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对普通创业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但是对背靠10亿级别微信用户的腾讯来说,并不难。
对视频号这个子产品来说,要尽快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用户为什么看视频号”,这事儿比数字更重要。
一个产品被用户长期使用、被用户长期信赖。这种稳固的关系往往来自于这个产品的“显著成就”,而不是品类繁多的功能。
社交;
购物;
付钱、金融、理财;
图便宜;
凑热闹;
解决问题;
追番;
沃尔沃;
JEEP;
保时捷;
五菱;
绝大多数产品的成功源于对某一个用户底层需求深入和持续的挖掘,实现“显著成就”,然后才是不停地“出圈”。
要实现这种成就,第一个进入用户大脑的产品,非常容易,第二个第三个非常难。
乔戈里峰借助鸡汤故事而被记住,企业做品牌、做产品也一样,从第二名往后如果希望进入用户大脑,都要采用各种手段。
硬拼几乎是没戏的。比如面对大家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市场第一名,即使你已经数据上做到了第一,用户还是难以接受。
还记得去年盲测咖啡的例子么,蒙着眼睛用户评测,选出来的第一名是全家(family mart)的咖啡。
那全家要和大家讲,是市场最好喝的咖啡么?
不会,当你望着一排LOGO的时候,基本没人会认为全家就是最好喝的咖啡,即使他真的是事实上最好喝的。
买真货;
二次元;
猎奇视频;
拼多多——拼;(团购一直都在)
回过来说视频号。
作为一个生态级别的产品,公众号和我们平常聊天、支付协调得非常好。
微信——社交聊天;
微信支付——付钱;
能在一个产品里面实现三个“显著成就”,一方面反映了产品设计能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体现,那些没有实现“显著成就”的功能,真的存在感很弱。
有多少人在微信搜索?
有多少人在微信买基金?
“购物”、“游戏”是生态合作伙伴的主流入口?
一个产品或者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是说不能做“出圈”,不能做“多样化”。这就像购物中心并不一定只有一个业态让用户认可,当然可以既是潮流发源地,也是美食聚集区,更是街头表演中心。
问题还是要取得“显著成就”。
目前来看,用户对于视频号解决了自己什么需求,还是没摸到门路——也就没有对应的“显著成就”。
看抖音,我预期看到__________;
看快手,我预期看到__________;
看B站,我预期看到__________;
看知乎,我预期看到__________;
用户是很清楚的。
可视频号的用户,打开后预期看到什么,并不明确。
视频号要么解决的是用户在视频领域还没被解决的一类内容,要么是自己“造”一个需求。
才能让视频号的定位顺利进入用户的大脑。
“关注”,还要通过时间不断积累,这个和公众号逻辑类似。只不过公众号出现的时候还没有竞争者;
“朋友”,这是明确的路径而不是明确的结果。且目前大家还不确定朋友们视频的品位和公众号是不是有差异;
“热门”,这又是反拆算法高手们的天下了,看的出来肯定是有算法的, 有些人说最近热门里出现的漂亮小姐姐,我一次都没见过。我这里都是搞笑内容…….
这样分析,视频号在用户大脑形成定位,还需要时间。
所以视频号,好会很好,差会很差。
做得好了,基于微信是一个个人互联网基础设施,视频号生态有人会形成快手使用习惯、另一部分会形成抖音使用习惯、还有一部分人形成B站习惯——想象力很大;
做得差了,用户还是不知道在视频号里自己能看到什么,最后还不如回到其他平台满足不同需求。
龙哥说“数字容易、努力不易”,还是很清醒的。
视频号的“显著成就”是什么,我也很期待。
2亿规模的当下,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