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迟到?
为什么人会死?
有些为什么,家长真的无言以对,最典型的代表是,你和爱人正在房间里做 *,这时孩子突然开门进来,大喊着“不许欺负我妈妈!”或者问“爸爸,你为什么趴在妈妈身上?”
在一个对近千位父母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怎么说,“可能什么都不会说”“就说你在做梦”,或者干脆骗孩子说爸爸妈妈在做游戏。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孩子并不知道“做 *”,自然也不会对它有什么看法,所以,家长应该先稳住心神,问问孩子,到底看到了什么?如何孩子啥也没看到,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有点大了,可以清楚复述看到的内容,与其遮遮掩掩,不妨直接说:
爸爸妈妈在做 *,这是爸爸妈妈互相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会让爸爸妈妈开心。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我这样说,孩子会不会模仿啊?其实孩子已经看到了,如果你骗他这是在做游戏,人家不更哭着闹着想玩么……不想让孩子模仿,也应该大大方方地说清楚:
人与人之间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爸爸和妈妈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拉手、做 *来表达爱,你是小朋友,表达爱的方式可以是拥抱、亲吻脸颊、牵手等等,等你长大遇到喜欢的人,你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爱,但现在还不行。
最后,别忘了把孩子的嘴封上:
另外,这件事情也是爸爸妈妈的隐私,希望你下次进门的时候要敲门,并且能替爸爸妈妈保守这个秘密,好不好?
家长细微的态度,孩子都可以敏锐地感应。父母要首先用健康的、理性的目光看待性,而不是觉得丢人、不纯洁等,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轻松、平和、自然的,这样孩子才会平和轻松地接受,当做自己是为爸妈保守秘密的小卫士。
恰当处理孩子的小问号,好处太多了,不仅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亲子交流。
只是,家长们也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自己也说不清,该怎么简单有效地告诉宝宝呢?
不妨来认识一下这套科普动画《十万个这是什么》,它机智地回答了很多小问号。
咱们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满足不了如今小朋友的需求,很多新知识没有收录,表现形式也局限于书本,用抽象的书面语解释抽象的事物,只会换来双倍的费解,可能还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十万个这是什么》正好完美弥补了这些不足,它最大亮点是包罗万象、妙趣横生。
100集的动画是一套丰富的百科全书,每一集介绍一个事物。
有的是我们身边的:电梯、电脑、塑料。
有的很遥远:月球、空间站、南极。
有的很渺小:蚂蚁、蝴蝶、蚯蚓。
还有的很抽象:争执、营养、危险。
有的,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磁悬浮、量子、引力波。
介绍3D打印
这些东西,在《十万个这是什么》里都有。动动手指,打开视频,孩子坐在家里,就能走进广阔的宇宙。
单从名字上看,想讲清楚这些事物,必然会涉及到枯燥的知识。如何把孩子们的目光牢牢吸引住?这个科普动画精心设计了很多细节。
1 小玩伴白泽
动画有一个叫白泽的小主角,陪伴小朋友认识世界,白泽穿着一身嫩黄色的衣服,只会说“阿嘟阿嘟”,贪吃爱睡觉,特别可爱。
看似简单的设计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白泽是一只地位崇高的神兽,象征着祥瑞,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十分博学。
动画中的白泽正是对它的模仿,仔细看就会发现,小白泽的头上有一只小鹿,正好和神兽白泽长着一对鹿角相呼应。
2 简短却不简单的内容
每集动画都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包含着四个板块:导入,想象力空间站,辨析空间和魔法力时刻。
开头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环境与物品出发,发散想象力,例如,从孩子钟爱的棒棒糖开始,代入到太阳、月亮、地球的位置关系。
后面再回归科学事实,最后又从孩子的角度进行畅想。
看看第一集《月球》,感受一下:
3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打造一套孩子喜欢的科普,绝不仅仅是用动画形式表现科普那么简单。每集动画的短短几分钟,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们包括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媒体主编、儿童教育和心理工作者、插画师和动画师。
每一则视频都有专业人员为每个知识点把关,将这些专业知识转换成孩子可以理解也愿意听的内容,需要儿童心理学家的参与,最后,再由插画师和动画师将这些知识转换成动画。
在《这是空间站》中,空间站搭建过程只有40秒的画面,但为了精确还原空间站在太空中搭建的顺序,团队和专家共同探讨,查阅了非常多的资料,才做出了最终的动画。
而在《这是三叶虫》中,三叶虫的14条腿都需要做动画,以还原三叶虫行走的真实的样子。为了贴近三叶虫的脱皮过程,制作团队跟专家一起做了很多细节的考证。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100集精致动画科普、7大儿童成长体系、5大能力启蒙培养,仅售99元。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套科普动画吧。
编辑:董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