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是一本由[美] 苏珊·桑塔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真正让人有所思有所悟的书,可以感到在思维上拓疆的书。此外,它还深刻地激励了我要好好学习,因为好想把它重新翻译一遍,这译文是神马JB玩意啊~~~!
●太棒了!susan sontag真不愧被称为美国的良心,好看的不仅是她精到而引人反思的观点,还是那犀利而独到的论述。真是比较全面又深入地分析了摄影的方方面面。读完之后我的感觉是形而上点来说的话,摄影的确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它表面接近现实实则虚化甚至割裂了现实,说到底没有哪一种方式能真正反映绝对的现实,而摄影还通过无尽的消耗再生循环让整个物质世界成为题材而把个人经验简化成廉价的庸俗的去除亲身经历的。然而摄影在今天不可或缺是有原因的,它最大条件地接近瞬间的真实,并且从中表现美感(尽管这种官感是很有争议的),且从最轻松的角度说,只是随便玩玩的东西。这本书供给我的是一种新的维度、新的眼光。写得也很好。
●内文节选: “阿布斯的作品是资本主义国家高雅艺术的一个主流趋势的一个好例子:压抑——或至少减弱——道德和感觉的恶心。现代艺术大部分专心于降低可怖的东西的门槛。 艺术通过使我们习惯以前我们因太震撼、太痛苦和太难堪而不敢目睹或耳闻的事情,来改变道德——也即那些在什么是和什么不是情感上和本能上不可忍受的东西之间划了一条模糊的界限的心理习惯和公共约束。 这种对恶心的逐步压抑,确实使我们更接近一种较表面的真相——也即艺术和道德所建构的禁忌的武断性。但是我们这种对(流动或静止的)影像和印刷品中日益奇形怪状的东西的接受能力,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长远而言,它的作用不是解放自我而是削弱自我:这是一种对恐怖的东西的伪熟悉,它增强异化,削弱人们在真实生活中作出反应的能力。”
●我之所以给差评,不是因为作者写的不好,相反我能够清晰但曲折地接受到作者所想要传递的信息,从而肯定原著的精彩。但不得不说,译者相当无能,无数的“——”可以证明,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表现译者对这本书毁灭性的贡献。
●1.富于启发性地阐述了摄影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几年前为写一个摄影师的故事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篇(后来这篇小说没写成),印象深刻。这次读完整本书,发现还是第一篇写得最好,观点最清晰,批判最有力。2.最后一篇分析摄影在70年代的中国的境遇,也颇值一读:“中国的秩序标准更具压制性,这就需要不仅监视行为而且改变人心;在那里,监视已内部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意味着他们的社会把摄影机当作监视工具的前景是较有限的。”这样的前景目前看来已是“无限”的了,至少从网上传出的各种技术管制手段来判断是如此。但实际情形如何并不清楚。不知道从技术的角度作相关社会学调研是否可行:例如分析各地监控器的分布密度与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等(与此相关的是对网络监控的分析)。换言之,国家在“关注”我们,我们也应设法“回关”。当
●我又要实名辱骂黄灿然了,虽说原文那种美式中产阶级写作风格(啰哩吧嗦,掉书袋,用词花哨)翻起来可能的确不轻松,但你也不能直接上谷歌翻译器吧,一句句说的是人话吗?
●博学的作者,精炼的分析和立论。但是总觉得犹如旧天堂的对话,稍显闲谈和沙龙范儿
●之前看评论 居然有人说这本书的文字不够专业 我倒是想问问一个摄影书 一定要有光圈快门iso 和单反旁轴双反单电的 才叫做专业么 一本在说摄影和艺术 摄影和道德 的书 如果对摄影要有进阶性的进步 那么 这本书必读 不止一次拼命地读才行
●真想把她和钱钟书关一个笼子里,看谁刻薄过谁
●翻译气太重 读得好累…… 都能想像英文原版用的句子结构 真的是“直译”啊……看了几页就想干嘛读翻译过来的啊,不如读原版更了然于胸……不过理解翻译者的辛苦和用心。
《论摄影》读后感(一):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在真实世界,总有事情在发生,但谁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在影像世界,它已发生,且将永远以那种方式发生。”浏览了一遍《论摄影》,感觉与罗兰×巴特的《明室摄影纵横谈》很相似,对于我这个菜鸟来说还得看两遍。
《论摄影》读后感(二):摄影的影响
首先,我要说这个版本里的每一张插图照片,都太有冲击力了。每张照片都在第一眼就攫住了我的心。
镜头捕捉的永恒瞬间,究竟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
把《论摄影》和贝雷兹-雷维特的小说《战争画师》结合起来看,感受更加深刻。
《论摄影》读后感(三):偏见限制了苏珊·桑塔格对中国的想象
苏珊·桑塔格不够了解中国,或者说某种偏见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她说中国最终会像西方那样“把摄影当作工具来用”,也许“不会把录像作为公共场所的监视工具”,并断言“把摄像机当做监视工具的前景是较为有限的”。殊不知在当代中国,街头探头已经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程度,这毕竟也是西方难以想象的。
《论摄影》读后感(四):纯粹的捞金商业版
听某人推荐买了一本。
应该说,书的内容不错,不过这个版本,除了一个有点品质感的硬壳和花哨夸张的封面书衣,以及几乎翻倍的价格外,与简版无异。最令人崩溃的,莫过于1970年代水平的图片印刷了,就这还敢叫珍藏本。
如果你介意品质,就还是耐心等待真正的珍藏本吧,如果你不介意包装,那就找地方买简装版吧
《论摄影》读后感(五):翻译完全拖累
翻译者的水平,完全跟我直接用手机翻译的情况一样,语言晦涩难懂,事情描述得迷糊不清。语句看不出有什么译者水平的表现,整本书看下来就犹如读古文一样,不!比古文还难懂。总结就是一句:翻译完全耽误了一本好书。真不知道给好评的读者是否真实的度过这个译板!也希望国内翻译人员高抬贵手,别再毒害我们想追求知识的心,换饭碗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