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较晚了,我还在给孩子做菜吃。正在走廊里忙活的时候,听见邻居燕儿和老公小崔两人小声争论着——
咱不是说过吗,要引导。
可是你的口气——
我就是引导的口气。
是两人在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显然,两人意见出现分歧了。这是两人最最“激烈”的冲突了,一个觉得另个的耐心还是不够,另个在据理力争。
我大声道:干什么呢,你们?
他们立刻就进屋去了。
这对小夫妻,其和睦程度,用“琴瑟相和”来形容,一点不过。常常羡慕燕儿的婚姻,是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合适的人,因为小崔非但理解她的兴趣爱好,更加懂得她的付出,也非常配合燕儿的小儿女情调,适时的来点儿小浪漫,让单纯的燕儿乐颠颠的为这个小家奔走劳顿。
春天的一个周末,他们一家人回到公寓楼时,两人一起向我展示他们的行装:情侣服。看着他们俩一起穿着情侣装回来,我对万红感慨说:这样的男人真是少找啊,这衣服莫说穿了,以我们的男人的脾气,就是买,恐怕都会极不配合呢。
说到教育引导孩子,这小崔就更值得我大书特书一下了。以前忙于园林建设,他是早出晚归,所有家务都落在燕儿一人身上;今年总算工作调整了,他继续搞他的专业,这样就有了陪孩子的时间。常常见他们一家人周末领着孩子做长时间的散步,为了让孩子体质早日跟上来,他们自己不辞辛苦的陪着孩子上十里的步行,孩子体质眼看着在一点点增强。
有一天,我饭后出去买东西,看见燕儿挽着小崔的胳膊在前边疾走,后边,跟着他们的女儿东东和燕儿的侄女婷婷,他们微笑着在前边带路,两个孩子就在后边追赶。望着他们的背影,不由得感慨他们的智慧:锻炼、引领、生活、恩爱,都融在这散步里了。
上周燕儿指着自己的鼻子对我说:我老是鼻腔上火,你说怎么回事呢?
我说,那是你心里总有一团焦虑的火儿,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为孩子焦急的心;做妈妈的,我当然理解这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要是我,我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待孩子。但是,孩子的关键期就那么几年,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你:耐心些,再耐心些,免得将来后悔!
小崔也这么说我呢,常常拉我到一边劝我,再耐心些,再耐心些!
我至今不敢想象生下一个体弱的孩子对夫妻俩的考验是什么,因为孩子的多病,在我初为人母的日子里,就是伴着焦虑和心痛生活的,那些日子,我几乎没有了睡眠,而不得休息和得不到理解之后,自然是找一个发泄口,于是,一场场家庭战争便不可避免的上演了,有时琐碎到孩子服什么药和如何服的问题。至今记得在中心医院的走廊里,我仰天叹息着期盼老天哪一天开眼,让我真正体会一下做母亲的快乐。
心力交瘁的感觉袭来的时候,真的是半点家庭的温暖感都没有。
而他们,带着一个比我儿子小时还让人操碎了心的孩子。我眼看着他们夫妻教导孩子如何认识周围的叔叔阿姨,一晚上一晚上的陪着孩子写作业,去跟老师交流,陪着孩子锻炼,——燕儿在前边做,小崔在后边配合并及时指导。我们两家挨着门,我从未听见小崔大声指责过燕儿一次,如果燕儿的态度生硬让孩子难堪了,小崔就会如此说:来,你出来一下,咱们俩得谈谈。
就会出现刚才前边提到的一幕。
夫妻一场,有人说前世多少次回眸也罢,多少次祈求也好,都无怪乎要人珍惜这份情谊;很多人的确是一开始非常珍惜,可是到手后真正如此珍惜的,燕儿夫妇真的是楷模。一个,踏踏实实当家做主妇;一个,情深意重真正是知音。前些日子燕儿让我读小崔写给园林的诗句,看着她陶醉的样子,我还在想:这样的琴瑟相和的感情,该是前世修多少年,才能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