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产以后,看地产的飞到全国看地、看制造业的四处下厂子、做企业服务的每天去供应商调研。
前几个月电话煲粥1、2个小时、两个大男人戴口罩轧马路,时间有得是。
现在又回到了:“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啊啊,我下周回”、“这会儿在外面”的节奏。
毕竟,钱包的瘦身季,商家的回血季,投资人的营业季,618来了。
618期间,投资人,尤其消费品投资人,明明在一个城市,叫人也约不出来。
特别是今年直播火,每天刷淘宝、看薇娅李佳琦,按照我同事话说,就差每天抱着手机一起睡了。
活动半径不超过3公里,在电商活动页面找项目,每天勾搭各类店主、小二。
“宅系投资”在投资界盛行,听说大家都养胖了,尤其是最近看天猫零食板块的哥们。
怎么找到他们?
传统投资套路很简单,FA推荐、自己有认识人推荐,当然给点辛苦费是应该的。
后来有脑子灵活的开始做自媒体收集信息、或者办课程储备项目,看着只有成本没有收入,省下来的中介费够养活好几个商务了。
钟薛高、拉面说、元气森林、气味图书馆、完美日记,这些品牌精准打击了垂直群体的口味和调性需求。
开路先锋是找几十个KOL、视频图文富媒体、种草点评直播多个形式;
618、双11有了好排名,要么开线下店、要么开始走分销;
新品牌出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思维是前卫的。当然,不想前卫不行,没人家老品牌有钱。
走线下开店,单店开业成本几十万扔进去,初创品牌没有轰动效应辐射范围极限也就1公里;
选址、装修、招聘、预热、试营业,又是几个月时间。资本扔进去几百万让你起步,啥还没干呢就没了。
线下开店还有个悖论,一个城市,10个备选位置,前两家店肯定是最好的。后轮投资者来了,说你把5家店变成20家店吧。
业绩一个比一个下滑。
走渠道,押款、上架费、营销补贴,了解一下,然后新品牌的命运就交给渠道大爷们了。
利用互联网爆款逻辑和天猫淘宝巨大流量结合,让一个横空出世的品牌用几个月就走过了传统玩法——铺渠道、开店,需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径。
今天初创品牌最认可的路径就是内容起家,天猫开店、下沉店面或渠道。上面说的钟薛高、元气森林,都是这个路径。
根据天猫官方数据统计,在2020年的天猫618活动中,又有一批入驻天猫不到3年的新品牌快速增长。在618活动首日,84个新锐品牌同比增长超过500%。
在6月1日至6月9日的上半程数据统计中,有600多个新品牌翻倍增长,200多个新品牌同比增长超10倍。
线上起家的“猫品牌”,纷纷拿下了细分领域的top席位,不少还被投资人看中。
创立4年、“猫龄”3年的新品牌Ubras,创立5年、“猫龄”4年的新品牌Bananain蕉内,成功夺得天猫618内衣类目的半程的冠亚军;
创立2年、“猫龄”2年的李子柒,创立6年、“猫龄”4年的好欢螺,创立2年、“猫龄”5个月的开小灶,分列方便速食品牌榜的二到四位;
创立4年、“猫龄”3年的国产品牌完美日记,创立3年、“猫龄”3年的花西子,更强势跻身国际品牌强手如云的美妆品牌榜前列……
品牌创业的路径变了,最近几年找爆款项目,投资人玩法也变。
消费投资人,其实最辛苦,好项目比例低。
中国的餐饮行业平均活不过600天,中国品牌少有活过3年,都说做百年企业,其实心里明镜似的——初创企业要出头太难了。
生死循环太快,做的人太多。
所以看饮料行业,几十个BP就扔过来了,分析师们一个一个喝;
所以看奶茶店,几十个BP又扔过来了,研究员们一个一个跑;
所以看服装,还是几十个BP,这玩意儿自己都不一定做得了体验,你说童装品牌,没结婚的大老爷们怎么评价。
电商赋能这个东西好,不光把中小店铺和供应链给赋能了,把投资人顺道也服务了。
消费品早期投资终于摆脱了投资圈一直贴上的“玄学”、“蒙”、“看感觉”的标签,有了更可靠的量化分析体系。
天猫淘宝销售数据、淘宝直播流量数据……
早期消费品牌的财务数据虽然没什么好分析的,但是业务数据正在变得透明。
月销多久突破百万;
直播峰值和秒杀速度;
淘宝天猫用户评论,图片和视频比例;
视频弹幕数;
等等等等
大家都觉得消费升级是越买越贵,并不是。
消费升级是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这不仅带火了跨境电商、盘活了下沉市场,也带给中国消费品牌创业的巨大机会。
都要吃更好的冰激凌,哈根达斯卖的更便宜是一个逻辑,出现个国产的高端雪糕成不成?钟薛高抓住了;
都要更健康地消费果味碳酸饮料,引进“减肥可乐”是一个逻辑,出现个国产汽水品牌成不成?元气森林抓住了;
中国年轻小姐姐们趋势性增加了化妆需求,引进海外的入门款是一个逻辑,出现一个本地名牌成不成?完美日记抓住了;
有些便宜、有些贵,都是满足了消费者新需求。
品牌消费三个档次:
最低档次是功能——解渴、保暖、酒精摄入量;
第二个档次是口味和调性——健康的解渴、漂亮的保暖、醇厚的喝酒;
第三个档次是身份、社交——南太平洋岛国寄过来的水解渴、用北极的鸭子做的羽绒服、苏格兰西北部某小镇麦芽酿造的威士忌。
中国的消费从最低档次迈向第二档次,一定会有新品牌冒出来,而且是精彩纷呈的各类品牌。
功能前边这几个定语——健康、漂亮、醇厚,每个人定义都不相同。
至于第三档次,创业者太难了,这东西得靠大企业氪金。
这俩差不多价格,招待客户用哪个更好使,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投资人也都想明白了,消费品市场、满足第二档次需求,国有品牌的创业大潮已经来了。
618,彻底消失的投资人。
3天以前,几个做消费的投资人彻底消失了,原本活跃的朋友圈没了动静,微信也不回。
要不是知道他们在追淘宝天猫数据,我就得考虑报警了。
大品类的国产头部,被占去了不少。
中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的哈根达斯”、“中国的兰蔻”、“中国的优衣库”、“中国的纳贝斯克”已经有太多的资本和小巨头们跃跃欲试。
2020年新的“淘品牌”,投资人需要向再细分、再下沉、再垂直的领域进军。事实上,通过天猫淘宝找项目已经成为消费投资行业的公开秘密。
《中国企业家》杂志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仅美妆、食品、数码3C、宠物四个赛道,其互联网品牌项目估值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并且已经有成功上市的。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调性和口味几百里不同天,曾经的中国人能接受一个县好几家酿酒厂、广场舞和街舞隔街相望、喊麦跟英文歌同场PK,也一定给细分市场品牌留足了空间。
但愿在隐忍几个月之后,这次618拼命地连续工作,有个好收成、帮助更多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创业者。
心疼这些消费投资人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