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者》是一本由[英] 伊恩·麦克尤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不起来……
●No.84|
●最平平的一本,只有三颗星
●有的地方直接跳过,没敢看
●看过的伊恩·麦克尤恩中,写得最烂的一本
●写于冷战最后岁月的冷战故事。为电影而写。试图拆解冷战二元结构的尝试太有趣了。
●赎罪之后最喜欢的一本
●张悦然课上提到过,来豆瓣上一搜,看到这封面,我靠我高中的时候看过
●呼~带劲儿。
并没有所谓的正确和谬误,无论是伦纳德,亦或是玛丽亚,又或是葛莱斯,可能在看完以后,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一直在楼下默不作声的邻居,从一开始就出卖了金子行动。但是在那个敌意的时代,换作你或是我,能问心无愧说出自己面临什么危险做出什么抉择,所以在冷战年代,错误的不是人类,而是这个时期。
意外的谋杀,从而错过,对于伦纳德和玛丽亚而言,奥托只是他们订婚美好生活的阻碍罢了,他选择举报,而他并不认为的朋友知道真相却动用关系平息。或许是,秘密生活中,一种莫名的友谊吧,最后都幸福了,最后也美好了,也是时代给他们的弥补吧。
怎么说呢?
人生就是一个个偶然导致的必然。
昨天一个朋友问我的近况,我轻描淡写之后,她还是说:You always surprised me.
我有时候也会对我迄今为止的人生惊诧不已,可是总得来说,也不过如此。讲出来,当然有赚取别人扼腕叹息的情节,可更多的,是平淡到着一墨都涉嫌浪费的平庸。
说远了,说回这本书吧,《无辜者》,我又想说,这凡尘俗世间,我们谁不无辜呢?命运是只翻云覆雨手,我们这些渺小的生灵,以为过的是自己的日子,只是怎么蹦跶,也蹦不出它指尖漫不经心的拨弄。
又远了,书是值得看的书,可是看到后面他们俩分尸的时候,那长达数页的细致描写和之后更漫长的心理刻画……我承认我承受不住了。
我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书,可是某天的午饭时间,我同时停止了阅读和对盘中餐的挑拣。
过了很久我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去看那几页,只得潦草翻过,虎头蛇尾地收了场。
《无辜者》读后感(三):“无辜者”并不无辜
这本书先用间谍故事吊读者的胃口,再用性爱和犯罪刺激读者的感官,最后却让我们感怀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奇怪的组合,却是聪明的组合。
本来期待一个悲剧结尾:男主人公受到法律的惩罚,或是生活在阴影之下郁郁而终。男主人公伦纳德最初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困惑于自己的未来。但随着一切归于平静,当他坐在柏林墙下读那封从异国他乡寄来的航空信时,究竟是遗憾多一些,还是庆幸多一些呢?
伦纳德是无辜者吗?年轻的工程师,正直、善良、却有些死板,当然是无辜者,但伦纳德证明自己无辜的过程却使他陷入被动。男人总是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却不知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结局就是用荒谬的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伦纳德和玛利亚没有走到最后,也正是因为他是这种性格的典型。女人更喜欢凭感觉做事,或许因为如此,玛利亚从为不自己辩解,而伦纳德却把它当做玛利亚不再爱他的表现。
我有一个朋友,聪明正直,却不善感情用事,凡事都要找出个所以然。一女性朋友向他表白, 未果,哈,傻得可爱。傻女人往往会得到幸福;男人过分辩驳,就显得可气了。
《无辜者》读后感(四):读后感
阅读的体验是有层次的。从一开始对伦纳德工作与其环境的大篇幅描写让自己有些不太耐烦,跟《只爱陌生人》如出一辙,小说在中后期开始出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到中期与玛利亚的爱情进展的描写才开始慢慢进入佳境。对于人心理变化的精准刻画让我享受其中,就算是后期处理尸体的段落,那种人的疲惫与恍惚也极具代入感。两个箱子如同定时炸弹,读者期待完全被麦克尤恩掌握并预先写入了小说。一直到后记,风淡云轻地解决了最后一个疑团。结局实际上并没有给人太大的惊异,它在情理之中,但却让人痛心,甚至难以接受。都说过去的事随风而去,实际上当自己再次被迎面而来的风吹拂时,还能闻到时光的味道。
读的时候曾一直在思索小说的题目,无辜者,或者纯真者,到底是什么含义。
就如同伦纳德他对自己的辩解那样,他所做的一切,实际上只是对外界的反应,他虽然有罪,却是无无辜的。而笼罩在他头顶的阴谋,政治,他都不关心。他只是一个受命安装线路的工人,他只是个干活儿的,他对获取情报没有任何兴趣。他唯一利用他的职权的一次,为的是保护自己的爱情。
在国家政治间的矛盾与他自身个人的矛盾,处理方式不得当,就算是解决了,都会留下永远的伤痕。
回到最后合上书那一刻的感受。往事会随风而去,但总有一天它还会再吹拂回来。
2017.4.1
《无辜者》读后感(五):又一部“柏林谍影”
二战后,年轻的英国电子工程师伦纳德被派往德国参与英美合作的情报工程。战后的柏林满目苍痍。善良单纯的伦纳德却在这里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德国女子玛丽娅,从而卷入了充满爱与性的狂乱世界,色授魂予、不可自拔。正当两人难舍难分之际,一次意外谋杀,终使两人擦肩而过、抱憾终身。
这是一段冷战时期的罗曼史,一个二战之后的间谍故事,一部惊悚的犯罪心理小说...一如既往,麦克尤恩把爱情、战争、悬疑、犯罪、性、以及黑色幽默等种种元素揉和得天衣无缝。他的笔下展现的是一个萧索绝望的柏林城,在这里,纯洁无辜的人无处容身,恐惧寒冷出处笼罩着他们,直至走向无尽的黑夜。
我喜欢里面的一个段子,并将其改编为一篇微小说:
二战后,为了监听东柏林的通讯,中央情报局和军情六处合作开挖“柏林隧道”,哈维是负责人之一。漫长的工程和保密的制度让士兵们抱怨缺乏社交生活,有人说:“最近唯一性交过的人是乔治,他真有福气!”哈维获悉后兴师动众:“把这个混蛋给我找出来,再把他从这儿撵出去。”猜猜接下如何了?
接下来大动干戈,到处调查。查到后来才发现,乔治原来是条狗——一条产自本地的杂种狗,留在仓库里算是一个吉祥物。据说哈维听到这个汇报后,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竟然丝毫不动声色,说道:“我可不管他自以为是个什么东西。他既然惹得我的部下不痛快,就给我把他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