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我造
福自我求
根据这几种程度的感情,南怀瑾先生也给它们划分了一个档次: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那么,我们到底属于哪一等呢?
01、下等人薄情
南怀瑾先生说,“报德者寡,报怨者多”
在利益面前,薄情的人是不会顾及情面的,眼里心里都只有那点利益,甚至还会毫不犹豫的摒弃旧情,做出过河拆桥的事来。
试问,往后还有哪个公司敢用这样的人?
02、中等人深情
武松被法师包道乙偷袭,手臂被斩断,生死未卜时,鲁智深出手救了他一命。
鲁智深死后,武松没有跟随众人接受朝廷封赏,而是留在杭州出家,因为鲁智深葬在这里,他要为鲁智深守墓。
你怎样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你,情深义重之人,必有回音。
弘一法师去丰子恺家做客,落座时,总是把椅子轻轻摇动一下,再慢慢地坐下去。
他回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深情的最高境界是随时都能对这个世界和他人释放无尽的善意和真诚。
03、上等人忘情
《庄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这么痛苦艰难的活着,不如回到江海之中,自由自在,彼此相忘。
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是情至深切,尝遍心伤之后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
王弼说:有情而无累。
可是我们总是在不将就的路上慢慢就开始将就了,因为有很多的人情牵绊,我们大多都做得到深情,却学不会忘情。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的修行,本来就是从“情”字入世,欲忘情,先深情。
愿你我都能以善意和真诚去对待世界,然后在这一场修行中,逐渐学会以忘情淡然的态度去过生活。
世界很好,你也很好,人生终将美好。
作者简介:短暂的人生,却可五彩纷呈的过,愿不负时光,在经典的汪洋中,手捧青书,秉持谦德,时时汲取国学之精髓!
加星标不迷路
关注看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