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雕刻与人生
日期:2020-05-15 14:15:27 作者:黄小平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雕刻与人生

  文/黄小平

  一

  用白萝卜雕刻的花,与用白玉雕刻的花,从表面也许看不出多大差别。但用萝卜雕刻的花,仅能留存几天的时间,而用玉雕刻的花,却能留存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为什么用萝卜雕刻的花留存时间短,而用玉雕刻的花留存时间长呢?我问雕刻家

  因为用萝卜雕刻花简易得很,一下子就能雕成,而用玉雕刻花却要花很长时间、下很大功夫。雕刻说。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问。

  说明轻易得来的东西,也会轻易地失去;从表面上一时难以区别的东西,时间可以我们区别。雕刻家说。

  二

  我见雕刻家正在雕刻一块玉石,便问:“一件雕刻作品,它价值高低,是不是取决于你的雕刻呢?是不是雕刻时你下得功夫越深,其作品的价值就越高呢?”

  “恰恰相反,我下得功夫越深的作品,往往它的价值越低。”雕刻家说。

  “这是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上等的玉石,只要略加雕刻就行了,只有那些低劣的、有瑕疵的玉石,才要下大功夫去雕刻,以弥补它的低劣和不足。”雕刻家说,“所以,一件玉石的价值,多半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其本质就好。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如此。”

  三

  见一塑像,上半部分,是一个人赤裸的上半身,他右手握锤,左手握凿,正在雕刻自己还没有成形的下半身。塑像的基座写着“雕刻自己”几个字。

  我惊叹作者创意。在我们看来,塑像都是由别人雕刻出来的,而这一塑像打破人们的这一思维定势,让塑像自己雕刻自己。

  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座塑像,在被别人雕刻的同时,也在自己雕刻着自己。“自己”这座塑像、这幅作品,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是成功还是失败,有时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雕刻自己的作者,自己就是创造自己的上帝

  四

  雕刻家指着一段树根说,它是天使,可我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像天使,而雕刻家仅是寥寥几刀,树根天使的容貌显现出来了。我惊讶,雕刻家是怎样看出它像天使的?雕刻家说,这段树根长得本来就像天使,他只是用雕刻刀揭开了蒙住天使的面纱

  我惊叹,原来雕刻家都有一双发现天使发现美的眼睛

  这时,雕刻家又指着一块石头说,它是天使。这下我更不了,就一块普通的石头,连一点天使的影子也没有,雕刻家怎么说它是天使呢?只见雕刻家在石头上精雕细刻起来,最后竟把这块普通的石头雕刻成了美丽的天使。我更是惊讶,问雕刻家又是如何看出这块石头像天使的?雕刻家说,这次他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地雕刻出来的,把一块没有一点天使影子的石头雕刻成了天使。

  我又是惊叹,原来雕刻家都有创造天使创造美的灵和双手

  五

  当一根又大又直的木头映入我的眼帘,我便认定,它一定是用来雕刻的上好材料。而雕刻家说,这根木头不是用来雕刻的,是别人临时存放在这里的,因为这种树木生长速度太快,仅需几年时间,就能长到这么大。

  长得太快的树木为什么不能用来雕刻呢?我问。雕刻家说,因为长得太快的树木,木质疏松,经不起雕刻,容易脱落,再者,长得太快的树木,经不起岁月的风雨,容易腐朽,不易保存。也许,速成的东西,也容易速朽。

  雕刻家说速成的东西也容易速朽,我想,其意所指绝不仅仅是雕刻艺术。

  六

  在雕刻家的创作室,我看到了一只用石头雕刻的鹰,鹰雕刻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我问雕刻家是如何把石头雕刻得飞起来的?雕刻家说,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他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一块石头,只要把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就能飞起来。

  从这只石雕的鹰,我想到了人,人哪怕像石头一样愚笨,只要能舍弃多余的东西,也是能够飞起来的啊!而人生的诱惑,就像一块石头多余的边边角角,如果面对诱惑,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不舍得放弃,那也不舍得放弃,人生就会成为一块沉重的石头,永远成不了展翅高飞的鹰。

  而要想人生飞起来,只要放弃人生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行了。

  七

  在雕刻家的园子里,堆着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雕刻家从中随意抽出一段树根,问我:“你说,这像什么?”我看不出这树根像什么,便说:“一段树根呗。”雕刻家拿出一把雕刻刀,在树根上雕刻起来。不一会儿,开始似乎什么都不像的一段树根,经他一雕刻,竟成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骏马。

  我惊讶地问:“拿到一段树根,是不是你想雕什么就雕什么呢?”“不是这样的。”雕刻家回答说,“在雕刻之前,我要看这段树根像什么,如果不顾其‘像’,像骏马的,你偏要强行去把它雕刻成耕牛,像这样雕刻出来的东西是出不了上乘之作的,甚至会完全毁掉一段好好的树根。作为一个雕刻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双慧眼,要一眼就能看出事物的原貌和本质,然后顺着其原貌和本质略加雕刻,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产生出一件成功的作品。”

  雕刻家的话。让我从雕刻树根,想到了对人才的培养。一个人在成才之前,就像一段未经雕刻的树根,然而,我们有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顾“树根”的原貌和特点,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雕刻”。结果,在他们手上不知毁掉了多少上好的“树根”。 原来,雕刻树根与雕刻人生,雕刻一件成功的作品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雕刻与人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