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詩人》是一部由侯曜执导,侯曜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家子爱上穷家女的故事俗套。影片的文人气息厚重,带有典型的文人一厢情愿式的理想主义色彩。
●10年从波恩回来后 翻看默片节的片单标注 差不多十年后终的一见 历史意义远大于残片本身的剧情
●残
●残本
●看完只想哈哈哈哈
●看的残本。知识分子的雅趣味融合了故事本身的俗套,我竟然觉得还不错?可能是孟一萍诗作得好吧。
●在huiyu老师的课上看过,只剩下六本中的开篇和结局。其中颇有印象的是实景拍摄、大量的远景-全景-近景的切换、抒情化的影像语言,淡散的叙事结构,阮籍嵇康式的诗人和电影主题,还有少量特技(耳边呼唤),这一切相比于早期的其他伦理电影对比是相当明显的。
●B站 19分钟残片,唯美。2019.9.8 张真 银幕艳史,重温。 导演自己出演,死在异国他乡。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史,苦于资料影片的缺失。
这部诞生于1927年的《海角诗人》,讲述了一个三角恋的通俗爱情故事。一个落魄诗人,一位富家小姐,一位农家女孩。诗人因农家女而失明,也因农家女而复明。关于残片的相关信息,秦喜清老师在他的“《导演侯曜的知识分子电影》—从《海角诗人》残片说起”一文中,介绍的非常清晰和详细。她可以算是国内第一位详尽地介绍和分析该片的评论家。
奇爱师兄告知我们,该片在当时的电影宣传中,定位为“哲学电影”。关于“哲学电影”一词,还有待于考究,毕竟在电影中的分类当中,并没有“哲学电影”的规范性定义和解释。但由此也可见到导演侯耀,犹如艺术家的浪漫奔放,也有着诗人般的狂躁不羁。
侯曜在该片中,摆脱了诗人的一贯形象,侯曜在该片中所饰演的诗人:一头凌乱的头发、裸着双脚、戴着一窜珠子、穿着一身宽松的和尚服,这样一个邋遢不堪的诗人形象,与同时代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著名诗人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等人,完全不同。侯耀是如何认识“海角诗人”的? 首先,海角诗人是一个徐志摩,他的人生犹如徐志摩,没有活力没有张力,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他只要自由、爱和美。“离却了凡尘俗世,任逍遥海北天西。看飞鸥倩倩双飞,羡海鸥波面翱翔……怎似得听狂涛观旭日,趁扁舟海天无际。”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里带着潇洒,这样的一个诗人,不应当是西装革履、抬头挺胸,而是衣衫褴褛、酷劲十足,犹如现代的“犀利哥”。
其次,海角诗人是一个胡适。胡适是一个白话诗人,他作的新诗,与古典诗歌基本区别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种情趣浓厚,且有语言朴实、情感通透的诗歌,作者应当也是朴实无华、毫无造作之感的。侯耀想表现一个通俗易懂、玲珑剔透的现代诗人、而不是身着长袍、正襟危坐的古典诗人。换而言之,《海角诗人》是用白话现代主义来表达海角诗人的幻想、焦虑、忧愁以及浪漫,而这种白话现代主义的具体形式就是通俗易懂的诗歌、朴实无华的诗人。 再者,海角诗人还是一个闻一多,“一个绝望的死水” “波涛汹涌的海水”,都是青年们来自内心深处的痛和隐忧,对命运的忧虑和期待。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个性自觉的现代知识分子,两种意识时刻在他们的脑中盘旋斗争。所以海角诗人呆在孤岛上,放逐自己,一个放逐的诗人,怎能拥有都市诗人的面孔和穿着。
如果说它是一部“哲学电影”,不如将说成是一部“革命电影”,革传统诗人的命、革古典诗歌的命,革城市的命、革富贵的命……
张真教授带电影《海角诗人》在教室放映,并介绍该片的搜寻过程以及电影的艺术内涵。
《海角詩人》观后感(二):探究诗人形象——1927年侯耀的《海角诗人》
这部诞生于1927年的《海角诗人》,讲述了一个三角恋的通俗爱情故事。一个落魄诗人,一位富家小姐,一位农家女孩。诗人因农家女而失明,也因农家女而复明。关于残片的相关信息,秦喜清老师在他的“《导演侯曜的知识分子电影》—从《海角诗人》残片说起”一文中,介绍的非常清晰和详细。她可以算是国内第一位详尽地介绍和分析该片的评论家。
奇爱师兄告知我们,该片在当时的电影宣传中,定位为“哲学电影”。关于“哲学电影”一词,还有待于考究,毕竟在电影中的分类当中,并没有“哲学电影”的规范性定义和解释。但由此也可见到导演侯耀,犹如艺术家的浪漫奔放,也有着诗人般的狂躁不羁。
侯曜在该片中,摆脱了诗人的一贯形象,侯曜在该片中所饰演的诗人:一头凌乱的头发、裸着双脚、戴着一窜珠子、穿着一身宽松的和尚服,这样一个邋遢不堪的诗人形象,与同时代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著名诗人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等人,完全不同。侯耀是如何认识“海角诗人”的?
首先,海角诗人是一个徐志摩,他的人生犹如徐志摩,没有活力没有张力,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他只要自由、爱和美。“离却了凡尘俗世,任逍遥海北天西。看飞鸥倩倩双飞,羡海鸥波面翱翔……怎似得听狂涛观旭日,趁扁舟海天无际。”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里带着潇洒,这样的一个诗人,不应当是西装革履、抬头挺胸,而是衣衫褴褛、酷劲十足,犹如现代的“犀利哥”。
其次,海角诗人是一个胡适。胡适是一个白话诗人,他作的新诗,与古典诗歌基本区别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种情趣浓厚,且有语言朴实、情感通透的诗歌,作者应当也是朴实无华、毫无造作之感的。侯耀想表现一个通俗易懂、玲珑剔透的现代诗人、而不是身着长袍、正襟危坐的古典诗人。换而言之,《海角诗人》是用白话现代主义来表达海角诗人的幻想、焦虑、忧愁以及浪漫,而这种白话现代主义的具体形式就是通俗易懂的诗歌、朴实无华的诗人。
再者,海角诗人还是一个闻一多,“一个绝望的死水” “波涛汹涌的海水”,都是青年们来自内心深处的痛和隐忧,对命运的忧虑和期待。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个性自觉的现代知识分子,两种意识时刻在他们的脑中盘旋斗争。所以海角诗人呆在孤岛上,放逐自己,一个放逐的诗人,怎能拥有都市诗人的面孔和穿着。
如果说它是一部“哲学电影”,不如将说成是一部“革命电影”,革传统诗人的命、革古典诗歌的命,革城市的命、革富贵的命……
《海角詩人》观后感(三):影片信息
resented by the "China Sun Motion Picture Co. Ltd. (民新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at 38 Route Doumer (杜美路), 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法租界), Shanghai (上海),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ilent Film "A Poet From The Sea (海角詩人)", first released in Hong Kong on 14th March, 1927, Monday.
Film Director and script Writer is Mr. Hou Yao (侯曜). Hong Kong exterior scenes was shot in November, 1926.
香港九如坊新戲院『中和電影場』,中華民國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星期一(14th March, 1927, Monday)至三月十七日,星期四(17th March, 1927, Thursday),放映四天,每天三場(daily three shows: 2:30 p.m., 7:00 p.m. and 9:15 p.m.)。『中華音樂會』蒞場助興(live band music)。此畫五彩巨片(5 colours on the film),摹寫詩人品格孤高,真情一片。上窮碧落;下入黃泉。時而遊月殿,乍見翩躚仙女,妙舞清歌;時而入地獄,乍見刀槍森嚴,猙獰鬼魅。令人喜;令人悲;令人恐懼。出神入化,不可思議。至於配景,均在香港(Hong Kong)赤柱(Stanley)等地,攝取最佳風景。樵女從千仞高峰,飛躍入海,而詩人卒能於荒涼燈塔中,得會樵女,一段奇緣軼事,歷歷在目,誠不可多得之傑作也。本公司(China Sun Motion Picture Co. Ltd.)發小獎券(lottery ticket)以答顧客雅意。凡購廂房、貴妃床、上等坐位者,每贈乙張,俟十七晚尾場(9:15 p.m. on 17th March, 1927, Thursday)開彩,隨送獎品。
影畫戲本事(film plot)以一放浪詩人孟一萍(侯曜飾演),性格孤僻,放浪不羈,年青俊朗的孤兒,自幼寄居貴為國會議員的舅父尹希富的家,尹希富本想招孟一萍入贅為婿,可是其富貴逼人之表妹尹美珍(艷星林楚楚飾演)乃刁蠻任性、驕奢成性之蕩女,經常大發小姐脾氣斥罵傭僕,放蕩四方交際,以情書四函,招四客來,一為督軍子、一為富家子、一為新聞記者、一為銀行買辦,既抵尹宅,分別招待,四人各讀情書,如奉恩綸,手舞足蹈,遐思冥想,詎以四書互相對比,同一措辭,隻字不易,始知受欺,遂擲書拂袖而去。
表妹初鄙夷詩人之落魄,不加齒盼。詩人唾棄繁華,被髮入山,獨居赤柱海角『赤柱北帝廟(ศาล เจ้าพ่อ เสือ, อ่าว สแตนเลย์)』,終年被髮跣足,其裝飾甚詫異,身被道服,頸懸編貝一串。赤柱海角住有一位美艷樵女柳翠影(艷星李旦旦飾演),荊釵裙布,跣足蒙頭,與母親楊氏(邢半梅飾演)及弟弟相依為命,她捏泥人來與孟一萍調情,倆人共墮愛河。
後來孟一萍的詩集出版,轟動文壇,名聲鵲起,表妹尹美珍見孟一萍成名,遂紆尊遠赴荒地,希望接他回家結婚,豈料此時孟一萍正與柳翠影喁喁細語坐食紅豆,表妹尹美珍惟有佯稱自己的母親病危,騙其回家。孟一萍返家後才知道受騙,卒遭詩人白眼而反。
有一天,柳翠影運送花籃給張家老夫人壽宴使用時,被其土豪惡霸兒子張天壩(辛夷飾演)驚覺其美艷,垂涎其美色,時刻皆欲把她弄到手裡竊玩,多次派遣師爺錢二(邢半梅飾演)送珍貴禮物來餽其母楊氏(邢半梅飾演)說婚不遂,被樵女斷然拒之,遂買兇摧花,在百尺懸崖擲入海中。樵女墮水後,詩人感傷過甚,卒哭至失明。
有一個晚上,孟一萍心生幻覺,夢遊月殿與僊姬清歌妙舞;入地獄與牛頭馬面理論,醒後登上一葉孤舟出海尋覓愛侶,孤舟慘被無情的海浪擊沉。幸而被漁翁楊義(黃冠群飾演)救起,送到『德忌立角燈塔(Cape D'Aguilar Lighthouse)』,原來柳翠影先前亦被他救起,樵女為詩人舐目復明,終諧伉儷。
演員表(casting): (1)侯曜(Mr. Hou Yao)飾演詩人(poet)孟一萍(Mr. Meng Ih-bing); (2)李旦旦(Ms. Lee Dan-dan)飾演樵女(girl woodcutter)柳翠影(Ms. Liu Tsan-ying),孟一萍之紅顏知己; (3)林楚楚(Ms. Lam Cho-cho)飾演浪女(slut)尹美珍(Ms. Wan Mei-chun),孟一萍富貴逼人之表妹; (4)糜中(Mr. Mi-tsong)飾演農民(farmer)丁本(Mr. Ting Bung),孟一萍之鄰居; (5)邢半梅(Ms. Ying Pun-mui)飾演楊氏(Ms. Yang),柳翠影之母; (6)辛夷(Mr. Sing-yee)飾演土豪惡棍(hooligan)張天壩(Mr. Chang Tien-pao); (7)邢少梅(Mr. Ying Siu-mui)飾演師爺錢二(Mr. Tsian Er),張天壩之黨羽,陰險趨炎附勢之小人。在影畫戲《和平之神》裡飾演參謀長。 (8)黃冠群(Mr. Huang Koon-qun)飾演漁翁(fishman)楊義(Mr. Yang Yi)。
離卻了凡塵俗世,任逍遙海北天西, 看飛鴻倩影雙雙,羨海鷗波面翱翔, 富貴似浮雲;世事如兒戲。 怎似得聽狂濤;觀旭日。 趁扁舟海天無際。 Leaving the misirable world behind, over the and face sea I wonder, swans fly by have the air, sea-gulls touch the surface of water, fame now to me is light as the floating clounds yonder. Listening the waves splashing, and watching the sun raising. What is better than they?
《海角詩人》观后感(四):抒情化影像
大远景
全景
抒情化的表现方式
对工业文明的疏离和对自然的回归,又类似竹林七贤式的隐归思想
象征意味的村姑
特效的运用
耳朵,特效的运用
浪漫的灯塔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