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者》是一部由安妮·芳婷执导,卢·德·拉日 / 阿加塔·布泽克 / 阿伽塔·库莱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6年法国电影《无辜者》:修道院里的故事,经女导演之手,镜头和修女的情绪描写都非常细腻,扮演修女的女演员们表演都很好,但是女主角有点尴尬,一方面,她身上的故事线相对于修道院的故事显得非常无足轻重和平淡,另一方面,女演员拉格虽然有着法国女神一脉相承的样貌气质,但是演技尚待打磨,如有进步,前途无量。本应是个悲剧的,但电影的结局很是光明,然而这似乎只是美好的祝愿吧。
《无辜者》观后感(二):无辜者的熬炼
在整个被苏联红军性侵的修女是无辜者。在同情她们的时候,除了同情能做什么吗?修女面对信仰及个人精神的双重压力,根本没有出路。最艰难的时候,修女临盆的时候,是生呢?还是不生呢? 修女能生孩子吗?不生就是两条人命。 没有选择的空间,甚至余地。 神奇的是有第三者的介入——医生就是为了挽救人的生命。所以孩子生了下来。最后也是因着医生的主意——收养路上的孤儿,修女们可以抚养自己的孩子。信仰就像在火中熬炼一般,不经过不知道它会怎么样。
《无辜者》观后感(三):全影院哭成一片
異於美好標題的殘忍童話,導演用季節暗示了情感調性,以女性為眼展現了弱勢與良善的複雜共生。堅韌聰慧的志願醫師、純潔無瑕的修女、淫穢強權的軍人,三股身份詮釋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矛盾;而我又在院長將嬰孩遺棄在靄靄白雪中時,感受到了神性和人性的抗爭,懷疑、淚水、死亡的襲來全然情理之中卻無奈悲痛。
冷調素雅的鏡頭宛如一幅幅油畫,本片大量運用推軌,極深入刻畫面部微表情的凝望;基本沒有使用大場景拍攝,但配合純人聲頌唱的詩經或低鳴的鋼琴,帶來一種哀傷沈重的張力。
介绍个著名修女,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而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特里萨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无辜者》观后感(五):无辜者
《无辜者》是由彼得·叶兹执导的犯罪电影,汤姆·塞立克、F·莫里·亚伯拉罕等参加演出,1989年在美国上映。《无辜者》讲述的是警探MikeParnell和DannyScalise表面上对毒品走私穷追不舍,实际上却听名于贩毒集团。某夜,MikeParnell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但匆忙中记错地址,错误地射击了JimmieRainwood在长滩的家,误伤了JimmieRainwood。两位警探发现差错时将错就错诬告JimmieRainwood私藏毒品并袭警。三年后,正当他获假释回家与妻子团聚时,两位警探突然出现……最终好人恢复名誉,恶警进了监狱。
《无辜者》观后感(六):对人性的刻画很深,这里有在线看
1945年冬季玛蒂尔德蟠龙(璐德?拉格)是一个年轻的实习生在法国红十字会的分支机构工作。他们的使命是发现,治疗和遣送德国集中营的幸存者前往法国。有一天,一位波兰修女来到十字会的医院,她乞求玛蒂尔德来到她的修道院。在修道院时他发现一些怀孕的幸存者,而在这生存条件不佳的环境中,他该做怎样的抉择……
我在这里看的:http://www.wrscfi.cn/?m=vod-detail-id-11684.html
《无辜者》观后感(七):政府墙头草,可百姓是无辜的
刚看完《类人猿行动》,接着看了《无辜者》,一样的二战题材,一样的被联盟抛弃,单从历史角度来看,波兰是自作自受,先是一战后划分了德国领土,后又怕德国清算,率先退出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自己的同盟。再之后为了立投名状,竟然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一会抱抱德国大腿,一会抱抱英法大腿,这种墙头草本来就让人生厌。电影里反面人物是俄军,俄国跟波兰是宿敌,感觉波兰已经被全世界抛弃了,可百姓毕竟是无辜的。女主太伟大,唇角颇有些茱莉年轻时的风采。还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更是让人崇敬了,为了素不相识的女人们,她一次又一次冒着被倾犯的危险不求回报的提供帮助。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刻,正是人性的光辉能照亮前方,让你有勇气坚持前进
《无辜者》观后感(八):修女的孩子们
1.被三次灭国的波兰,连修女们也被蹂躏三次,所以这是啥暗示麽……
2.全片磨磨唧唧,说!是不是因为导演想表现她既做过演员也做过编剧还能来导演+巨蟹座的骚糅性格?
3.总得黑个谁,这次是老毛子……但修女竟然还都挺上镜……脱离现实吖……女医生木有被轮奸真是不符合逻辑吖
4.God's help won't be enough.
《无辜者》观后感(九):历史是一个苦难的孩子
历史的白雪倾覆,人性的双手已沾满鲜血,在一场历史浩劫面前无人能够幸免,在一段人性拷问之中没人可以无辜。修女坚持晨祷圣歌,靠信仰相互依偎;她却如夜晚点亮的灯火,靠信念获得依靠。历史是一个苦难的孩子,呜咽在十字架下,在冰天雪地里嚎啕无声。最信上帝的人如同魔鬼,不信上帝的人却俨然神明。 其实本身女主角那条线没什么好讲的,不知道穿插那么多她的细枝末节有啥意思。拍到底还是女性的自我觉醒,修女的尴尬处境,那被遗弃的婴儿就是波兰自己。最恶的还是人性,拿了宗教当遮羞布而已,最害怕的事情也不是下地狱,真正善良的人还是会顿悟。拍到最后寡柔了,一看是女导演也就释然了。 导演对于这一事件的描述,过于浅浮,也太多情怀,过多纠缠于受害者的心境,对于施害却一笔带过,这就减少其让人震撼的力量。相形之下,波兰人在此方面更为冷峻,也更为锋利一些。不过,好在是真实题材,这样的题材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
《无辜者》观后感(十):信谁都不如信自己,特别是对于女孩们来说。
电影没有对那些残酷可怕的场面进行回顾, 它很平静地出现在修女们的欲言又止中,我们只能从女主角差点被苏联人强奸这个小细节上窥探一二。
有些信仰那不叫信仰,叫邪教,比如你二姨妈远房亲戚老家的邻居信的那玩意,那个莫名其妙的信仰不准信徒看医生、不准吃药,什么都不准,所以才说封建迷信害死人。但是比封建迷信更可怕的,是遇到一群猪狗不如的负心汉,比如电影里的苏联士兵们。
电影里的女人们,没有谁是真正有错的,因为犯错的人不是她们,但接受惩罚的确实她们,这实在是想叫人开骂。这种愤怒不亚于每次出现一些社会恶劣事件,舆论就总说“女孩子应该保护好自己,做到以下几点如何如何”,就算变成绝世高手,灾难又能远离吗?舆论和媒体能不能让犯罪者们也能管住自己的手和下半身?
归根结底,信什么都不如信自己。
影片的美术真真真真的很不错,不管是女主角还是修女们,包括环境氛围的表现,虽然简单,但很讲究,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上乘绘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