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归于尘土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30 20: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归于尘土读后感摘抄

  《归于尘土》是一本由[英] 哈罗德·品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归于尘土》精选点评

  ●真的是荒诞一点不假

  ●“专业戏剧,无论有什么长处,都是一个充满虚假高潮、精设置张力、某种歇斯底里以及大量无效劳动世界。我想我就工作在这个世界里面,而针对它发出的警报声正在越来越响亮。但是我的立场基本不变。我写的东西不服从于其他任何东西,除了我自身。我只对我手中的剧本负责。”

  ●二流作品

  ●品特也经历了skiffle,哈哈,难怪《仆人》还让Davy Graham出一场。学到最有趣的一个词是“权利控制”。

  ●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捕捉凡尘微粒,在挖掘人与人的微妙关系表现惊人洞察力,区区二三短句不露声色,偶见闪光,但绝不讨好观众

  ●品特的戏剧确实不好读,晦涩地方人心生莫大的倦意。这学期刘洪老师讲了一个月的品特,好多了。不过,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戏剧搬上舞台会怎么收场。

  ●汗,天知道我有多喜欢这种东西。

  ●(尽管有点害怕,但是还是求保佑!)某些对白还是不错的。然而略生涩,我要剧情呀……(此前了些推销员之死觉得好无聊……这个有种一样感觉……)(干嘛出现那么多次中国……觉得背叛,往日,山地语言还是不错的,因为故事比较有……)(人名真是烦呀)

  ●有些剧情颇有启发

  ●英国文思维模式差异,读起来,文字就像米饭夹生,半懂半不懂。

  《归于尘土》读后感(一):归于尘土

  就算是荒诞派戏剧,品特的作品也过于难于理解然从内容本身似乎非常地简单问题就在于这种简单,两三个主人公场景内反复地进行平淡枯燥,无聊,无规则的交谈,要是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话怕早就惹人犯罪了——被挨打。从这点看倒是真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但认真思考一下,我们日常的聊天以及生活又真有“意义”吗?不也是一样吗?当然我们自认为是有意义的认真的生活,其实事实上也是“平淡,枯燥,无聊,无规则”。作者显然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并且把其提炼出来表现在观众面前。只是这种表现委实没有吸引力。这也许就是生活地真正意义,真正的荒诞就是人们日常地生活。

  《归于尘土》读后感(二):重要的从来不是“看懂了”

  在品特和他的模仿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差别,可称之为,想象力

  阅读品特,让你一直处在一个流动的、活跃的思考过程中,对于那些对话里隐藏的对应、逻辑漏洞、前后矛盾细节,你会始终保持着高度好奇。这种好奇,引发你去自动补全故事,去推断作者的意图隐喻。那些品特没有展开的人物关系和前史,你会去试想,会去揣测,是谓“想象力”。

  给人想象空间的剧本,并不是多见的。举例来讲,如同可乐和酒的差别。有一类剧本,它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有因,有果,有铺垫,有高潮,最后,总还会有一两句点题的好台词——但即便如此,它还是可乐而已。可乐,刚入口是什么味道,便是什么味道,喝饱了打出一个饱嗝,还是可乐味——可乐对于舌头的刺激,明确、短暂,喝完,便也就这样了。

  而另一类剧本,比如品特,便是酒。你粗略地读,你仔细地读,你读了第一幕,和你读第二幕,你十九岁的时候读,和你二十五岁的时候读,全不一样。你有时觉得他在谈爱情问题,有时又觉得他在说人类宿命,有时是他人即地狱?有时是心理学问题?好的酒融合多种味道,不同的舌头更会有不同的感受。

  而这给予读者的,一种类似于和作者相互试探的体验,当然是好过丢给你一罐可乐,便拍拍屁股走人的。

  与其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摊在台面上展示,不如让人费点力气,弯腰低头,试着找找看桌子下面藏了什么。

  《归于尘土》读后感(三):说《风景》

  《风景》,哈罗德·品特剧本集《归途尘土》的第一篇。

  读完后为婚姻中的两人深感悲哀。

  达夫与贝丝分别站在厨房里桌子的两头,达夫嘟嘟囔囔地向贝丝说些琐碎的话,贝丝则沉浸在美好的幻想里不能自拔。两人之间沟通既苍,又无力。

  贝丝的想象全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空气清新的海滩与沙丘、把脚趾埋在沙子里面容可爱的情人、在酒吧里的约会、浴袍里没穿衣服的身子、情人温柔的触摸……而达夫的话却代表了现实:里的狗丢了、下雨致使路上全是污泥、酒吧里的啤酒像马尿、主人塞克斯先生的虚伪,当然还有自己的出轨。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断断续续地说着话,可似乎达夫的牢骚贝丝并没有听进去,贝丝的幻想达夫也毫不放在心上,两人都在宣泄自己内心的想法,懒得去考虑对方是否明白自己的话。

  也不需要沟通,双方似乎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说到一起。

  最后,贝丝又提起了她脑海里情人充满爱意的触摸,也许是在幻想达夫又回到了以前那个让她深深着迷的样子,幻想达夫在坦白出轨后对她所能给予的补偿,幻想不被柴米油盐酱醋茶荼毒的浓烈的爱。

  可是,在发现贝丝没有在厨房做大鱼大肉而是在敲锣时,达夫彻底被激怒,他想要占有贝丝的身体对她进行宣泄和侮辱。贝丝美好的幻想在达夫产生这样的想法后显得更加悲惨。

  我爱话剧,可以想象到在这个偌大昏暗的舞台上,有两束光会分别打在贝丝和达夫的头上。他们两人分别位于舞台的两端,除了那两束光,黑暗里便只有两人断断续续的话语。当两人都沉默时,压抑就从空气中传来。

  《归于尘土》读后感(四):归于尘土——读不懂的荒诞派!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看起来很强壮,他们关于什么是力量的想法很有说服力,但是他们虽然持有这种想法,却并非事实。他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力量,而是技能。他们已经培养出来并且一直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姿态。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一个聪明而有洞察力的人,能够看穿这种姿态,看出这种姿态本质上的软弱。

  ——《无人之境》 哈罗德·品特

  断断续续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剧本集,而竟然没有读懂。我是个功利的人,总希望从一本书里得到什么。但是读完品特的戏剧,除了本身所呈现的压抑的情绪和无可退避的冲突外,并无所得。 但不能否认,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经常速食,偶尔也要来顿营养餐,无需精致的外表,只需要有足够多可以汲取的东西。

  读书是会存在一种乐趣的,啃书也是,品特的戏剧是有一种啃的乐趣。虽然读不懂,虽然荒诞派。“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继续把空白的纸页填满,是感觉那奇异的事情发生,通过指尖诞生。当你不能爱写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已经不是你自己了。”品特如是说。一个抱着这样的写作态度的作家,没理由拒绝他的作品,尽管那是读不懂的荒诞派。

  《归于尘土》读后感(五):一开始莫名其妙,结束觉得精彩的

  《风景》:婚姻

  因为是傍晚,在一个相对私人的空间厨房中,一对年纪相仿的男女,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对中年夫妻。各自说着各自的回忆,那些经历构成了他们的生命。最后归于性,前面所提及的几乎都消散了,即便两人想着另一个人。

  《沉默》:单恋

  quot;我把双手放在你的肩上,往下压。把你脸上的笑容压了下去。"

  语言是有指向性的。贝茨爱着爱伦,爱伦爱着拉姆齐。“我不知道”是拒绝,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只会说我不知道的时候,关系就差不多该结束了。对于爱着的人,想尽办法一同行走。而对于不爱的人,你什么也听不到。

  《往日》:报复

  总是自然而然地代入角色关系。通过那些细节。一对夫妻招待妻子久别的旧友。一开始,貌合神离的夫妻相互猜测并把对方的猜测当成事实。随后,安娜到来。安娜和凯特的亲昵感给迪利带来威胁和刺激。安娜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和迪利调情。暗示曾经出轨凯特的男朋友。戏剧高潮揭示,死的是安娜。

  “你们谈论我的样子,好像我已经死了。“

  《无人之境》:封闭车厢

  四个男人一台戏。关于力量,是的,是一种姿态,容易被看穿的姿态。然而并没有那么多聪明人。或者没有人打算成为。然后就是屎尿屁。各自讲着各自的回忆。他们有共同的朋友,而相互之间又不认识。医生带出医院、病患的背景。

  《背叛》:默认

  老情人聊着对方的家庭和生活?老规矩,聊你的丈夫,我的妻子。聊我们的孩子。聊我们去过的地方。这些人想要干嘛?出版商和作家朋友?突然有种在看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的感觉。最讽刺的是两个不忠的人互相问对方是否忠诚。到最后发现是罗伯特默认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归于尘土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