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学经济》是一本由张五常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半部分的唠叨和回忆,最后一章才是干货,五常的“HOW”.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架构:1、人的行为是个人选择的结果;2、选择的第一个公理,是在局限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3、量度极大化的价值概念与局限概念皆重要,掌握不能有差池;4、局限转变引起的行为转变,要受到约束,而这约束主要是需求定律。
●这是一个励志的学渣变学霸的故事,自由的思想、自信、恩师和学术自由,成就了又一个非凡的学者。
●这是本带自传色彩的文集,主要讲述张五常的游学经历及对生平主要学术观点的介绍,书原是港版《经济解释》的“卷四”,张五常把大陆版从中独立开来。
●久闻其人,始读其书,恣意之人
●读了很多遍的书 张五常先生在某些方面的确有些小自我 但也确实是一个性情中人 他的文字真诚而坦率 很感动我 我也非常喜欢
●这样的书还是值得每天花两小时读一本的,可惜搜寻并排列同样水准的足够读一段时间的书是件成本颇高的事情,而且最怕读一本这样的书就蒙混自己假装“今天已经读书/学术了”。
《五常学经济》读后感(一):醍醐灌顶
直到看到这本书,才挑明了很多心中的困惑。学经济是一定要追根溯源的,现代学说分支太多,好比大树上的枝杈。繁多,摸不着头脑,更容易误入歧途,寻到根部,读懂大师的作品,扎实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寻到真谛,解释现象~~~~~~
《五常学经济》读后感(二):飞扬跋扈为谁雄
文字不多,且有重复,但大有裨益,有关美国研究院的教学、个人创作与求学的内容给人启发尤多。张确实个奇人。有此回忆,已年过七十。子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张岂止是从心所欲,他的心中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矩不矩。还是那么露才扬己,还是那么飞扬跋扈。
五常老师坚持经济是为了解释现实,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研究而偏离生活,言辞犀利,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大行其道的今天,不以数学公式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完全依据逻辑思维来证实,与现在经济研究通篇是数学公式的排列不相符。同时指出吉芬商品是不符合需求定律,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而现在的教科书中都会把吉芬商品作为一个特例单独解释,本书是不依据传统书籍来讲的,完全新的思路来理解经济学,值得一读。
《五常学经济》读后感(四):有趣的张狂的不会说假话的张五常
1求学
a决心——兴趣——集中
效率——学的快 记得牢
c名师——师以徒名 徒以师名
2为学
a根源——解释现象——认识世界
核心——1需求曲线
2在局限下的最大化——效用、财富、收入、租金、利润
3边际
4条件
c实证研究——趣例——实践
《五常学经济》读后感(五):还不错
第一部分是张五常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年少顽皮并未显露出读书的天赋,但是幼年逃避战乱在乡下自由探索,战后回香港读中学的时候常常与市井奇人为伍,生活经验丰富。早年的生活经历可能是其后来走上实证经济学道路的驱动力,按照张五常的描述,他的学问是基于观察和经验,去解释真实世界中的经济行为的路子。
第二部分讲求学路上的名师。Alchin的教学方法是不停地问问题,哪怕他自己没答案也没关系。他提出的问题往往简单基础甚至显得愚蠢,非常重视基础概念;典型问题如"为什么马铃薯不是货币",很有趣。Hirshleifer跟张五常的风格不一样,重视数学,但张五常仍受他影响很深;学到了如何判断问题是否重要,如何弄清楚问题重点,多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赫氏的课堂气氛很好,师生互动频繁。
第三部分是日常吹牛逼系列,讲佃农理论的诞生过程,比如开题时教授的争论,alchin和赫氏的大力支持等等。
最后一部分是对经济解释这本书的简介,也是这本书信息量最大的一部分。前面的都可以算是老人家吹牛逼,听过了也就过了,但这部分值得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