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
日期:2020-08-25 08:52:4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

  现在不少学校负责人常常感受到在管理上的无奈特别是在目前所谓的“新常态”下,甭说奖金,就是正常加班的加班费都不能发,一切的物质刺激手段都用不上了,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必须着眼于非物质激励。要探讨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策略途径前提是要搞清教师群体职业特点和教师的需求。都说教师是最崇高的职业,不管教师的职业如何崇高,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却没有高尚到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和其他行业从业者有着相似的需求,但是管理上的难度比其行业更大一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反映出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既有物质性的需要也有非物质性的需要。激励是以需要为基础的,需要的多样自然导致激励形式的多样性。下面针对教师的非物质性需要,参照马斯洛的理论,探讨一下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问题

  一、生理需要。在目前人们普遍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是解决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提高工资待遇学校是办不到的,在这个层面上,学校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锻炼身体机会落实查体的待遇,改善学校的办工和生活条件

  二、安全需要。教师无需为职业安全担心,教师职业是铁饭碗,目前尚没有淘汰机制。相反,就连绩效工资制度也未施行(我们这个地区如此),因此,教师也无需担因为工作干不好影响收入。从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在学校中危及教师人身安全的显性因素并不存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学校在非物质激励上难有作为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教师和其他人一样,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人际关系组织接纳同事关爱。从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实施文化管理非常重要健全学校行政学术、文化等各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活动,提供同事间交流的机会。学校要关心师生活,对教师庭和生活尽可能展示关爱和提供帮助。在学生中做好尊师和感恩教育。学校圈子相对封闭,教师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学校应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学校与与社会的交往。

  四、尊重的需要。教师需要个人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自己实力、能胜任,即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高度评价。在这个层面上学校可采取的非物质激励措施有;

  一是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抓好制度的落实,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查评价,及时提出表扬批评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对部门和教师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建立共同愿景并发挥其引领作用,目标层层分解,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

  四是完善业绩考核和评优选模机制,客观公正地给教师工作给予评价,表彰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

  五是建立学校内部的专业竞争机制,实施岗位竞聘上岗,建立教师梯级专业称号和梯级培养机制,开展各种业务评比、展示和竞赛活动;

  六是组织好教师职称推荐和聘任;

  七是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政治升迁和机会;

  八是健全教化会制度和工会组织,给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

  九是给中层授权,尽可能让各部门自主管理。

  对有些教师而言,对职称的追求是为了满足提高工资待遇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职称需要可以分解到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两个层面,而对一些荣誉的需求也是和职称需求挂钩的,所以这里面包含着低层次的需要。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时人的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无任何功利性需求。当人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工作时,无需外在的激励。

  在以上各层级的需要中,我认为不存在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产生高层次需要这个理论上的问题。不同教师个体的需要可能不同而追求不同,同一教师也可以同时有多个层次的需要而有多方面的追求。对于那种只要保住饭碗什么追求也没有的教师,什么样的非物质激励都不起作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