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是一本由Tina Seelig著作,HarperOne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2.99,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精选点评:
●simple but essential.
●好像两年前了
●果然这类书读了都没用。而且我还有5年才20岁呢...
●I have to change my mind and become more positive!
●3.5 nothing u don't already know. 最起码人家这个title就起的很成功了,很抓人眼球
●感觉这是一篇斯坦福的软文。。。和作者这门课的宣传。。。总体而言挺简单好读,花了我大概五个小时。撇开鸡汤的表面还是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和新颖的角度的,很多干货很实用的建议。
●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不怕意外和未知,与他们相遇时最好感激。那是你走向未来更好自己的机会,也会因此而收获那些在常规旅途中所遇不到的风景。
●那些简单的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被一次次地妥协了。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为了现在的我们。
●非常适合刚开始接触英文阅读的人,训练英文阅读速度,学点生词,顺便了解一下作者的想法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读后感(一):跳出框架,创新思维
受益匪浅。如题,创新思维之后执行力。是我通读过后最深刻的感悟。
那句著名的广告词很适合来当本书的评论,nothing is impossible。
翻译的名字有点被满大街的xx岁xx件事给恶俗了。差点错过这么精彩的书。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读后感(二):I am 30 and wish to be 20
真不愧是送给儿子20岁的礼物,如果我今年20岁,那我的30岁肯定与今天不同。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读后感(三):Go! Tina
Tina 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和人生导师,五年来她一直无私地激励并帮助我,也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她是个永远忙碌,缺乐于其中的人,大学时换了5次专业,读完脑外科博士却决定不从事本专业,开过公司,做过咨询师,当过出版商,她永远在追寻自己的心,永远都很快乐和积极。
另外,书里有写我,吼吼吼!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读后感(四):观点适用于治世,不适用于乱世
作者是斯坦福大牛,书中的观点都是一些积极向上、正面的建议,强调发奋图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讲的都是正道。这些道理适用于美国这种法治、廉洁的社会。但是当今的中国是乱世,太多不正当的事情。跑关系、走捷径、行贿成为很多人致富的手段。
按书中所说的,你只能在中国挣到白金——干净的钱,混一个温饱小康没问题。但如果要挣大钱,挣黑金,光靠走正道是不远远够的。sign...
《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读后感(五):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
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一本讲述了很多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中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去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甚至需要强迫自己去比别人思考的更多,更深。
他并没有写出很多详细可以执行的计划,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因人而异,我们需要学会失败,我们需要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和不可控,但是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因为这样才不会成为将来的遗憾。
这几个月,不管是主管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我都处在一个不是自己的comfort zone的区域里面,真的超级超级累,很多很多时候脑子里会有一个小人跳出来说“别给自己找事了,什么也不做多好,没有这么些烦心事”,但最后,我觉得,在完成了一些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之后,我的信心的确提高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