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的经证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遇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佛地,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污,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奉劝世人,当远罪求益,离苦得乐! ——印光大师
因果,简言之,即原因与结果。能够使诸法(所有的事物、现象)生起的是因,生成的是果。因者是能生,果者是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 宇宙间一切法(事物、现象)都受因果法则的支配,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如俗谚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因果表现的方式,世人称为因果报应,亦即因缘果报,因是原因,缘是条件,由因缘和合生起存在的诸法就是果,此果对能造之因而说就是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间万法的生灭变异,有情的生老病死,莫不受此因果法则支配。
佛教通三世而说善恶应报之义。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俗只谈现在世,其他宗教只论及现在、未来二世;唯有佛教广宣三世因果。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一切有情的生命流转,均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众生生死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以三世两重因果解释“十二因缘”,即众生以过去世的“无明、行”二因,招感现在世的“识、名色、六处、触、受”等五果;复以现在之“爱、取、有”三因,招感未来“生、老死”二果。此三世双重因果表示因果连续无穷,因果通三世,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循环不失也。诚如《因果经》所云:“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见其现在因。”《涅盘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三世因果作为佛教的基本思想,普见于大小乘经典。现略举数则,以供参证:
1、《中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其受报如是。”
3、《孛经抄》:“天地之间,一由罪福;人作善恶,如影随形。死者弃身,其行(业)不亡;人死神去,随行往生。”
4、《光明童子因缘经》:“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
5、《法华经》:“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6、《观无量寿经》:“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7、《楞严经》:“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8、《泥犁经》:“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9、《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10、《因果经》:“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见其现在因。”(古版有此语,今本无此文)
11、《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12、《涅槃经》:“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13、 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七:“知从善因生于善果,知从恶因生于恶果。观果报已,远离恶因。”
14、《弥勒所问经》:“一业多果,多业一果。”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15、《大乘止观》卷五:“招果为因,克获为果。”
16、《十住毗婆娑论》卷十二:“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17、《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做不得。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18、《宗镜录》卷十二:“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
19:《济缘记》卷一:“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其他典籍】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