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进行分类归纳,指出第一代课改的代表性学校是洋思中学,第二代课改的标志学校是杜郎口,并预言,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必然会有一批标新立异的学校,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步入一个新的课改时代,这个新的课改时代称为“第三代课改”。李老师提出了第三代课改的三大标志:1、“无边界”张扬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或者称之为“无限放大自学”; 2、尝试去除“教师主导化”,极端放大学生自学,甚至普遍采取“一拖N”课堂形式(即一个教师同时上N个班的课),或者称之为“无限利用学生”;3、尝试摆脱导学案等“一切的有形束缚”,让课堂体现出空前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进步,课改亦是如此,李老师将课改进行断代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敢苟同他理想中的课改发展前景。三个标志,简言之,就是不要教师,甩掉教材,我认为这是极端的理想主义。我们不能否认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能无限放大。从理论上讲,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但在有限的时空中,学生潜力的发掘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前提,都决定了不可能脱离教师的主导。
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课改之背景和初衷都非常简单,只是在后来有些成效后才有了理论的包装。杜郎口中学为什么不让老师讲课,崔其升校长说得很实在,老师讲得不如学生讲得好,这是一个师资队伍非常落后的农村学校的实际,我们必须要了解杜郎口搞教学改革的如此简单而直接的起因。所以当有些学校,甚至是一些师资水平相当高的城市学校模仿杜郎口中学的做法时,受到了专家的严厉批评。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传统课学难以迄及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去看,我很怀疑它的深度和层次,因为它过于淡化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作用。如果“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生命的狂欢”有可能,但“知识的超市”则未免太过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