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7-15 23: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精选

  《恐龙兴衰》是一本由[美]史蒂夫·布鲁萨特著作未读·探索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一):古生物学研究,从世界中国

  

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讲到恐龙的时候还是用德国发现的始祖化石例子,那时国内还没有发现什么很重要的恐龙化石。但是这些年来,在中国的重要发现层出不穷,而且不仅限于恐龙,几乎在古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国,以及中国的研究者们,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本书的审校推荐邢立达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这位中国地质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号称“单枪匹马将一所大学拉入全国一流的行列”。据说他博士毕业那一年,中国地质大学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顿时进入了前200,位列中国高校第26名。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大家耳熟能详寒武纪爆炸,最初的化石证据集中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但近些年来,贵州凯里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湖北清江生物群等地的发现,让中国成为寒武纪古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主力

其实这本书也能意识到中国科学者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日益重要性。以往外国人所写的科学故事里,中国、尤其是中国科学家通常是缺席的。但在这本书里,从开头到结尾,中国科学家有着自己的篇幅和自己的故事。

然,最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为对推动科学进步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这是全人类幸运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二):与恐龙同行

  对恐龙的兴趣源自小学时央六转播的BBC纪录片《与恐龙同行》,据说还是上了吉尼斯纪录的史上最贵的纪录片,彼时看过,便惊为天人。 而今再度回首,则未免有“小儿科”之感了,既没有完整介绍三叠纪之后的黄金年代,很多恐龙的分类也基本没有提到,多少有走马观花了。于是当我读到这本《恐龙的兴衰》内惊喜着实溢于言表作者史蒂夫·布鲁萨特虽是古生物学的新秀,走的却是学院派的路子,书中文字虽然活泼,然而脉络一板一眼,按照时间远近娓娓道来。从二叠纪末期的那场大灭绝开始,恐龙时代进入黎明,直到垩纪的另一场场灭绝让作为一种物种的恐龙彻底消失,真很有些“水兴于东,水没于东”的周期感叹。并由此敬畏生命顽强,即使再大毁灭,也总有生命历劫不灭。 而在两场大浩劫之间,作者以化石遗迹为证据链条,配之相应相片图片详细叙述着恐龙的兴衰历史,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每一个陌生熟悉名词背后,是长达千万年的演化历史。人类很伟大?拜托,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的历史不过才万年。 另外,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有志于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同学在这本书中还可以了解到“恐龙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看到发现于辽宁的振元龙的化石照片,这大概也可作为意外之得吧。 在按照书中的描述,最早的恐龙是仅如猫狗般大小,四肢行走,身材瘦小,数量不多的动物。我们很难想象身长十几二十米的暴龙和雷龙竟始自于这样的祖先。更别说鲨齿龙、蛮龙、三角龙这样的大家伙了。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阿尔瓦雷斯父子的观点现今已被广泛接受,一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来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绝大多数古生物的毁灭。而这无疑也给了人类一个极大的惊醒与启示。假如人类如今面临千万年前恐龙帝国所遭遇的相同困境,我们又会如何?人类的科技足可以支撑我们挺过甚至战胜一个或许为哺乳动物量身打造的“白垩纪”?结论恐怕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一场森林大火便令一国束手无措,一个小小的病毒便令世界陷入困境的2020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里的“史”怕不仅仅限于人类的历史,其他物种的兴与衰或许更有效于根治人类的傲慢。毕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三):与其说《恐龙的兴衰》是科普书籍,不如说它是科学家们的生活速写

  

2019年10月我在挪威旅行,下午时分,我在一家书店闲逛,为了躲避老板娘热情的攀谈,我躲了书店最深处的书架之间。小的时候我跟很多小朋友一样,都很喜欢恐龙,我记得小时候就有恐龙的月刊画册,幼儿园小伙伴争相翻看。年纪越大,似乎里这些传奇生物越远,但只要一看到跟恐龙相关的任何消息,我也不想错过。就在就进这家书店的前一天,我刚刚拜访过了奥斯陆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买了一只暴龙的橡皮玩具,但买的时候我并没有很满意,几年前在史蒂夫•布鲁萨特参加的国家地理的一个关于暴龙的纪录片里就说过恐龙长羽毛的发现,后来我又看了很多关于徐星教授的访谈和纪录片。彼时书包里的那只无毛霸王龙离我想象中的最新暴龙形象实在差的太远。

在书架间不断穿梭的时候,我被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于是立刻买了下来。前几天有幸我又得到了这本书的中文版《恐龙的兴衰》,距离读完英文版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再度中文版还是觉得很兴奋。

对于很多长达成人后的恐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里虽然有不少很前沿的研究结果,但是其中科学的部分其实我都有所了解,当然新闻报道中的科研结果远不如作者写的那么详实生动。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我愿意再多看几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是在于,作者笔下,世界各地不同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比如为了增加阅读趣味,作者特意在开头描述了他来中国的一段旅程,还有更多作者年轻时代所跟随的导师,在世界各地参加研讨会的情景,读者并不完全会被科研成果吸引,它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科学家们的人生的好奇心,于是我们认识了喜欢做DJ逛胡同的科学家,了解了带着全家挖骨头的科学家,也知道了作者老家那位警察转行成为博物馆员工的化石猎人…对于想象力正在日渐匮乏的我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速写本,收集了世界顶尖恐龙学者们的生活。有的时候,看到喝得烂醉的科学家带你了解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比生物进化本身更有人情味儿。

说到这本书里的激动人心的瞬间,就要回到开头我书包里的无毛暴龙了。书的第八章飞向蓝天的恐龙,详细的讲述了从始祖鸟开始,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发现新的带着羽毛的恐龙,如何一点点拼凑出,恐龙与鸟类之间遗失的片段。其中辽宁的恐龙和鸟类化石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恐龙如何一跃飞向蓝天。恐龙,曾经是地球的主人,如今,它们依旧统治着我们的蓝天。

当然,恐龙有毛也并不是最近一两年才有的新闻,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家乡辽宁的西部,有很多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还特意跑到各个博物馆里去观摩。不过作者也并没有试图给你科普恐龙到底是怎么飞起来的,他带着自己的读者走进了徐星教授在北京的办公谁,让读者跟着自己的这位同事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为辽宁的恐龙化石如此狂热。这本书就像是给纪录片写的一个文案脚本,读者可以把自己的眼睛想象成摄像机,穿梭在动画复原的远古场景、科学家的挖掘现场和有他们的实验室之间。你看到的将不会是满是图画的科普书籍,也并非教科书,而是跟作者一起加入了历时十几年的考学考察。与其说《恐龙的兴衰》是一本科普书籍,倒不如说它是一本科学家生活的速写本,他们工作的精彩瞬间、生活趣味跟远古巨兽一起,在脑中编织出了一个成年人的科学美梦。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四):《恐龙的兴衰》:一部“恐龙终极传记”

恐龙的魅力无人可挡。说出来你可能不信,6月19日至21日,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侏罗纪公园》在北美230家影院重映,拿下了51.76万美元票房,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

“侏罗纪”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但是全球亿万恐龙迷万分期待的《侏罗纪世界3》却被曝光因疫情而停拍,令广大恐龙迷扼腕叹息。不过,别担心《侏罗纪世界3》停拍,一部“恐龙终极传记”现在登场。

恐龙专家邢立达盛赞他的恐龙故事堪比好莱坞大片

10个孩子9个喜欢恐龙!恐龙,是小孩子的最爱。但是恐龙只是小朋友的玩意儿吗?很少有人会把对恐龙的兴趣当做终生事业,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对于恐龙的热爱却从三四岁延续至今。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恐龙网、微博直播“吃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在琥珀中发现了白垩纪鸟类的翅膀、以偶像的名字命名恐龙花式表白朱一龙……知名古生物学者邢立达老师,却分外推崇一位古生物学家和他的著作:

“布鲁萨特是一位世界顶尖的古生物学家,他笔下的恐龙发掘故事更是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一开篇就把你带入那个神秘的远古时代。如果你想了解关于恐龙的一切真相,如果你想追随恐龙猎人的脚步去探秘,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恐龙的兴衰暂无评分[美]史蒂夫·布鲁萨特 / 2020 / 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本书就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的《恐龙的兴衰:一部失落世界的全新史诗》(以下简称《恐龙的兴衰》)。

影视中的恐龙并不“可靠”,这本书刷新你对恐龙的认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恐龙的认知,仅来自于各种恐龙影视作品,很多人对《侏罗纪公园》念念不忘,栩栩如生的暴王龙在影片末尾的惊天怒吼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噩梦。但是真实的恐龙是什么样的?影视剧里的很多画面和故事并不符合科学,只有真正的恐龙猎人才能回答。

恐龙的生命秘密,都在化石里

史蒂夫•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绝伦的恐龙史诗,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史前巨兽从崛起到称霸世界,再到衰亡的全过程。在史蒂夫•布鲁萨特富有激情的叙述下,我们得以回溯地球历史中最伟大的叙事篇章。《恐龙的兴衰》就像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猛然把我们拽回两亿多年前。通过《恐龙的兴衰》一书,我们得以见证这些史前巨兽走过三叠纪的黎明,达到侏罗纪的辉煌,最后令人扼腕叹息的猝然消失。

振元龙,图片来自《恐龙的兴衰》一书

恐龙并非世界霸主,它们也曾弱小无助? 它们如何崛起并成为地球的主宰? 恐龙并未完全灭绝,它的后代变成了鸟? 没有变成鸟的恐龙为何都消失了? …… 《恐龙的兴衰》打破我们对恐龙的刻板想象,刷新我们对史前神秘世界的认知。恐龙并非一开始就是统治世界的霸主,它们也曾弱小无助,受到其他巨型动物的威胁,青蛙的祖先都可以轻松吃掉一只恐龙。恐龙也并不像我们普遍认知的已经彻底灭绝了,如今的鸟类正是恐龙的后代……这本书展现了恐龙最真实的一面,用化石证据讲述它们逐渐崛起,又由盛转衰的生命全史。

谈到本书,曾策划出版《what if?》《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等畅销科普书的未读探索家主编边建强,仍难掩激动地说,“童年时,我们被恐龙的神秘、威猛的形象吸引。但我们对恐龙的认识就就此停止了吗?成年了,我们的认知也要跟着成长。《恐龙的兴衰》是市面上少有的不止给儿童看的恐龙科普书。一个古生物学家用科学证据还原了恐龙时代的真实模样,并且讲述了发掘恐龙化石的考古历程。如果不满足于被各种卡通、影视剧里的恐龙形象迷惑,那么就应该读这本书”。

布鲁萨特之于恐龙,正如卡尔·萨根之于宇宙

史蒂夫·布鲁萨特,是一位年轻却成就斐然的古脊椎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他与中国很有渊源,曾与中国古生物学家吕君昌、邢立达共同研究恐龙课题。他已经命名了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发表了110多篇科研论文,出版过6部恐龙著作,常为《科学美国人》杂志撰稿,亦是BBC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电影《侏罗纪世界3》的科学顾问。

《恐龙的兴衰》正是他最具代表新的著作,备受各界好评,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获得Goodreads读者选择奖,被多家机构或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包括史密森学会、英国《泰晤士报》、《科学星期五》、《科学新闻》等。

《科学美国人》评价《恐龙的兴衰》:“一部恐龙的终极传记。”顶尖科学杂志《自然》称赞本书,“一个激动人心的科学故事,我们跟着这些史前巨兽走过三叠纪的黎明,达到侏罗纪的辉煌,最后猝然消失”。《华盛顿时报》这样建议读者:“如果你喜爱恐龙,就去买这本书吧!布鲁萨特之于恐龙,正如威尔逊之于蚂蚁,卡尔•萨根之于星星。”

Goodreads上的读者更是好评如潮,2000+高分评论,热烈称赞《恐龙的兴衰》一书。

读完《恐龙的兴衰》,我开始担心人类

《恐龙的兴衰》一书通过对恐龙故事的书写,启发我们思考人类的未来与生命演化的意义。恐龙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恐龙并非异星生物,它们也不是演化的失败案例,更绝非无足轻重。它们一度非常成功,在 1.5 亿年的时间里生生不息,演化出了地球上出现过的最令人称奇的一些动物,包括鸟类——它们是当今世界的恐龙,现生鸟类大约有 10000 种。

地球是恐龙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家园。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跟它们一样,要应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或者,我们未来可能要经历它们经历过的变化。

君王暴龙,图片来自《恐龙的兴衰》一书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有骇人的火山喷发和小行星撞击,各大陆板块不断移动,海平面不断变化,温度时升时降,变化无常。恐龙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不断演化,还非常好地适应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最终,绝大多数恐龙因为无法度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而灭绝。对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个教训。

真实的传奇远比艺术的创造更为惊心动魄。通过《恐龙的兴衰》一书,你将在这个故事中与这些巨无霸同行,共同经历大自然翻云覆雨的洗礼,见证恐龙的辉煌与叹息、荣耀与悲哀、命运与挣扎,从中窥见一丝人类命运的微光。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五):为什么喜欢恐龙的人都这么可怕?

恐龙,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喜欢?

虽然我能理解,这种史前怪兽作为曾经的地球霸主,却因为地球环境骤变而被团灭,本身就是一个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谜题。也知道,史蒂文 · 斯皮尔伯格拍出了《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风靡全球。

但是,当栩栩如生的恐龙出现在银幕上,仰天长啸那一刻,震颤不少观众内心的同时,也着实给一部分人(比如我)留下了童年阴影……

尤其是聪明绝顶的迅猛龙,不仅外形可怖,动作迅速敏捷,杀伤力极强,甚至拥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技能——懂埋伏、会开门。

除了害怕,我实在是产生不出其他的情绪!以及作为颜控,我实在是对后来影视剧里出现的恐龙产生了免疫,这种头部宽厚、嘴裂上挑、眼睑突起、眼窝深陷,上颚鼻子后有三块隆起的霸王龙形象,比比皆是,少了初见的新鲜感。

都说10个孩子9个喜欢恐龙,那我一定是不喜欢恐龙的那一位……直到我看了《恐龙的兴衰》这种刻板的印象才被一点点板正,原来它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横行霸道也曾弱小可怜且无助过,以及它们并没有彻底灭绝,当然我能知道这些冷知识都要得益于一群恐龙猎人。

总之,被种草这些“丑丑”的史前霸主后,甚至觉得它们还有点儿可爱……

弱小可怜且无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恐龙是天生的世界霸主,谁能想到它们见了青蛙的祖先也要绕开走,避免被对方一口吃掉……

是的,青蛙的远古祖先就是三叠纪的领衔主演——宽额螈。这种庞大的两栖动物,头有咖啡桌大,两颌里长着数百颗尖利的牙齿。它们的嘴又大又宽,几近扁平的上、下颌一张一合,就像马桶座圈一开一张,在河岸和湖畔等待着食物。

如果你像始盗龙一样,是一只弱不禁风的小型原始恐龙,出现在海岸一带的敌占区,那就等着当宽额螈的盘中餐吧!

傻憨憨的小短手

如果说《侏罗纪公园》给我遗留下什么“好玩”的印象,那就是霸王龙(书中译为“君王暴龙”)的两只“小短手”,威严恐怖中透露着一丝好笑……

要不是因为古生物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研究,我甚至觉得这是老天和它们开的玩笑。

这种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君王暴龙,恐龙中的王者,三角龙的梦魇,地球45亿年历史中绝无仅有震慑众生的最大型捕食者,体重7-8吨的陆地最强纯粹肉食爱好者,一颗牙施加的咬合力和完爆其他陆生动物的短吻鳄相当,在3000磅左右(1.4吨左右),却有两只小短臂看上去傻兮兮,仿佛是个摆设。

然而古生物学家萨拉 · 伯奇重建了君王暴龙和很多其他兽脚类恐龙的上臂肌肉,君王暴龙看起来非常可怜的小短臂,实际上有着强大的肩伸肌和肘屈肌。小短手将猎物抱在胸前,基本上就宣告了对方的死亡,猎物只有等着被嚼碎的份儿了。

怎么讲,上臂肯定是谋杀的共犯了。

所以,体型庞大的地表王者不是靠速度取胜,而是采取伏击和闪击战术,抱住食物就是一顿猛啃。

像《侏罗纪公园》里当吉普车加速到三挡之后,它就只能在车后的尘土中无可奈何地叹气了。

死是死了但灭绝是不可能的

是的,恐龙没有灭绝!

这话是《恐龙的兴衰》作者史蒂夫 · 布鲁萨特说的,年纪轻轻就命名了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发表了110多篇科研论文,出版过6部恐龙著作的古生物学家。

“海鸥,还有所有其他的鸟类都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鸟类都是恐龙。”

也就是说,鸟类和恐龙拥有共同的祖先,因此鸟类跟君王暴龙、雷龙或三角龙一样,全部都是恐龙。鸟类作为恐龙的一个亚类,和暴龙类、蜥脚类作为恐龙的一个亚类同理,都是恐龙家族谱上诸多分支中的一脉。

这也意味着时至今日,恐龙仍生活在我们周围!

虽然我们对“恐龙已经灭绝”的说法习以为常,但实际上,有超过10000种的恐龙仍然存在,最关键它们现在很可能是我们的食物和宠物……

牛X的恐龙猎人

最初对恐龙有一丝兴趣,源于我对学霸的敬畏。

某年某月某一天,在大家都在声讨某博士演员不知道知网的时候,孤陋寡闻的我被一个叫“邢立达”的大神震撼了。

高中创建中国第一个恐龙网、微博直播“吃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在琥珀中发现了白垩纪鸟类的翅膀、以偶像的名字命名恐龙花式表白朱一龙、发百篇SCI凭一己之力让中国地质大学世界排名猛涨……

以上,是知名古生物学者邢立达老师的部分tag。即使如此优秀的学术大牛也有着自己推崇的偶像——本书作者古生物学家史蒂夫 · 布鲁萨特。

果然,喜欢恐龙的人,都很优秀啊!

书中一扫我们对恐龙的刻板印象,并且附赠这群神秘“恐龙猎人”的疯狂趣事or蠢事,一个个学术大牛趴在“垃圾堆”里狼狈不堪地寻宝,好笑又辛酸。

有时挖了几个月都没收获,除了脏兮兮的自己;有时也能在放弃的前一秒,找出新的化石,为了解这群原始巨兽提供更多的数据。

恐龙的兴衰暂无评分[美]史蒂夫·布鲁萨特 / 2020 / 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得益于这群痴迷恐龙研究的恐龙猎人们,如今,平均每周都能发现一种新恐龙,每年就能发现大约50种新恐龙!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到,恐龙不是演化历程中的失败者,它们只是在人类之前出现不幸又消失的原始巨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恐龙的兴衰》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