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是一本由太宰治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就算再小的赞美,我也一辈子都不想忘记,还是要牢牢记住,这样想起来的时候,才会比较开心一点儿。
●想起来读这书其实是因为Maki在《我家的历史》里拿着一本。看完两天就忘了讲的是啥,基本上还是变态家庭姐弟嗑药母亲外遇的事情,如果都是自传体那么太宰治的人生也忒阴暗。。
●“可是让我感觉痛苦的并不是这些事,而是我很害怕,害怕清清楚楚感觉自己的生命会被埋葬在如此的日常生活里,有如芭蕉叶不必散落一地就会腐烂般,我也会站着,自然而然地枯槁而死。”
●台灣人譯的,很多嗯嗯啊啊呢呢之類的擬聲詞,港台腔十足啊,真讓人好受不了呢!講的是日本戰敗后一戶沒落貴族的故事:父親死後舉家遷出東京,搬往伊豆鄉村。第一人稱敘事的姐姐婚後孩子夭折,後因為私借錢財給染上毒癮的直治弟弟而被休回家;弟弟前線回來整天花天酒地;母親日漸一日虛弱,最終病死榻上;姐姐愛上弟弟相識的畫家上野,此人荒淫墮落,她在母親死後毅然隻身去東京郊區尋找,如願懷上了孩子;在姐姐離家期間,弟弟自殺,遺書中傾訴了作為一名沒落貴族的苦惱彷徨,以及對於上野先生夫人的愛戀。母親死後,這一貴族終於末路。(怎麼想到托馬斯-曼《博登布洛克一家:一個家族的沒落》來?同是家族小說,不過一個編年,一個斷代)。
●太宰治的书本本其实都是同一本。
●翻译的不太对味
从小没有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居然能把照顾母亲的心情写得那么细腻和具体,很感叹作者的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后得至,作者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女性的日记,一位女粉丝。感叹,粉丝力量无穷大。
为爱的人生孩子,如此简单的爱慕,或许现在的日本女性已经做不到了。生活那么困难,却还能够把小孩养大,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呵呵,我说远了。
斜阳和女生徒一样,是以女性视角来讲述事件的,只不过斜阳是长篇小说,女生徒是短篇小说集。我个人更喜欢女生徒那本。
其实虽说是讲事件,讲的其实也不过是琐碎的生活,他的每一本书都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投射了他的苦闷,彷徨。童年时候的乡村贵族生活,少年时候的上京求学,被灯红酒绿诱惑也被各种新思想所左右,所以他一直都是个很矛盾的人。也正是因此,他对女性的态度即是又敬畏又轻视…中年……没有中年,他死掉了。
而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破落贵族家的女人爱上自己弟弟的友人——一个落魄的作家的故事,囧,被我这么一说真的好囧……
反正,觉得有共鸣的人会很喜欢吧……
《斜阳》读后感(三):不是孙仲谋
在我看来,倒数第二章是全篇的高潮,最引我共鸣。
因家庭稍好总不自觉地散发出贵族意识,实际上是在底层挣扎。面对亲人一副尽在掌握的轻松姿态,背地里无论如何想自我奋斗都抵抗不了堕落的泥潭。顺应潮流讲出的话语自我鄙视,也许早已刻入骨髓。远离家庭,又回到家庭,即便力斥家的影响,可每一步不差分毫地走在家人的预设中。千经万典读不下去,柴米油盐力不从心,比平庸之辈还要落魄的,是自诩为知识分子却无产出的人设。无法和上层相通,无法和下层相知,在纠结愤慨中呐喊着“我是贵族”遗书自尽。
从去年开始,迄今为止写了10篇dying message。虽然寻求的是社会性死亡,但依照我这种朝秦暮楚的性格,完全与社会断开连接必会烦闷到肉体上的自我了断。若无法处世,遁入深山是留给亲友的最后的贵族骄傲。待有缘,替我解绳收骨吧。
《斜阳》读后感(四):贵族,牺牲者与蛇
日本最后一个真正的贵族——妈妈去世了,弟弟也最后说着我是贵族然后自杀了。所谓贵族,是心里边深深扎根的骄傲吧。无论如何,骄傲、尊严,都是无法抛弃的东西吧。
上原先生也病重,而和子最后终于有了自己孩子,有了自己的彩虹。战后的世界处在道德的过渡期,和子对上原先生说:你,我就是这个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这样的牺牲者,到底要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在父亲死去的时候枕头以及树上的蛇,在母亲死去之前门口地板上的蛇,被和子烧掉了孩子的蛇,到底是什么呢?
“这世上为什么会有战争、和平、贸易、公会与政治的道理,你大概不知道吧?所以,永远都会不幸。让我来告诉你吧,女人就是为了生一个好孩子。”
和子身在这个最后的贵族的阶层里,选择了抛弃以往的八股道德观,她说她要革命。不是用杯中物与粗秽的语言,而是用实际行动,陪伴着她的孩子面对这个社会,跟这个社会“革命”。私心以为,“好孩子”是会改变这个挣扎困苦的社会的吧。
《斜阳》读后感(五):在阳光下的阴影
在强烈的阳光下面,也会有不为人知的阴影。作为贵族,尤其是那个时代的贵族,更何况是没落的一代,如何去选择自己在那个世道上的生存方式。
保持着最后一位贵族女性的尊严,无论在什么情景下,一如既往,在家道中落卖房去乡下,亦或是女儿的失误导致差点把家烧了,在她心里承受着比别人更多倍的辛酸,只是她还保留着贵族的气质,不知道是骨子里的气质,还是故作坚持,但是,直到弥留之际,还保持那份优雅,也就是如此,一心靠近平民的儿子才会选择崩溃吧。在一个如此母亲的身边,做什么都不如,还不如去成为所谓的贫民或是平民,可惜直治的血液和精肉烙上的是贵族的名字,即使花再多年的时光去堕落,他还是百分之六十的贵族,遗书的最后也看清楚自己是贵族的事实。想来,书以和子为第一视角去写的,她的种种看法,也是太宰治的经历所致,对现在的不满,一时的放纵,六年后的思恋,怀孕的悲喜,都是她一人的感受,也是一个落寞贵族后代的写照。
想必,他们也是不幸的,即使再怎么作乐,也是填补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洞,还可能越来越大,最后把心撑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