另一种方式。

  王哲先生也许不比其他医师医术精湛,但他确实有一支可以用来写史或写小说的笔。文似看山不喜平,疾病出现之前,先是一卷泛黄地图、一些明媚人物,在故事中呈现。查士丁尼、李自成、印加帝国、华盛顿。一些无形的线索联络着这些人,催你翻检书页,寻找以下的故事——那些奇妙的灾难,那些迅疾的大疫。时人无奈所留下的木版画穿插页间,使你俨然可以目睹彼时的天愁地惨。这似乎像一卷史诗,但到最后,主角出现:那些造成史书上风翻云卷的,竟是一些极微小、极微小的病毒细菌。

  这样的惊骇,就像我们午夜回头,望见枕畔的姑娘,竟在忙于画皮——历史居然有那样玄妙的另一面。你会发现,病毒的历史其实等于人类的历史——人生大事,无非生死;世人之死,十之八九又在病毒。

  如果说史迁之笔是以个人命运与冒险作为主角的纪传体,那《上帝的跳蚤》就是以这几种病毒为主角的纪传体。当然,游侠人生不过数十年,波澜壮阔如贝多芬,也不到花甲之年。而病毒却神奇得多——仅仅追溯他们为害人间,就有数千年,纵横万里。你可以相信,几个使者、几具尸体、几个远洋水手带来的细菌,就能够左右一个帝国的兴亡吗?没有哪个人类拥有更宏伟、更凄惨的个人历史。抛开生物学与医学方面的种种成见,把目光集中于病毒们的历史影响——这是本书最聪明,也最有趣的地方。你可以简单的把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疾病是如何干掉人类的;人类是如何干掉疾病的。

  当然,除了纷繁的历史趣事,作者同样提供了两种重要的思路:如何看待历史,以及如何看待疾病。由于病毒的非人类特质、它的惊人杀伤力,以及人类看待它的命运。最奇妙的是,由于它不是人,而涉及的疆域过于广大,我们被迫以类似于“大历史观”的目光去看待它们。当作者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去审视病毒的影响时,他提出了一些奇妙的观点——是鼠疫使人们失去了对巫术与宗教的信心,从而催生文艺复兴?这听来有些蝴蝶效应般无稽和遥远,但这的确是一个思路——忘记自己是人,你会发现,这确实有其道理。

  而后,如何看待疾病:处身于21世纪的我们,如此做法自然有些居安思危,忆苦思甜,然而我们终究还不是百毒不侵、无病不克的地步。重新回顾疾病、死亡与生命,以及人类在疾病蔓延的年代所经历的困境,显然能够让你更好的生活。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对病毒的侦破和寻找的历史,也正是人类文明、理性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如果结合此前的历史——即人类在蒙昧、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如何遭病毒屠戮——你也许能够得出一个更积极的答案。人类也许永远难以克服死亡,但在远离、减缓和对抗死亡的过程,也就是人类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来提升其文明的过程。甚至,你也可以这样想:当你阅读过这本书之后,你也正完成了一个学习、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你肯定知道如何逃避书中所描写的病毒的戕害。即,你也身处于本书所描写的故事之中了。

  你看,这本有趣的、视觉奇妙、色彩斑斓的书,这本以地球居民中最长寿、最猖獗、最富繁殖能力的东西为主角的传记,讲述的就是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无政府主义分子的故事……比起他们,人类的独裁暴君杀人狂们,实在微不足道。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五):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我是听了罗辑思维之后从图书馆借的这本书,通篇看下来,写的确实不错。我并没有从老罗的互联网思维,小公司生存的角度来理解这本书,我仍然按照可能这本书作者本身的意思来理解吧。那就是历史,而这些微小的生物影响了、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让人惊叹,这也让人深思。

  第一,这些微生物改变世界,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让人惊叹。看完这本书,我完全摒弃了某个历史时刻是由某个人的决定而影响的,某个英雄人物改变了历史进程等等这种传统的理念。我本身坚信,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的发展,每一个微小的事件都可能影响世界的发展。无疑,从微生物细菌、病毒发生发展的这个角度,更加新颖,而且他们的影响力更加巨大。它们瞬间可以杀死上千万,甚至数以亿计的人口,干掉一支强大的军队,毁灭一个强盛的国家,在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真面目的时候,作为个人,不寒而栗,只能听天由命。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我们只知道历史在改朝换代中前进,却从没有获知这表面之下,微生物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第二,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对许多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等还有无法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认知去解释。而古代的人,对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细菌、病毒等更是一无所知,而那个时候对瘟疫、斑点恶魔、西班牙女郎的恐惧,今天想想仍让人浑身战栗。引用孙子兵法的那句老话,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而当你面对一个陌生的事物时,人不禁的会紧张,只有当我们完全了解我们所要遇到困难,对象,对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胸有成竹,坚定必胜的信心。所以,无知才是恐惧最原始的根源。

  第三,科学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进步与幸福,哪怕是曾经那么可怕的东西,科学会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从黑死病的猖獗到清朝末年伍连德在东北成功阻止鼠疫的蔓延,这中间过去了几百年,而这中间科学也一直在进步,但还未达到质的飞跃,直到20世纪出,人们才真正的了解并认识了鼠疫杆菌这种细菌,然后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了鼠疫的传播,解救了亿万人的生命。人们对天花的了解,通鼠疫一样,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长河,并最终基本成功的消灭了天花。而到现在我们面对的各种变异的流感病毒以及变幻无穷的艾滋病毒,虽然仍束手无策,但是我们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战胜这些恶魔的法宝,可能我们这一辈子无法见证,但是看完《上帝的跳蚤》我也必然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战胜它们。然而,这并未结束,或许会有新的病毒产生,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是疾病和科学的最好诠释。

  第四,人和自然应该更加和谐的相处。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很多的细菌、病毒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界很久很久了,有的甚至比恐龙产生的还要久。它们悠然的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然而随着人类的壮大,人们的生活逐渐侵入了其它生物的领域,这些微生物一旦到人身上就会让人类失去生命。正是人类的生活打破了自然的规律,那么大自然就会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维持平衡,它就用这些微生物来减少人口,达到限制人口增长和扩张的目的。这也许就是自然的选择,从鼠疫、天花、萨斯、艾滋病,追溯起来,无一不是从动物的身上传播到人类的身上的。而如果人类仍然不去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环境的破坏,减少干扰自然界的平衡,那么大自然就会用它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维持平衡。但这种方式,肯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种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造成的破坏力以及那种影响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就像人们想忘却1918大流感一样,那是怎样的一种恐惧让人们如此不愿回首,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或许怎样的语言都无法表达那种深深的无力与恐惧吧。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但这不是我们的全部,科技进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生活也在影响着大自然,生物变得越来越少,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气候变得原来越让人难以忍受,这些从长远的看来,都是大自然做出的反应,只是还比较委婉一些而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