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2000年回到中关村创立,我2005年刚好读高一,在高一开学前,接触过电脑,还是别人帮忙申请的QQ号,那个QQ号早已舍弃了。
当时首先的浏览器主页是hao123,当时还没被百度收购。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但两周休息一次的周末还是要过的,总不能老是学习,周末便和同学一块儿出去,中学生出去玩,网吧好像是首选,也是唯一的地儿。
当时搜狗输入法还没开发出来,用智能ABC搜个电影看看。把QQ登录上升个级,现在想想,当时最时髦的事,现在成了稀松平常,甚至无聊的。
城里的同学接触电脑网络早,和他们一块儿上网吧的好处是可以学到一些新的技能,知道哪些软件可以做什么。
整个高中的学习都很紧张,上网吧也就有3、4次吧。
上大学后就有充裕的时间、便利的条件来玩电脑网络了——网吧和宿舍近在咫尺。那时候学习计算机知识后就去网吧试着申请了个邮箱,使用至今。下载个东西,计算机的学习就是个理论+实践的过程。课本上一页的内容,操作起来10秒钟,学习起来十分便捷。非常有意思。
大学选修的是计算机。因为喜欢,上计算机选修课比上主课还要积极。计算机老师也是专升本后来教大学,负责他所在学院的网络维护和管理,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2009年就申请了百度账号,玩转“百度知道”“百度百科”,当时就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网络精神,自己创建申请百科词条,自己完善,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积极回答“百度知道”里的问题。
后来一直使用百度的产品,不断完善,比如:“百度账号、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百度经验、百度文库”等。就像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痛点。比如在“百度文库”上完善了个人资料,在“百度贴吧”还要再填写一次,不如在百度首页完善一次,其他领域统一共享使用。我就曾就此提建议到“百度反馈中心”。近期百度的产品有所改善,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另外,百度放弃了一些产品的维护,让人觉得遗憾——百度商城、百度浏览器。
再一个,登录百度首页后,其他的产品自动登录就可以了。但“百度输入法”还得独立再次登录。比较麻烦。这一痛点在手机上已解决。下载了百度产品(百度网盘、百度地图等),你在APP上已登录了百度账号,它就会提示是否“一键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