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7-15 23: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1000字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是一本由陈舞雩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一):用接地气语言,带你领略不一样唐诗

  时值盛夏,心情因为连日的阴雨略显烦躁,被雨天阻碍脚步变得略显沉重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像腿里灌满了泥水。我忽然羡慕起了唐代豪放洒脱的诗人。管你怎么想怎么,我以我手写我。就是这么任性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跃入我的眼帘。于是我想:这本书怎么这么应景啊?我要看!其时,新书还未上市,朋友关系拿到了电子版,居然自己打印并装订了一本样书。托她的福,我也得以先睹为快

《少年安得长少年》漂亮封面

  《少年安得长少年》作者是陈舞雩,我曾看过他写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在《孔子人生不苦旅》这本书中,陈舞雩选择了一个独特视角——为师之道,以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读者解读孔子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人生不苦旅》写的很成功,因为作者写出了前人不曾有的新意

  《少年安得长少年》同样如此,有位网友说“故事是唐朝的,语言是21世纪的”,我看了很有共鸣,我觉得如果改为“诗歌是唐朝的,语言是现代的”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二):钟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可能没有人像我一样,从小到大就喜欢古风东西里有很多古风的发簪。估计是源于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包公的剧,清正廉洁然也特别喜欢狄仁杰,他便是唐代的人。 这本书开篇就写了古代诗人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使你会不禁想到,这不是高初中学的诗句吗?是的,没错。我觉得高中生必要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我本人就是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视角去了解这本书的。这本书是讲一个虚人从生到死的一些小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个诗人的人生经历,也能够更加深地理解诗人写诗表达的意境情感。 在那么一瞬间,你突然发现原来古诗词也不是特别无聊。甚至你会觉得特别有趣。毕竟每一首诗的存在,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或是对诗人自己,或是对当时的老百姓,或是对当时的统治者,或者是对现在的我们,都有着不一样的意味曾经一个人这么说过,生命因为没有意义,才有被赋予的意义。当时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在想,就如同生命一样。每首诗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就如以前的一些思想到现在都影响着我们,对我们现在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义、忠、信在诗歌中能够体现出来,在课堂上或者在某一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引导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古人的好的方面。当然,我们古代有一些文化,到现如今比是糟粕,三纲五常,我们理应当舍去。对于那些优秀文化和诗歌能够引导我们发展的,不论是身体还是心里,我们都应该去积极的弘扬。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诗人的经历,以一些小名和幽默的语气来写,更有代入感,也能吸引我的注意,名字简单记忆的更加深刻。每一个故事都以简单幽默笔触来写,更能深入其中的了解每一个诗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了解诗词中的寓意。是在我们课堂中学习,老师可能会知道,想要告诉我们,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诗歌只能笼统的讲一下。 像我这种喜欢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的人,对这本书有着不一样的钟爱。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三):你我都是少年

  关于少年,我们有着太多的想象,只是身处少年阶段的人无所感受,或感受不深,往往在回忆中才发现少年的珍贵与美好。如果我们能在少年阶段阅读《少年安得长少年》,或许能做到当局者不迷,旁观者不清。

  《少年安得长少年》的写作背景应当是盛唐,印入眼帘的是王勃、陈子昂等一众风流倜傥之少年,然而他们当时很得意、很放纵、很青春,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向,在岁月洗礼中日益褪色。也许,每个历经少年的读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称之为美好的,纵观历史长河,我们悲痛、焦虑的时间是漫长的,即使在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敏感的人也会时而心有千千结,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动乱就陶醉于灯红酒绿,而是能穿越时空了解自我使命。 滕王阁因为一位少年而闻名,这是文学佳话。本以为开明社会是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但是读者如果真的能穿越,才发现阶级、身份、地位、钱财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才气与之相比,是无法媲美的。不过,滕王阁造就了王勃,王勃也成就了滕王阁。据说,开篇几句极其平淡,没有走出所谓的套路,然而笔锋一转,犹如九天瀑布让你我大呼过瘾,这哪里是写景抒情,明明就是意气风发。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虽然有点化典的意味,但是毕竟是原创,能赢得满堂喝彩那是意料之中。

  当代,唐诗启蒙的孩童总少不了对陈子昂的敬仰,简简单单的数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字字都平淡无奇,词词都惊心动魄,当一个人身处天地之间,才发现自我的微不足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尤其在现代水泥与钢筋构筑的都市中,最不缺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很难找到这种因孤独而引发的清醒。当然,陈子昂是幸运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够在二十八岁实现别人五六十岁都无法企及的功名,但是命运弄人,与王勃相似,陈子昂早早地弃世,像流星一样光茫四射又黯然神伤。 上官婉儿,我记忆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却生活成森严壁垒的宫墙。生为皇家人,却失去了凡人最基本的快乐,没有自由就如同笼中鸟,尽管锦衣玉食,但是如井底之蛙,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仰望星空,外面的世界燕歌莺舞,而婉儿却只能冰封雪飘。禁锢在高高大大的宫墙中,每天还要做重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很残忍很痛苦的事情。然而,苦中作乐总是可能的,苦是大环境,乐是小宇宙,以苦境写乐情,不妨认为是对文思另一种点燃,不是有句话说得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终究,她作为华夏史上第一位女帝的影子存活下来,开启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崭新篇章。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四):《少年安得长少年》‖我有故事,有历史,有唐诗,你有酒吗?

  嗨,我们又见面了! 这次我带来了有故事、有历史、有唐诗的一本书——陈舞雩的《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请问你有酒吗? 你说:“能够下酒的故事必是,让人伤悲到,一顿能吃下一个炖肘子;让人欢喜到,一包餐巾纸都不够拭泪;让人悲愤到,要拿起厨房的平底锅拍人一顿;让人惊讶到,嘴里的阿尔卑斯棒棒糖掉了都不知道……” 我一脸黑线的说:“你丫,能好好说话不?” 你收回刚才的激动状说:“呃,你的故事好听吗?” 噗…… 我说:“要不先给你来一段?” 你拿出爆米花,边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边做洗耳恭听状。 “话说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 1 话说那是公元668年。 这一年大唐王朝有多强盛?用一首歌可以形容,“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 长安城几乎是每个人都热切向往的城市。大唐的国都,丝绸之路的起点,旷古绝今的大明宫,恢弘大气的朱雀街,人声鼎沸的东西二市…… 在这“每个人”中就包括小王。 小王是谁,他就是王勃,字子安,山西绛州人,一个天才般的小伙子。 小王出生书香世家,从小父母就给他天底下最优越的教育,而他也不负众望,六岁就能下笔成文,九岁的时候看了当时学者批注的《汉书》,骂人家懂个“锤子”,当场写了本《指瑕》给这位专家挑了十卷的错。 如此才华加身,他怎能在家乡做一只燕雀呢!于是,他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站就是,长安城。 那一年他才十岁。 才十岁?十岁那年的我可能还沉浸在《葫芦娃》的动画片中吧! 来到长安,小王不管他人的闲言碎语,毅然选择学习当时评价较低的医术,还专门拜入名家门下。 在学医两年期间,他每天背着药篓子,穿梭于药材和病人之间,时不时还会经历他人的生,老,病,死。 正是这次历练让他认识到,世事无常,人生太短暂,最终都会成为黄沙一缕。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乐观一辈子? 所以,我一定不能丧啊。 抱着这种态度,他又游历了一年江南。而后,他想入仕。这不是小儿科嘛~ 经过两次干揭(说白了就是自我推荐),在乾封元年,小王进京赶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 那一年,他不过17岁。 那一年,他是一颗万众瞩目的新星! 不过,这颗万众瞩目的新星却因为一只鸡,落了…… “咳咳,你别把爆米花都吃光了呀,给我留点儿。”我起身抢过惨不忍睹的爆米花桶,说到:“故事还可以吗?” 你说:“似乎爆米花有点少哇!” 我狂喜:“今天就到这儿,明天你多买点,我们继续啊!” 2 本书名为《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也是选取了李贺的《嘲少年》中的一句,其本意是指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年少时光。 年少时光是人的一生中,最意气风发、最雄心勃勃、最想要去追逐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时刻,当然应该珍惜。 当然,若一个人年龄已过少年花季,如果一颗不甘的心还怀揣着梦想,依然可以前行。 若你读完本书,便可看到有十二个篇章,每一个篇章讲了一段曲折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蕴藏着一种被命运牵制的人生。 这十二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是:王勃、陈子昂、上官婉儿、贺知章、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和杜甫。 他们很浪漫。 应着初唐和盛唐这一诗歌文化盛行的时代,他们用,或浪漫、或洒脱、或甜蜜、或桑心的诗句,述说着心声,编织着曲折的人生。 他们很无奈。 他们逃不出当时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魔爪。科举考试,阻碍了他们舞文弄墨的才情,小人为官,中断了他们为人臣子想要用一片热忱和才华报效国家的心。 3 说完文章内容,再来说一下本书的一大特点。 本书文字生动有趣,硬生生把唐代的大诗人们描述成了邻家大哥哥的形象。 文风更是符合00后的口味!即使这些小读者们不知道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典故,那也丝毫不影响阅读本书,顺带着还可以快乐地记下每个人的经典诗句! 给孩子读一读本书,我保证他会爱上唐诗。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五):诗卷长留--唐代诗人的江湖

  

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一个中国古代,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就此诞生。

唐朝的版图超过秦汉,加之统一和集权,给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国家在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禁忌较少,这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而此中到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便是唐诗。就像你走在在大街上叫住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随随便便都能给你背出一两首唐诗。你要遇见个不会背唐诗的那才是稀奇事呢。

但你要是问起这些“伟大诗人”生平传记,不说是路人,连我这个所谓的“文化人”(自夸下,别打我)也对他们的面目模模糊糊。

我记得在哪个网站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李绅,曾写出过两首反应当时农民辛苦脍炙人口诗歌

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单从这两首诗中来看,我们可能以为李绅是个非常富有同情心,体谅他人懂得节俭自律的人。然而,野史中有人记载,(先不说真假,看的挺让人咋舌)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刻薄寡恩”命曾经的恩人李元将叫他爷爷,除此外还有记载他为了给朝廷上贡,数九寒天的让百姓下河挖蛤蜊,丝毫不念及百姓的死活。他这作风让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看完这些你是否还能把诗中所写出的关系百姓疾苦的心情与“悯农诗人”联系起来?而我们的正史中,记载最多的是大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起伏,一个小诗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篇幅有限的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的何其苍凉悲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景色写的何其精美,可除了这几首孤零零的诗词,大家对王之涣、王勃还有多少分的了解。

也许你翻遍了历史的角角落落,有关于他们的零星记载也就百字有余,而甚至有些人的生平完全就找不到,除了诗词关于其人其事与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见踪迹。

《年安得长少年 : 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在书中作者力求为他喜欢的每一个诗人留白的生平,添加该有的生气,也许故事中主人公所遇之事,早已注定的结局是无法,但通过作者的叙述让那在历史记录里枯燥乏味的生平,多出一些艳丽的色彩。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六):现代的语言,古代的故事

对于诗词类的书籍,我是毫无抵抗力的。或者可以说我非常喜欢古风的东西,这可能是一种单纯的爱好吧。而诗词绝对是古风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意气风发的唐诗,还是撩人心头的宋词,它们都是我的最爱。而碰到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让我真的爱了,看一本书,我们首先是看它的外观。而这本书的外观真的是浓重的古风色彩,真的美到了我的心头。

和一般的诗词类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介绍那些流传非常广的诗词,而是把这些著名的诗词穿插在作者的小故事当中。而这些小故事有我们之前可能听到的,当然也有比价冷门的作者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讲述并不是使用文绉绉的语言,而是应用了比较现代化的语言,甚至出现了很多的现代流行语,我们从书中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比如第一章的《不会丧》就是讲述的诗人王勃的故事,而《特立独行的猪》就是讲述的是边塞诗人高适的故事,而作者还亲切地把他们称作“小王”和“阿适”,但是我们会感到一点也不违和,甚至觉得有点可爱。可能正是作者的语言符合现代的审美,而又是讲述的古代人的故事,这一新颖的搭配让更多的人安利这本假的诗词书。

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我从目录中就看到了《特立独行的猪》这一标题,这无疑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然后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这一章,真的太过瘾了。首先从第一句就牢牢地抓住了我,作者是这样写到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用格调高一点的话来说,叫做时势造英雄。”想必大家对于这句话都很同意,而作者口中的猪就是著名边塞诗人高适,而在他的故事中,我们之前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和李白、杜甫的关系的,然而,后来得知他们的关系我也是惊的一匹,而最关键的是李白的死还和高适有关系,而当初高适对于李白见死不救,杜甫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也是对于他疏离了很多,他一度在蜀中任职,当时的杜甫也在四川,两人离得非常近,但是杜甫却从来没有找过他。当时的好友到了这种程度想象也是非常的辛酸。

最后他写了一首诗《人日寄杜二拾遗》来表达自己的歉意,但是一直没有给杜甫送去,诗中的内容是这样的: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寄出这首诗,但是在他弥留之际,他没有忘记他的兄弟,但是当时的开怀畅饮的画面人间已经不可能有了,这是他的一个遗憾。而最终在五年之后,杜甫看到了这首诗,当时的杜甫是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这本书虽然语言有些地方俏皮,但是也有大部分的内容让你共情,这两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成就的。故事是唐朝的,而语言是21世纪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